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西某矿钨细泥(70%-30μm)的WO2在白钨矿、黑钨矿和钨华中的分布率分别为45.30%,53.01%,1.69%.采用Na2CO3、改性Na2SiO3和Pb(NO3)2作调整剂,TA-4作捕收剂对黑白钨矿进行粗选,然后加温精选分离,其泡沫经酸浸获得白钨精矿.加温精选尾矿经摇床选别获得黑钨精矿.试验结果表明,Na2CO3的合理添加直接影响黑白钨混合浮选的选别效果;采用新型选钨捕收剂TA-4是提高钨选别指标的关键。精选中加入NTA有利于白钨矿与黑钨矿的分离.当钨细泥给矿品位(WO3)为0.2%时。获得品位59.55%、回收率47.21%的白钨精矿,品位36.62%、回收率19.53%的黑钨精矿,钨精矿的平均品位为50.60%、总回收率为66.74%.  相似文献   

2.
对柿竹园500t/d选厂含WO3品位1.93%加温细泥尾矿,采用磁-浮-重黑钨细选矿新工艺进行工业试验,从中回收已丢弃的经粒钨矿,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9.75%,作业回收率51.73%,对原矿钨回收率10.19%,钨中矿含WO329.80%,作业回收率16.34%,对原矿钨回收率3.22%,两项合计,提高选厂钨回收率13.41%,解决了从加温细泥尾矿中加收细粒黑钨矿的乳选技术和选矿工艺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硝酸铅活化黑钨矿浮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铅对黑钨矿浮选有显著的活化作用,采用硝酸铅作活化剂对含WO31.62%的柿竹园黑钨细泥进行浮选试验,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6.04%,回收率90.36%.本文从浮选溶液化学角度,对硝酸铅水解后的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在pH小于9.5时,Pb2+和Pb(OH)+是起活化作用的主要成分.硝酸铅可使黑钨矿表面的ζ电位由负变正,铅离子在黑钨矿表面的特性吸附促进了捕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钨浮选尾矿回收黑钨矿的强磁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大型黑白钨矿含0.44%WO3,WO3在白钨矿、黑钨矿和钨华中分布率分别为65.61%、29.41%和4.98%,采用先浮选白钨矿,其尾矿回收黑钨矿的选矿方法。因为白钨浮选尾矿品位低,所以直接浮选黑钨矿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黑钨浮选入选品位,经试验研究,采用高梯度磁选机,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强磁选,可获得较好的黑钨强磁精矿选别指标。小型试验指标:对含0.235%WO3的强磁给矿,获得黑钨强磁精矿品位0.47%WO3,钨回收率90.64%。工业试验指标:对含0.20%WO3的强磁给矿,获得黑钨强磁精矿品位0.43%WO3,钨回收率73.26%。  相似文献   

5.
某低品位黑白钨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WO3品位为0.23%的某低品位黑白钨矿为研究对象,按混浮黑白钨矿-彼得罗夫法分离白钨矿-摇床分粒级回收黑钨矿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适宜的磨矿细度、合适药剂用量研究,最终获得的白钨精矿、黑钨精矿1和黑钨精矿2的WO3品位分别为65.43%、50.11%、31.65%,回收率分别为51.21%、26.14%、13.76%,钨总回收率为91.11%。  相似文献   

6.
针对柿竹园选矿厂钨回收率欠佳的问题,用图象与扫描电镜联机鉴定疑难矿物的高新技术,发现一种白钨矿交代黑钨矿形成的半假象白钨矿及其具有的特殊性质:表层元素比白钨矿或黑钨矿复杂,且不稳定,会随磨矿细度变化而变化;易过粉碎,在尾矿中所见到的100%<5um;在现生产流程中主要富集于黑钨摇床尾矿和白钨扫选尾矿内。除尾矿中含大量-10um单体白钨矿和单体黑钨矿外,半假象白钨矿系导致大量钨损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硝酸铅对黑钨矿浮选有显著的活化作用,采用硝酸铅作活化剂对WO31.62%的竹园黑国泥进行浮选试验,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6.04%,回收率90.36%,本文从乳选溶液化学角度,对硝酸铅水解后的各成分进行分析计算表明,在PH小于9.5时,Pb^2+和Pb(OH)^+是起活化作用的主要成分,硝酸铅可使黑钨矿表面的ζ电位由负变正,铅离子在黑钨矿表面的特性吸附促进了捕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广西大明山钨矿为似层状砂岩型网脉状矿床。矿石属低品位细粒浸染状难选矿石。矿石含WO_3平均为0.20—0.25%。曾用单一重选流程对含WO_30.40%(其中黑钨矿占90%)。的富矿样作过试验,获得含WO_361.0%,回收率36.0%的黑钨精矿。最近,我们对原矿含WO_30.22%(其中黑钨矿占72%)的贫样进行试验。采用湿式强磁选一重选流程,获得含WO_365.89%,回收率60.08%(对黑钨矿而言)的最终钨精矿,取  相似文献   

9.
某难选黑白钨多金属矿,矿物共伴生关系复杂,其黑钨选矿作业给矿中脉石矿物种类多,部分脉石矿物可浮性较好,且有一定的泥化矿物,对黑钨矿的分选干扰较大.针对该矿的矿石性质,在给矿WO3品位0.69%时,采用“离心机预处理-浮选”组合工艺,最终获得黑钨精矿WO3品位46.12%、回收率85.57%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柿竹园多金属矿GY法浮钨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根据竹园钨钼铋萤石多金属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开发出GY法浮钨新工艺。用改性水玻璃选择性抑制萤石等脉石矿物,用铅盐活化钨矿物,用新型螯合捕收剂(代号:GY)混合浮选黑钨矿和白钨矿,对混合粗精矿进行加温精选,得到白钨精矿;对精选尾矿,用GY捕收剂浮选,得到黑钨精矿。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对ω(WO3)为0.47%的原矿,钨精矿中ω(WO3)可达到70.07%,钨总回收率达到81.62%。与733氧化石蜡皂法相比,钨精精一大为减少,回收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西某钨矿黑钨细泥损失较严重的情况,对水系进行磁处理,再对黑钨细泥进行浮选回收,结果发现黑钨细泥的回收效果比在未进行磁处理的水系条件下浮选效果要好,并且药剂的用量也可以减少。通过一次粗选三次精选两次扫选黑钨细泥磁化浮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黑钨精矿品位61.23%,回收率83.02%;和常规黑钨细泥浮选试验相比,黑钨精矿品位提高了6.87%,回收率提高了7.19%。  相似文献   

12.
微细粒级黑钨矿浮选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选矿工艺流程、浮选药剂、载体浮选和选择性絮凝等方面,介绍国内外黑钨细泥浮选现状,着重归纳国内在黑钨细泥浮选工艺及药剂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近期选用以苯甲羟肟酸为主的混合捕收剂及以水玻璃为主的组合抑制剂和单一抑制剂BD,对柿竹园选厂含WO3 1.93%的加温尾矿采用浮-重选矿工艺进行工业试验,获得黑钨精矿含WO/-369.75%,回收率51.73%,钨中矿含WO3 29.80%,回收率16.34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型选矿药剂TAB-3、浮-磁-浮工艺流程, 从多金属矿中回收细粒级黑白钨。工业试验获得白钨精矿WO3品位68.06%、回收率50.03%, 黑钨精矿WO3品位35.85%、回收率25.80%, 总钨回收率75.83%, 取得了黑白钨共生矿的较好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4.
柿竹园黑白钨混合精矿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WO3品位36%左右的黑白钨混合精矿进行了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以氢氧化钠为调整剂、水玻璃和硫酸铝为组合抑制剂、CYW-29为捕收剂,采用一粗一精两扫浮选闭路流程,最终得到了WO3品位30.30%、回收率38.68%的黑钨精矿和WO3品位42.04%、回收率61.32%的白钨精矿。为期2个月的工业试验指标为黑钨精矿品位33.31%、回收率25.44%,白钨精矿品位40.78%、回收率74.56%,成功实现了工业应用,为同类型混合钨精矿常温浮选分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效组合抑制剂D1对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抑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钨矿物和含钙矿物浮选分离,采用一种高效的组合抑制剂,强化对萤石、方解石等含钙脉石矿物的抑制。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试验结果表明,组合抑制剂D1能有效地抑制萤石和方解石,而对于白钨矿和黑钨矿可浮性未产生较大影响。实际矿石试验结果表明,经一次粗选可得到WO3品位为4.56%、回收率为82.34%的钨粗精矿。并通过考察组合抑制剂D1在白钨矿、黑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四种矿物表面ζ-电位的变化和M2+吸附量,初步探讨了抑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柿竹园矿石中黑钨矿的柱浮选半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柿竹园多金属矿回收黑钨矿时浮选机浮选工艺存在的流程复杂、精矿品位较低问题,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现场进行了黑钨矿柱浮选半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通过1次粗选、2次精选,所获黑钨精矿的品位为44.39%、回收率为86.82%,与现场1粗5精3扫浮选机生产相比,在省去3次扫选和减少3次精选的情况下,黑钨精矿品位提高11.45个百分点,同时回收率提高3.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从某铜硫选矿的尾矿中取得的试验样含钨0.18%,钨主要以白钨矿矿物存在,以及其变化产物富铁镁白钨矿,且白钨矿交代了大多数黑钨矿,仅有少量黑钨矿,由于白钨矿含有黑钨矿残晶或微细粒包裹体,因而呈现灰色。白钨矿中钨在总钨量中占比约为89.0%,分散于金属矿物、脉石矿物中占比分别约为2.0%、2.6%,钨的理论最高回收率约为89%。脉石矿物主要是云母和石英,其次是方解石、绿泥石、滑石、黏土等。针对该铜硫选矿的尾矿试样,采用浮选工艺流程,通过选用改性油酸作为白钨矿物捕收剂,小型闭路试验获得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76%的WO_3、80.40%的钨粗精矿,进一步钨粗精矿经加温精选,开路试验获得精矿品位为47.35%的WO_3、精选尾矿品位为0.12%的WO_3、精选作业回收率74.57%。  相似文献   

18.
通过XPS研究了叔丁基苯甲羟肟酸(TBHA)和Pb(II)的反应特性以及在黑钨矿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而考察了TBHA-Pb(II)体系在黑钨矿活化浮选中的应用。结果表明,TBHA可以与Pb(II)反应生成白色难水溶的螯合物并形成稳定的五元环螯合物。Pb(II)和TBHA在黑钨矿表面的吸附方式主要是层层自组装的化学吸附。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细粒黑钨矿(-20 μm粒级占82.13%),TBHA的捕收能力强于经典的苯甲羟肟酸(BHA)。同时TBHA和Pb(II)的添加方式对黑钨矿可浮性影响较大,pH=8时,采用先加入Pb(II) (40 mg/L)后加入TBHA(120 mg/L)的方式,黑钨矿回收率可达61.56%,较无Pb(II)活化浮选,其回收率提高了28.6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