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和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世宪 《中国能源》2006,28(4):31-35
本文分析了中俄能源发展现状,中俄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石油、电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大,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     
正中俄日韩:拟联手共推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韩国电力公社、日本软银集团和俄罗斯电网公司日前在北京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力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将率先在东北亚开花结果。业内人士称,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架,将极大推动电工设备行业加快"出海",而像日本软银这样的机构加入推动东北亚电力联网的行列,也意味着投资界开始认识到,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有利可图的。  相似文献   

3.
2016年,俄罗斯超过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电力进口国地位。中俄两国领导人对能源合作高度重视,在历次会晤中就该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等合作机制高效运行,全面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能源合作共识,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签署了多个领域政府间和企业间合作协议及备忘录。两国今后将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原则推进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进一步推进电力、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合作,拓展能源技术、本币结算、工程服务等领域合作新项目,实现双方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北京会见陪同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访的俄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兼俄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双方就2018年举办中俄能源商务合作论坛以及两国能源合作有关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会谈纪要。  相似文献   

5.
正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久,2国间在所有能源种类上均实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是中俄的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俄罗斯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进行多年合作,旨在整合俄、中、韩、日及其他众多东南亚国家能源网,使其获得新的生命,与中、俄、欧互联网共同组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相似文献   

6.
厂长陈新有5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和技术部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德技术对话论坛并在能源分组分上作题目为《加强中德技术合作,发展中国风电产业》的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7.
《能源》2011,(12):12-13
《能源》杂志2011年ll期《中俄天然气合作:利益而非友谊》中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不能讲关系靠友谊,但也不能只算经济账。从一方面看,天然气合作是笔生意,做生意讲的是利益,而俄罗斯最看重实际利益。2008年底经济危机时,中国向陷入财务困境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了2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换来了为期20年的长期石油供应合同。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的成功访问,中俄能源合作驶入快车道。中俄专家普遍认为,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是建立在稳固的政治互信和谋求互利共赢基础上的,符合两国发展利益。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  相似文献   

9.
《能源工程》2010,(5):20-20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于2010年9月27日竣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出席竣工仪式。中俄原油管道工程的竣工,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是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补充、安全上相互信任、国际问题上相互协调的新型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近年来受益于政治高度互信和平等互利原则,中俄两国能源设施联通取得重大进展,能源贸易规模不断创下新高,能源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当前,中国作为油气进口第一大国,对外合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更大力度的开放合作来不断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前景不明、地缘政治动荡等因素加剧了全球能源市场的不稳定性,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俄罗斯等能源生产和贸易大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全球能源市场经历大变局的现实背景下,全面深入加强中俄能源领域的更多务实合作,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球能源市场稳定性,而且对于提质升级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日前向记者证实,2005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与俄罗斯国家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列昂尼德.德拉切夫斯基共同签署了一份中俄问“深化合作备忘录”。人们有理由认为,中俄能源合作在跨国输电项目上开始“破冰”。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是全球油气生产大国,与日本的经济互补性强,但双方的能源合作尚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俄对日石油出口仅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量的4%,在日本进口的LNG中来自俄罗斯的气源仅占9%,两国在油气合作方面应该大有潜力可挖。中日两国一直在寻求通过油气进口多元化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日俄能源合作对中俄能源合作会带来冲击和影响。对于与中日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所持态度一直比较中立。俄罗斯采取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追求出口多元化的对外能源合作策略,而且其油气出口重心不在亚太地区,再加上日本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政治意图,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中日在与俄能源合作中的竞争不可避免,且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日本一直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问题上排挤和提防中国,争取与俄罗斯开展长期稳定的油气合作,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中日两国在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中的竞争关系,树立竞争意识,力争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取得先机。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能源行业结构变革的机遇。加快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为中俄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9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简称合作组织)一届一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合作组织宣告正式成立。合作组织是中国在能源领域发起成立的首个国际组织。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山东大学、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日本可再生能源协会、俄罗斯电网公司、巴西电力公司等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当选合作组织主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  相似文献   

14.
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气候和环境等因素,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俄罗斯北极地区面积辽阔、人口稀少、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该地区技术可采的油气储量约合2900×10~8bbl油当量,占到北极所有油气发现总量的88.2%,潜在储量约为400×10~8bbl石油和43×10~(12)m~3天然气。此外,该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支撑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在俄罗斯北极地区建设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实现电力的跨区域外送,是改善北极居民生活条件,促进北极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中国巨大的能源市场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将能源互联网的优势深入融合到中俄能源合作之中,共同开发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打造数字化能源交易系统,能源创新技术联合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开展深度能源合作,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促进俄罗斯经济发展,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俄电力合作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磨合,新的合作之路逐渐清晰,合作领域开始从简单的“电力合作”向“电力能源全而合作”发展,呈现出方向多元化、高科技和装备智能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而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相对安全的能源供给地缘优势,自然成为中国将俄罗斯作为油气战略优选的因素。近年来俄油气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尽管风险仍偏高,但未来风险水平趋于平稳。俄罗斯意图通过"能源杠杆"制衡欧盟,与欧佩克国家之间竞争多于合作,能源出口正向亚太国家倾斜,以期实现油气出口多元化。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导致自身经济严重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能源产品价格的起伏将直接影响其经济走向。金融危机后,俄GDP增速大幅下降,外债余额呈持续上升趋势,经济对能源行业的依赖还在增加。近年来俄罗斯油气相关法律法规和财税制度发生一系列变化,但还是给外国投资者预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针对勘探开发中的弱势领域正陆续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这也给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机遇,当然风险也同时并存。在对俄油气行业投资中,应积极考虑在北极、东西伯利亚的油气资源开发中获得参与和经营项目的机会,积极尝试多样化的投资方式,不必拘泥于独资形式;应特别重视与Rosneft和Gazprom等俄国家石油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借助政府间高层互动,推动两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形成交集和共识,真正发挥中俄能源合作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正>7月8日,第六届中-印尼能源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李凡荣表示,近年来,中印尼两国能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领域成效显著。希望双方能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的指引下,顺应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携手实现中印尼能源合作行稳致远。本次论坛分为电力和可再生能源、油气和煤炭两部分。中印尼双方代表分享了两国在电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6月28日,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和阿拉伯国家联盟联合主办的"阿拉伯国家能源互联网暨‘一带一路’建设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外交部、发改委、阿盟、联合国西亚经社委、阿拉伯地区可再生能源与能效中心等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驻华使馆,以及能源电力等60余家单位,100多位代表  相似文献   

19.
王丹辉 《中外能源》2010,15(10):18-23
俄罗斯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六位。石油是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与经济命脉,由能源产业创造的产值约占俄GDP的50%,其中3/4依靠石油出口。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20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天然气新增储量基本与总产量持平。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4×108t,天然气产量5560×108m3,高居世界榜首。2009年俄罗斯石油(含凝析气)出口量2.474×108t,比2008年增加了1.8%。近几年中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左右,而石油消费增长率则稳定在6%以上,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我国目前的境外石油贸易方式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石油运输通道单一、运输能力不足,石油供给安全及供给多元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0年以后,中俄石油贸易成倍增长,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530.4×104t。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合作条件。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订、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大力发展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双赢"之举。我国应加大开拓中俄石油贸易市场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石油领域相关法律、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与全球主要能源资源国然气合作则成为新兴经济体强力崛起的引擎,开创了国际能与产出国之一的俄罗斯,从天然气合作为主的全方位能源战源合作的新纪元。略合作本身就是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而举世瞩目的中俄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