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牵引拉伸制备了HDPE/PA6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通过SEM分析了分散相PA6含量对其在基体中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讨论了两种加工方式条件下分散相PA6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以及加工方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中存在直径为2~5 μm的纤维,当HDPE/PA6质量比为85/15时,微纤直径约为3 μm,此时,与普通共混复合材料相比,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9%,拉伸模量提高了14.8%,冲击强度提高10.03%。  相似文献   

2.
以微米尺度的不锈钢纤维、活性炭和针叶木纤维为原料,通过湿法造纸和烧结工艺制备了微纤包覆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了微纤复合材料的最优制备工艺。利用SEM考察了通过最优制备工艺所得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原活性炭与微纤复合材料中活性炭的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和纤维的质量比为13:6,面积尺寸为6 cm 12 cm的烧结压片质量为212 g,于1050℃下烧结20 min所制得的微纤复合材料炭包覆率达到64.3%。不锈钢纤维的连接处被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烧结锁定的三围网络,将活性炭颗粒很好地包覆起来。活性炭在包覆前后的孔结构特性基本保持不变,比表面积分别为678 m2 g 1和769 m2 g 1。通过在固定床层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装填颗粒活性炭和微纤复合材料形成复合床层,测定了甲苯在此复合床层上的吸附透过曲线,并与颗粒活性炭固定床层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复合床较传统固定床在1%的透过浓度下吸附透过时间延长了大约15 min。  相似文献   

3.
柔性高分子原位成纤机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勇  陈桂兰  杨军  李炳海 《塑料》2001,30(6):43-48
根据牛顿体系和粘弹体系中分散相粒子在流场中的形变和破裂理论,阐释了聚合物熔融共混体系中柔性高分子的原位成纤机理;并着重就相容性方面阐述了影响成纤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静  黄安荣  罗珊珊  石敏  罗恒 《塑料工业》2021,(5):33-37,57
采用自制的多级挤出拉伸装置实现了聚乳酸(PLA)在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中原位成纤,并对PLA/PBAT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PLA在PBAT基体中形成了微纤,随着PLA含量的增加,PLA微纤的平均直径增大;纯PBAT经多级挤出拉伸装置制得的片材的拉伸...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刻蚀、偏光显微镜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制备工艺、MFIAA含量对加有MFIAA的PP/PET原位成纤复合材料微纤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熔融共混法中MFIAA多数在基体中形成微胶束,对PET微纤形态影响不大,微纤与基体之间仍属"硬"结合,PP/PET/MFIAA的刚性和韧性较原料PP均有衰减;钉挂预埋法则是对MFIAA的集中应用,MFIAA多数富集界面区,形成粗细不匀、凹凸不平的异形微纤和柔性界面,微纤与基体之间具有强的界面结合,含7.0%MFIAA的PP/PET-MFIAA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纯PP的1.23、1.04、1.79倍;随着MFIAA含量的增加,PET微纤的异形化程度显著增大,复合材料韧性提高的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TP/TP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热塑性聚合物(TP)/热塑性聚合物原位微纤化共混物的产生、制备方法,并着重讨论了原位成纤的机理、影响微纤化共混物材料特性(形态、流变性、结晶性、力学性能等)的因素,对该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PET/PE共混体系中微纤成形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峭  金惠芬 《合成纤维》1997,26(2):15-19,29
本文对不同比例的共混样品的初生纤维及卷绕丝的横截面进行电镜分析,探讨低组分微纤成形机理,认为分散相形成超细纤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喷丝孔入口区阶段的入口拉伸,喷丝孔道阶段的剪切形变以及出喷丝孔阶段的喷头拉伸。通过这三阶段,分散相颗粒受到形变、拉伸最终以微纤的形态分散在纤维内部。该纤维经溶剂溶去基质相后,可得到相互缠绕的超细纤维网络体,直径<0.5μm,纤度<0.002dtex。  相似文献   

8.
用挤出-拉伸-注塑法制备了PP/PA66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拉伸比(λ)和增容剂用量(Cg)对PA66成纤性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λ有利于成纤,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αk),拉伸强度(σt)也有增益;增加Cg不利于成纤,导致αk下降,但能改善界面粘结而使σt明显提高;材料σt和αk分别主要受界面结构和纤维形态控制,决定了它们随λ和Cg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尼龙(PA)66、PA6、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苯硫醚(PPS)、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等热塑性树脂为成纤聚合物,综述了利用这些成纤聚合物制备聚丙烯(PP)基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方法、技术及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力学性能.提出了优化PP基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前期热塑性塑料原位成纤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原位成纤方法制备炭黑(C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密度聚乙烯(HDPE)原位导电微纤网络复合材料(CEMN),以期增强复合体系的力学强度。通过对CEMN体系与CB/PE体系的力学性能测试发现,CEMN体系的拉伸强度低于普通CB/PE复合物。为增强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应改变加工过程及降低体系中CB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液晶高分子分子复合材料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液晶高分子分子复合材料的定义并综述了它的制备方法,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丁会利 《化工科技》2001,9(5):52-57
讨论了分子复合材料的定义、优异性能、判据及其分类,重点介绍了分子复合材料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各种制备方法的研究情况。其中,原位聚合法消除了高聚物之间的相分离趋势,且可获得较高分子水平分散,所以,成为一种较为成功的分子复合方法,最后,阐述了分子复合材料深入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Lyocell纤维原纤化测试方法中,超声波振荡法设备简单、条件易于控制。在已有的超声波振荡法基础上,通过研究影响原纤化产生的因素,获得具有重复性的稳定处理条件,即超声波功率为500 W,超声振荡处理时间为30 min,探头离试样瓶底高度为10 mm,纤维样品量为1 mg时,可以获得清晰的原纤化效果图,纤维样品之间的原纤化程度容易区分辨识,并可进行原纤化指数的定量计算。应用此条件对不同来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处理,能够通过原纤化程度明显区分常规Lyocell纤维、抗原纤化Lyocell纤维、普通黏胶纤维和Modal纤维,说明优化的超声波振荡条件可以作为建立Lyocell纤维原纤化测试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合成橡胶工业》2005,28(4):316-31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膨胀橡胶,首先将质量分数为50%~85%的POP和质量分数为1~40%的TDI以及质量分数为2%~40%的丁基橡胶加入反应釜中,在常压下升温至60~90℃,搅拌反应1~3h,降温停放,包装后作为甲组分待用。将质量分数为50%~85%的POP、质量分数为2%~30%的填料、质量分数为5%~30%的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15%的颜料、质量分数为1%~25%的增塑剂搅拌混合后,研磨至其粒度小于40μm,  相似文献   

15.
罗卫  黄象安 《合成纤维》2010,39(12):18-21
采用挤出-熔体拉伸-淬冷法制得了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PBT)原位复合纤维和原位增强材料,研究了挤出后熔体拉伸速度对PBT微纤形态和复合纤维强度的影响以及原位成纤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熔体拉伸速度的增加,PBT微纤的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复合纤维相对强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在注塑样条中,随着PBT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但比普通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好。  相似文献   

16.
聚苯胺/热塑性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幸荣  张淳 《塑料工业》1995,23(2):10-13
通过机械共混把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粉末分别与PVC,ABS共混复合,制备了苯胺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聚苯胺用量对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PVC是一种较适宜的基体材料,当PANI用量为80份时,PANI/PVC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提高七个数量级,而且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SEM观察的结果表明PANI在PVC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植物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开发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物纤维(指植物木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聚合物材料,通过共混工艺实现植物纤维与热塑性塑料之间的复合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崭新途径之一。展示了植物纤维/热塑性树脂共混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阐述了在应用开发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了植物纤维与塑料共混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
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木质素与其他高分子材料共混,在保证良好相容性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具备耐热、抗老化、耐紫外辐射等特殊性能且成本低廉的复合材料,同时木质素的可生物降解性也可以移植到复合材料中。介绍了木质素共混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基体材料种类及与木质素相容性的不同,对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分类介绍,并指出了在相容性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熔融挤出-微纳叠层共挤制备了HDPE/PA6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通过SEM分析了分散相PA6含量对其在基体中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讨论了两种加工方式下分散相PA6含量对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加工方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原位成纤增强复合材料中存在直径为2~5μm的纤维,当HDPE/PA6质量比为85/15时,微纤直径约为3μm,此时,与普通共混体系相比,原位成纤增强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提高了6.9%,拉伸模量提高了14.8%,冲击强度提高10.03%;随PA6含量的增加,原位成纤增强复合体系维卡软化温度明显提高,PA6质量分数为25%时比普通共混体系提高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