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文伟  王志杰  杜飞 《中华纸业》2010,31(20):52-54
通过碱-机械法对皮革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分离提取胶原纤维。分离的胶原纤维与不同打浆度的麦草浆混合抄片,测定物理性能。研究发现,皮革固体废弃物经过碱处理后,在5000r打浆时的胶原纤维分散性能良好,胶原纤维与麦草浆混合抄纸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胶原纤维用于纸张增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皮革固体废弃物的成浆性能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胶原纤维的添加对纸张物理件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皮革固体废弃物成浆的最佳碱处理条件,是在常温下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浸泡皮革固体废弃物45 min.研究发现,当胶原纤维打浆度为62°SR时,与植物纤维混合抄造纸张的强度性能最好.随着胶原纤维添加量增加,纸张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折度都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适当添加胶原纤维可提高纸张的强度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撕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撕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单根胶原纤维束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重的碱处理,包括硫化碱.烧碱用量过多;二次碱膨胀和臀部包碱:长时间转动等,都能明显降低猪正面眼装革的撕裂强度。建议部标准关于猪正面服装革撕裂强度量值规定修订为≥20N/mm。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皮革撕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革的撕裂强度主要取决于单根胶原纤维束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轻重的碱处理,例如,硫化碱、烧碱用量过多;二次碱膨胀和臀部包碱;长时间转动等,都能明显降低猪正面服装革的撕裂强度。建议部标准关于铬鞣猪正面服装革撕裂强度量值规定修订为≥20N/mm。  相似文献   

5.
不同学者采用的提取方法不同,对棕色棉色素定性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根据多酚类化合物易溶于碱这一特点,结合超声波辅助萃取技术,采用不同pH值碱溶液对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碱溶液提取能力较好,pH值为14.1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比较彻底的对色素进行提取。去离子水提取产物经过碱性条件处理后调回中性,UV吸收光谱发生变化,采用不同pH值溶液提取的产物HPLC分离结果也表明碱性环境下会使得部分物质发生不可回复性改变,说明色素物质具有多组分性质和复杂性。碱溶液不能用于以结构鉴定为目的的色素物质提取。  相似文献   

6.
胶原纤维的提取及其对纸张和纸浆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制革废弃物的资源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而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胶原纤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简要介绍了胶原纤维的提取方法及其重要特性 ,并结合课题组的工作 ,总结了近期有关其作为湿部添加剂对纸张和纸浆性能 ,如纸张强度、吸水性、滤水性、紧度等的影响 ,并对其在造纸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胶原纤维在造纸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碱处理与打浆共同作用的方法处理皮屑及革屑 ,把所得到的再生胶原纤维与植物纤维复合抄片 ,检测纸样性能。同时 ,通过多媒体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差式扫描量热仪对纸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皮革固体废弃物进行预处理、打浆得到胶原纤维浆料,将其与植物纤维配抄,对胶原纤维成纸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皮革固体废弃物碱法预处理的最佳条件。研究了在不同打浆度及不同胶原纤维加入量下,纸张紧度、抗张指数、撕裂指数以及湿纸强度保留率等物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得到胶原纤维的最佳加入量。  相似文献   

9.
以可溯源性猪皮为原料,设计7组不同的工艺对猪皮进行纯化处理,通过观测体积变化、组织学观察,对猪皮内胶原纤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处理;通过检测分析废液中羟脯氨酸及总氮含量表征皮胶原的破坏情况,优化出猪皮的最佳脱毛碱处理工艺为滚酶脱毛-碱处理。研究表明:观测体积变化和组织学观察发现,处理过程中胶原纤维得到了充分地分离和松散,纯化猪真皮中不存在细胞及非纤维成分,有利于纯化猪真皮的医学应用。废液中胶原含量和非胶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表明,最佳纯化工艺在充分松散胶原纤维的同时,皮内的胶原成分得到较为完整的保留。  相似文献   

10.
动物胶原纤维作纸张增强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皮革固体废弃物分离出胶原纤维,并用该再生胶原纤维加入纸张中,研究其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胶原纤维可改善纸张的强度性能,在造纸中可作为增强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硅酸铝纤维的分散性能。实验表明,对硅酸铝纤维进行切断和除渣的预处理,可有效地提高纤维的分散性能;在硅酸铝纤维中加入分散剂,是提高纤维在水中分散性能的最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纸张的匀度、抗张强度和撕裂度,有利于改善成纸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皮革边角料疏解成的废革胶原纤维与高亲水涤纶混合,通过气流成网、水刺缠结等工艺制成的非织造材料可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能去除Cu2等重金属离子,有效地应用于环保领域.研究了不同水刺加工参数对废革胶原水刺非织造材料Cu2吸附效果的影响,并从实际生产的印染废水中取样,进行了重金属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废革胶原水刺非织造材料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经过化学-力学处理铬革屑后得到的胶原纤维与聚氨酯复合湿法成膜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铬革屑经质量分数为10%、用量为4%的明胶改性后进行机械粉碎,可以制成胶原微细纤维粉,将其按聚氨酯的8%添加到聚氨酯中复合成膜,能有效地提高膜的卫生性能与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废革胶原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研究了水刺压强、水刺道数和输网帘速度三个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废革胶原纤维水刺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缠结系数和平均孔径随着水刺压强的增大和水刺道数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随着输网帘运行速度的提高,产品的断裂强力和缠结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平均孔径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胶原(Col)纺丝液在不同凝固浴中的成形机制,分别以丙酮、氯化钠(NaCl)溶液、聚乙二醇(PEG)溶液、磷酸盐缓冲液(PBS)为凝固浴,采用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再生胶原纤维,系统研究了凝固条件对纤维微纤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溶液在丙酮凝固浴中具有最快的脱水速度、聚集速度和凝固速度,丙酮-Col纤维的微纤较为细小,排列有序程度高且堆积紧密,断裂强度最高可达1.22 cN/dtex; NaCl溶液、PEG溶液、PBS缓冲液均通过脱除胶原表面的水化层使其析出,且PBS缓冲液因盐的浓度低导致其脱水速度很慢,但PBS-Col纤维的微纤尺寸较大且均一性强,排列较为紧密,强度次之;而NaCl-Col和PEG-Col纤维微纤尺寸亦较大但有一定间隙,排列较为疏松,微纤间相互作用力低,二者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由湿法纺丝工艺制备的牛肌腱胶原蛋白纤维力学性能差、遇水易溶解等问题,采用1-乙基-3-(3-二甲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丁二酰亚胺(EDC/NHS)对胶原蛋白纤维进行交联改性。探究了原位交联方式的最优交联时间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并着重对比了原位交联与交联浴交联2种交联方式对胶原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位交联可显著改善胶原蛋白纤维的性能,最优的交联时间和交联剂质量分数分别为11 h、15%,此时纤维断裂强度可达1.44 cN/dtex左右,较纯胶原蛋白纤维提高了35.8%,较交联浴交联纤维提高了19.0%;与主要发生在纤维表面的交联浴交联相比,原位交联能够使纤维内部的微纤结构更加致密,性能得到更为显著的提升,由原位交联制备的胶原蛋白纤维性能优于交联浴交联制备的纤维。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鱼皮胶原纤维尺寸及其添加量对鱼皮胶原纤维-淀粉复合膜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醋酸预处理鱼皮(3、6、9、12 h)获得了不同尺寸的胶原纤维(CF3、CF6、CF9、CF12),考察了不同类型胶原纤维及其添加量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添加鱼皮胶原纤维后,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均增加,溶解性降低;当CF3和CF6添加量分别为7.5%和10%时能增强复合膜的抗拉强度,而且以10% CF6制备的复合膜抗拉强度性能最好,添加CF9和CF12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呈降低现象。对添加10% CF6制备的复合膜和纯淀粉膜进行表征,发现胶原纤维与淀粉相容性良好,在成膜过程中,胶原纤维交错在淀粉膜中,两者之间形成了氢键,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过氧化氢溶液体系中罗非鱼皮胶原纤维热降解过程,反应体系中降解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和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反应1 h内,释放到溶液的胶原蛋白降解产物极少,不足以测试样品的凝胶强度和黏度。反应1~3 h,反应体系中溶液的表观黏度增加,反应液冷却后可凝结成凝胶,凝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说明释放到水溶液中胶原分子数量增加,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反应3~5 h后,反应液表观黏度随时间下降,反应液中溶质质量浓度提高,凝胶的凝胶强度下降,说明这个阶段以原胶原分子肽链的裂解为主体,导致胶原蛋白进一步水解断裂。电泳结果显示,反应4 h的样品,分子质量在130 kD以下的条带比例增加,说明样品中α链断裂片段增加。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降解产物与鱼皮氨基酸组成略有差异,但不同反应时间点,明胶产物的氨基酸均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过氧化氢协同热效应,主要是通过水解肽键的方式实现胶原纤维向可溶态明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properties of Althea officinalis l. (marshmallow) fibers was investigated. For this purpose, obtaining the fibers from stem was done by water and chemical extraction. After the extraction process,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althea fibe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was examined. Crystallinity indexes (CI) of fibers were determin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revealed that extraction of althea officinalis fibers by alkali boiling in 5% NaOH solution led to removal of surface impurities and also according to X-ray diffraction results, crystallinity index of fibers was improved by 14%. Chemically extracted fibers showed 37%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when compared to water extracted fibers. Density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chemically retted fibers have higher density. Also,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chemical extraction caused chang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by decreasing and/or disappearing of some peaks which belong to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