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育人意义。思政课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应该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使命,讲好中华神话故事、中华伟人故事、中华典籍故事、中华美德故事,同时处理好关键关系,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中缺少中国思想文化内容、教学重点中思政元素缺失、思政教育方法陈旧等问题,必须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化改造。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从思政教育资源开发、“第一、二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思政教育内容全课程体系融入、师资队伍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构建全新的英语“课程思政”格局,重塑大学英语教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联动发展,更是文化、思想、社会等诸多因素的"走出去"。外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活跃因素,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外语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思政教育,尤其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与发展十分重要。结合外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加强外语课程思政教育及其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教师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所教专业的特色等,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修养、职业理想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优秀的品格,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今高等教育“大思政”背景下,美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满足现阶段思政教育与美育的要求,目前存在着缺乏融合实践和引导方式等问题。通过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美育传承实践的研究,提出比较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美育传承实践活动的构建体系,将美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合进课程建设、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校园文化、社区共建深入融合,有良好的实践方法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高职院校垂钓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应有之义;垂钓课程的价值取向、根本任务与思政教育统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目标要求与思政教育涵摄于健全的人格品质培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挥垂钓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要坚持价值引领、注重文化传承,坚持规律遵循、注重教学创新,坚持二元主导、注重协同育人,坚持元素融入、注重隐形教育,挖掘并融入诸如传统垂钓文化、天人合一、生态文明、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品行修养等思政元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渗入理想信念,融合思想政治内涵,促进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是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是一所高职院校与某一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公共必修实践课.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方面深入探究该课程可利用的课程思政资源,挖掘思政价值内涵,进行教学反思,以期为大学英语听力,尤其是新闻类的课程思政教学分享教学经验,发挥大学英语实践课对学生价值塑造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不够系统和深入的问题,对该课程的主要单元进行了“主题—专题—话题—问题”的梳理和内容关联。研究结果发现:政治宏观层面,可补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术语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英文翻译;教学中观层面,可引入各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用双语讲好中国故事;语言微观层面,可关注词、短语、句子、语篇不同语言单位层面上语言修辞的使用。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思政教学丰富了课堂话语,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有助于逐步实现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把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型,深入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以《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为例,分别从课前思政启化、课中思政融合、课后思政内化和思政升华四个阶段入手,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合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表明: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帮助学生培养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推动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事关意识形态安全和高校“三全育人”的全面构建。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深入探究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多种因素,并积极探求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从而全面增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外语教育应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宗旨相契合,有助于发挥高职英语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潜能,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文章从思政资源的挖掘和融合两个方面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作用,对如何挖掘中外优秀文化中的思政资源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三维并举...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必修课,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审美体系。课程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俯拾即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天然优势,我们急需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开发、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途径、教学结果评价与反馈等5个方面论证了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指导内涵的简要分析,文章提出了“点-线-面-体”多维立体式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体现了对该教育理念进行贯彻和实践,同时通过一个《二十四孝》故事为例对此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和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入手,对基于内容、情境铺垫、任务导向、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大学英语新型教学模式重新思考和度量,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结合中国优秀文化、哲学思想精髓、传统美德、历史典故等中国元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出如何培养英语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责任意识和业务能力素养,确保实现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蕴含着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人文心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也颇为重要.文章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力图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与具体教学案例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行。以“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实践表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以及“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能很好地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相结合,对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的特点,其在新时代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思想的重要源泉.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与文化自信.着眼于高校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讨论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探求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高校覆盖面广的课程,肩负课程育人的巨大使命。从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原则探析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效应。立足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依托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主导+主体型"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采取"三段八步"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学情分析、目标设计、自主探究、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动态评价、课后作业与总结反思八个教学步骤的教学流程,将育人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语言知识、能力培养与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在国家对课程思政与美育双重重视的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可谓正当其时,但需要注意如何正确发挥好美育的德育功能。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音乐鉴赏》作为高校美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切入点,对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方向、重点以及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从音乐作品的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激发创新思维与跨学科思辨等六个维度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加以梳理并凝练为“六个让”,最后对高校美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不同的地方都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且一直传承至今,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高校创新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资源。以地方传统文化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首先需要认识到地方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政教育体系中融合的现状,梳理问题原因,厘清双方融合创新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方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中提出科学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