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三化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45 g a.i./hm2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治效果均达100%,15~0.9375 g a.i./hm2五个剂量处理对三化螟的室内防效分别为96.67%、93.2%、85.71%、71.43%、64.29%;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 g a.i./hm2持效期要显著长于其他防治药剂,第7天接虫的防效仍可达93%;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30g a.i./hm2的防治效果在几种供试药剂中是最好的,田间防效可达97.5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芦笋中的残留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规范田间残留试验,检测芦笋中虫螨腈、溴代吡咯腈、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量,结合药剂每日允许摄入量和膳食消费量数据,评估虫螨腈和噻虫嗪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结果]虫螨腈和噻虫嗪分别按照180、150 g a.i./hm2用量,喷雾施药1次,施药后间隔...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生物食诱剂诱杀试验,验证其对露地西兰花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食诱剂可诱杀西兰花田主要鳞翅目害虫的雌、雄虫,且对雌虫的诱杀效果好于对雄虫的诱杀效果。处理后20 d,诱捕器处理和瓶甩法施药处理对鳞翅目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2%和88.2%,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调研国内外有关呋虫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验,找到了合成呋虫胺的新工艺.。以1,4-丁内酯计总收率达到36%。通过正交试验对各步骤反应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相比其它方法,本工艺合成呋虫胺具有成本低、步骤少、三废少、规模化生产可行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7,(3)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对桃树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和吡虫啉原药对桃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977、5.8498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相对毒力是吡虫啉的5.86倍。辽宁和陕西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48 mg/L对桃蚜防治效果达99.0%以上;山东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48 mg/L对桃蚜防效达85.0%以上。[结论]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田间分别在露红期和落花后各施药1次,整体的防治效果可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2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试验,以悬浮剂的理化性能指标为评价依据,通过筛选确定20%噻虫胺悬浮剂所需润湿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防腐剂的品种和用量。其合理配方为:噻虫胺有效成分为20%,Morwet EFW为3.5%,高效聚硅氧烷为0.5%,黄原胶为1.0%,多聚甲醛为0.7%,水补足至100%。试验对该配方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可供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噻虫嗪通过根区施药后,气相色谱测定豇豆植株不同部位的噻虫嗪的残留情况。试验结果显示,0.05、0.10和0.20 kg ai/ha的噻虫嗪根区施药后1-3天,植株中噻虫嗪的残留量慢慢增加,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噻虫嗪的含量开始降低,而且叶片对噻虫嗪的吸收量远远高于茎杆。这些结果表明噻虫嗪不仅可以被植株吸收运输,而且明确了噻虫嗪主要被豇豆叶片吸收储藏。同时也为大田环境中,噻虫嗪施药技术防治害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索噻虫啉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为噻虫啉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半静态法测定了噻虫啉对模式生物斑马鱼的仔鱼及成鱼的急性(96 h)毒性以及慢性(28 d)毒性。[结果]通过急性试验测定噻虫啉对斑马鱼仔鱼及成鱼的96 h致死中浓度成鱼(57.80 mg/L)仔鱼(28.01 mg/L);在慢性毒性试验中通过斑马鱼肝脏的酶活性试验,在噻虫啉质量浓度达到9 mg/L(环境最终残留质量浓度)时,结果显示成鱼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噻虫啉对斑马鱼仔鱼及成鱼均表现为低等毒性,但长期使用对其成鱼肝脏的发育有一定毒性作用,推广使用中需要注意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0.
氟虫腈与三唑磷复配剂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训武 《安徽化工》2006,32(3):47-48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说明氟虫腈与三唑磷复配剂对苜蓿蚜、水稻二化螟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彦  刘培斌  杜颖  王凯  马云龙  董怀玉 《农药》2021,60(2):143-146
[目的]筛选出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筛选12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室内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呋虫胺的杀虫活性最高,在24、48 h的LC50值分别为0.5026、0.2159 mg/L;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和毒...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水稻3代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并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进一步为田间应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在供试有效成分用量120,132,162 g/hm~2下对水稻3代二化螟的平均防效为71.4%~82.0%。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对3代二化螟防效为80%时,所需理论用量在150 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交试验对4.1%烯虫酯微乳剂的配制进行摸索,经过实验找到了合适的配制方案。实验表明,以50%烯虫酯,600#乳化剂与500#号乳化剂比例1/1,且烯虫酯溶液与乳化剂甲醇混合溶液按5/10进行配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区示范验证了氯虫苯甲酰胺20%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药后20d保叶效果为90%1)2上。建议生产中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期氯虫苯甲酰胺20%SC以10mL/667m^2的制剂用量进行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湖南衡东县二化螟有效防控方案,基于衡东县2022年晚稻二化螟发生严重情况,通过总结分析二化螟发生现状和发生原因,选择5种单剂(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氰氟虫腙),2种复配剂(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1种根吸剂(阿维·杀虫单)和1种拌种剂(氯虫苯甲酰胺),通过拌种剂拌种、根吸剂秧苗撒施、单剂和复配剂直播后喷雾等不同处理方式,分别进行了防治晚稻第3代、第4代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前期拌种处理或秧苗期撒施处理协同后期喷雾处理,对第3代、第4代二化螟防效均可提高10%以上;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阿维菌素、溴虫氟苯双酰胺、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阿维·甲氧虫酰肼对第3代和第4代二化螟防效分别为81.80%~86.60%和71.50%~79.20%;氰氟虫腙对第3代和第4代二化螟防效分别为81.58%和53.37%。该结果可为二化螟有效防控、农药减量增效及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飞机对柑桔喷施微肥和治虫综合作业的试验情况。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硼、锌等微量元素能明显增加柑桔座果率,产量,并对柑桔品质的改善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25%扑虫净乳油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每667m^2施用扑虫净60-70mL处理可有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8.
2012-2014年,开展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对几种常用药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和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并提出抗性治理措施。结果表明:示范区内可轮换使用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吡蚜酮防治灰飞虱,停用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可轮换用于防治褐飞虱,限用吡蚜酮,停用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可轮换用于防治二化螟,限用毒死蜱、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田间防效较理想,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桔小实蝇引诱剂改良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华  黄鸿  欧剑峰  唐飞燕  韩诗畴  徐洁莲 《农药》2004,43(5):224-225
试验通过选取甲基丁香酚、酪蛋白胨、香茅油、甜橙香精油、桔子香精油、番石榴香精粉等引诱物质,在果园中对桔小实蝇引诱效果进行筛选试验。结果显示,香茅油、甜橙香精和甲基丁香酚按2.5:47.5:50比例混配时引诱效果最好,引到雌虫占总虫数为5.36%,与单剂甲基丁香酚引到的总虫数无显著差异。由此可知,适当混配两种引诱物,可发挥增效作用。混配的引诱剂能诱杀雌性桔小实蝇,对引诱剂的改良有探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烯啶虫胺对大型溞的安全性。[方法]参照OECD标准试验方法,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试验生物,测定了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分别为30.106、93.240、22.584、0.558 mg a.i./L。[结论] 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分别为低毒、低毒、低毒和高毒,剂型对急性毒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