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基于SOC单片机的高集成度光电编码器电路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显军 《光学精密工程》2011,19(5):1082-1087
提出了减小光电编码器电路部分空间,缩小其结构尺寸的方法,并对编码器的电路处理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光电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光电信号特点和信号处理的要求,分析了传统电路处理方案的特点,说明了基于放大器和比较器的传统方案是造成电路结构设计体积较大的原因.为改变传统方案,提出了用AD直通处理和分时驱动光电信号采集技术来代替传统硬件...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相器的光电轴角编码器信号相位自动补偿方法。此方法利用数字电位器代替传统移相器中手动调节电阻器,并利用FPGA控制数字电位器改变阻值,实现相位自动补偿的目的。详细介绍了设计思想,硬件电路和算法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光电编码器测量精度,实时补偿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更精确的停层以及更方便的调试,论文研究了基于光电编码器使用PLC实现电梯位置的精确定位,利用光电编码器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提高电梯的平层精度并降低调试难度。  相似文献   

4.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显示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梧 《光学仪器》1996,18(4):11-16
以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在分布式光庆计中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和显示电路的设计,为光电编码器可靠使用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光电旋转编码器在角度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光电旋转编码器的分类和特点,阐述增量式编码器的基本原理、增量式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增量式编码器在角度测量系统中的结构框图及51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相似文献   

6.
朱才荣 《仪表技术》2012,(12):47-50
文章首先介绍了利用光电传感器进行转速测量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光电编码器进行转速测量的信号特征和处理电路,并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中心的编码器转速测量电路;详细分析软件实现的方法,并给出设计的汇编语言程序,利用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得到预期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采用MCS—51单片机对22位光电矩阵编码器进行数据采集、插值细分、代码逻辑变换, 四次校正, 由此取代传统编码器电阻链细分、硬逻辑处理的复杂电路.文中给出逻辑处理方程、硬件接口电路, 介绍程序设计思想.最后对编码器误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移动式机器人使用编码器定位法所产生的累积误差,以RFID技术代替传统光电编码器,以接收信号强度定位法定位,计算目标点坐标,结合灰色预测法对机器人旋转角度有效预测,缩短机器人移动路径。实验证明,相较于光电编码器导航定位系统,在半径4米的移动范围中,灰色导航定位系统能降低误差75.22%,距离误差控制在半径60cm内,有效解决了光电编码器的累积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TPU实现的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以TPU为基础组成的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详细分析了这个电路的最高计数频率、精确度和抗干扰性,明确提出了该电路的优点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数控系统中增量式光电编码器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和电路,对电路各组成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该电路在高精密数控机床位控系统中已运行多年。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复合式光电编码器输出信号处理的方法,介绍了简单实用的差分驱动、光电隔离、四倍频以及与计算机接口电路,给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自启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设计方案。在光电编码器的1个脉冲周期中,通过对A,B两路信号电平变化进行细分,应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状态机的设计。并在QuartusⅡ环境下进行编译与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光电编码器轴的转速测量系统设计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由半导体激光器、光电码盘、光电二极管、放大保护电路、89S52单片机、显示模块组成的转速测量系统,给出了定时器初装值的计算过程以及程序主要代码,最后给出了一部分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14.
航天级光电编码器的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实现航天级光电编码器的小型化,减小航天设备的体积、重量并满足其冷备份要求,设计了具有双读数系统的航天级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系统。首先,介绍了双读数系统航天级光电编码器的精码和粗码信号处理方法以及信号处理系统的小型化和可靠性设计;然后,从光电编码器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空间分布特征出发,对双读数系统航天级光电编码器进行了精度分析;最后,采用比较法,以23位高精度光电编码器作为角度基准,对该光电编码器进行了精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信号处理系统的双读数系统光电编码器的分辨力为20″,精度σ≤30″。该系统已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实践表明系统的设计满足航天设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航天、军事、工业这些对器件的体积有着严格要求的领域,光电编码器不仅要求减小外径尺寸和重量,更要提高其测量精度。本文以光电编码器误差补偿方法为研究对象,基于后验误差拟合方法确定误差模型参数,从而实现对小型光电编码器的深度误差补偿。分析了影响光电编码器测角误差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长周期误差和短周期误差模型。然后,采用后验误差拟合算法实现了对误差模型参数的确定,提出误差补偿算法;最后,对某一小型光电编码器进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误差补偿算法的性能。某型号光电编码器补偿前的精度为22.48″,补偿后的精度为5.82″。实验表明,采用后验误差补偿方法可以不考虑误差影响因素的大小,直接对编码器进行误差补偿,具有效率高、补偿准确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批量生产时光电编码器产品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光电编码器检测系统的误差主要受基准光电编码器测角误差、数据采集误差、检测系统同轴误差影响。其中,基准光电编码器的测角误差可进行补偿。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机器学习的算法用来补偿基准光电编码器的误差。经该算法补偿后,静态精度提高了35倍,标准差由3.62″减小至0.13″,最大误差值由5.53″降低至0.39″。与传统的误差反传(back prog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以及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算法补偿效果相比,XGBoost的补偿效果更优。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有效降低了基准光电编码器的测量误差,提高了光电编码器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CPLD的光电编码器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光电编码器的反馈精度和消除正交波形中的抖动,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且具有倍频鉴相和滤波功能的光电编码器测量系统。介绍了光电编码器测量原理,将系统划分为滤波鉴相、倍频、计数3个模块,并对这3个模块进行了电路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满足高精度伺服电机正交编码的信号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当前汽车工业正朝着电子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在汽车工业实现电子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关电子仪器和零件。光电编码器作一种精度高的数字化检测装置,被广泛用于车载电子设备和零件中,对于推动汽车工业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光电编码器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汽车工程领域光电编码器当前的应用现状,对当前光电编码器在汽车工程领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高精度光电轴角编码器的精度 ,提出了光电轴角编码器的轴系精度指标 ,并对影响光电轴角编码器精度的主要因素—轴系晃动量的分离测量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