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实温度的辐射测量一直是非接触测温追求的梦想。通过分析辐射测温模型,找到了真实温度辐射测量的实现条件——用物体和仪器发射率曲线相交点下的特定波长,封闭求解仪器温度,即可得到真实温度。波段辐射传感和谱色函数簇是实现真实温度辐射测量的两大关键技术,前者是为了“覆盖”数值不确定的特定波长,后者则提供了波长坐标轴以标识数值不相同的特定波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炉回旋区喷吹煤粉的气固两相流动、辐射和燃烧三维数学模型,用商业软件模拟了高炉回旋区内流场、温度场及组分变化,研究了鼓风富氧率、鼓风温度、鼓风速度对高炉回旋区的影响. 结果表明,气体在回旋区内的流动可分为沿风口方向的高速射流区和在回旋区上部的回旋流动. 回旋区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回旋区下部温度较高,热量沿回旋区边界向上部传递. 沿风口中心线O2不断被消耗,CO2含量随O2含量减少而增加,在O2基本耗尽时达到峰值. 随CO不断生成,CO2含量逐步减少,直至消失. 提高鼓风富氧率、鼓风温度及增加鼓风速度能促进煤粉燃烧,提高煤粉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泥回转窑内烧成带温度难于检测这一问题,基于比色测温原理并结合计算机视觉和图像采集技术,建立了动态图像温度检测系统.针对传统比色测温法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测量精度低的缺陷,根据水泥窑内实际煅烧工况,对比色测温法中的双色分量比值进行了修正,通过修正使测温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Fluent软件的基础上结合自编程序,对不同预热温度下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预热温度对煤粉燃烧的影响规律. 模型中包含了煤粉与O2, CO2及水蒸汽的异相反应,且考虑了焦炭的燃烧反应. 确定了回旋区的大小与形状,将煤粉燃烧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不同假设进行处理. 计算结果表明,煤粉预热后进行喷吹可促进煤粉在风口前提前气化,使煤粉的燃烧区域前移,提高了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预热温度每提高50℃,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平均提高2%.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热电偶测温法难以实现水泥篦冷机熟料温度场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CD比色的温度场测量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与带宽这2个系统特征参数,将被测熟料成像于面阵CCD上,对不同波长下的2幅原始图像进行识别,依据比色测温原理的辐射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相应的温度,进而绘制出温度场的温度曲线图.对某水泥厂篦冷机熟料进行实验,依据该方法可以获得篦冷机固定段与一段900~1400℃范围内的温度曲线,误差小于10℃,满足水泥篦冷机的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通过声表面波技术实现压缩机轴承温度的测量监控.利用声表面波器件原理设计无线测温系统,给出了其结构和安装要求.将无线测温系统与传统热电阻测温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无线测温系统对转动设备的温度测量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燃烧室温度的测量将由红外辐射温度计代替原来的双铂铑热电偶。实现自动化后,不再直接测量其温度,进而燃烧模型自动控制。针对燃烧模型控制出现的一些问题,介绍了本公司用红外辐射温度计的温度信号为控制对象实现燃烧室温度自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基于可见光辐射测温的玻璃熔窑温度检测系统,并对玻璃窑进行温度检测与分析。提出了一种与快门无关的标定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检测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新标定方法精度较高,温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与窑炉运行工况匹配良好,检测结果可用于指导窑炉燃烧,有助于窑炉安全运行及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9.
谢裕生  车秀珍  李琪 《化工学报》1983,34(3):201-211
炼铁高炉是移动床工艺用于固相加工的重要特殊例子.根据物料和热的微分平衡,对高炉风口喷吹煤粉时所发生的传递现象和化学反应进行了解析.本文中数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值和实际高炉的实测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本文提供的软件具有通用性,只要输入不同高炉的鼓风条件、燃料喷吹量、风口直径等初始参数,就可以预报任一参数的变更对炉内状况(诸如炉内气体组分、温度、诸反应速率、回旋区深度、置换比等)的影响,由此不仅可判断高炉内的燃烧状况,而且为高炉操作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及喷煤量提供了计算方法,以便控制高炉内气流分布和炉温,使高炉操作正常.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纯氧化铝和不同含量金属钨制成的Al2O3-W金属陶瓷作为热电偶两极,直接浸入金属熔体中进行连续测温实验.结果表明:该金属陶瓷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动势较大,在金属熔化温度范围内其热电动势与温度的线性关系明显.金属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热态金属及熔渣侵蚀性能,可实现对高温熔体温度的连续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