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外测井技术》2004,19(6):80-80
经过近两年的技术论证,近日,由美国Z-Seis公司为主要技术支持,西北分公司通过应用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井间地震勘探层析技术,对塔河油田1302、TK308和TK312CH井区油藏,进行了精细油藏探测,试验取得成功。从采集的油藏探测图像看,所采集资料的信噪比,较先前论证的效果要好,尤其在奥陶系地层。此次地震勘探层析试验,是该技术首次在深井、高温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井间地震技术,讨论了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反射波处理技术,提供了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和实际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通过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提供井间层析成像剖面和高分辨率井间反射波剖面,结合井孔资料,可以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指导油气开采。井间地震技术还可用于油田注采和强化采油的动态监控,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的一项新技术,用于储层研究、油气藏描述和解决某些油藏工程问题。本文介绍了胜利垦71断块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预处理、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  相似文献   

4.
井间地震技术是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油田勘探开发难题、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有效技术之一。以HH105井区为例,根据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选井原则,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对井位选择技术、井间波场正演模拟和二次设计等井间地震采集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井间地震波场的分布规律,制定了井间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在HH105井区井间地震采集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较好的原始资料,相比以往资料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升,实际生产应用效果良好,为下一步处理、解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韩瑞民 《石油仪器》1994,8(2):63-67
井间地震是近年来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开始引用的一项高分辨能力的技术。文章简述井间地震发展过程和层析技术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应用的震源及接收设备的有关性能;讨论了下井仪器的特殊要求,并对比介绍两类井下震源系统的特产、及其应用范围。同时,指出随着地震层析技术和井下装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此项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印尼Caltex Pacific的Sumatra岛Duri油田正在进行着四维勘探,或叫三维时移地震勘探。地震技术正在大量地提高原油采收率,使世界最大蒸汽驱油田的能源利用最佳化。在北海的Ekofisk油田,菲力普石油公司已将井中地震成像(也叫垂直地震剖面)与三维和四维的地表地震资料结合起来监测油藏,并更有信心地确定新的井位来恢复生产。在堪萨斯西南部的Kinsler油田,阿莫克、德士古和大陆石油公司已借助井间地震成像制定钻井决策和进行油藏表征。这些成果标志着地震技术除用于勘探之外,又向前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了油田开发和生产的重要工具。同时这些例子也表明,工程技术人员和地学工作者若真正地遵行多学科组织协作就有可能将未利用的资源转为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7.
井间地震是获得井间油藏高分辨率成像的一项新技术。利用直达波旅行时进行层析成像,对井间地震资料消除管波和直达波后,进行上下行波场分离,获取上行波场,以层析结果作为速度模型进行反射波成像,获得了垦71井区多对井间地震成果剖面,成果剖面的高分辨率特征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井间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井间测量是通过直接测量井间地层与油藏特征,来弥补测井横向探测能力不足,解决井孔与井间采集信息类型和信息丰度不平衡的问题。把地面和井中的地球物理测量结合起来,改变单纯根据测井资料推演并预测井间油藏属性的传统研究模式。介绍了井间示踪、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成像等测井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井间地震观测数据模拟和偏移的有限单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井下地震震源和特殊的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制及不断改进,井间地震观测系统,及其随后的井间速度模型的地震旅行时反演(又称地震层析方法)正在发展成为一项用于储层研究、油藏描述和解决某些油藏工程问题的实用技术。文章给出了用于井间地震数据模拟和偏移的有限单元波动方程数值解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该算法的吸收边界条件,并导出了可靠的数值解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加利福尼亚Bakersfield San Emidio油田进行了井间地震实验,以便估价井间反射/绕射层析图象。通过井间区域成象可圈出可能的尖灭带位置。在该实验中,所用的两口井相距762米,用于成象的区域深度为3350米~3960米。在研究区内,用井间反射/绕射层析成像法构成了首批大尺度油藏特性图。在San  相似文献   

11.
多资料匹配融合储层建模技术,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将测井、三维地震及井间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优势互补的油藏建模新技术,可有效提高稀井区或无井控制区油藏建模的准确性,为中国东部老油田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核心算法为贝叶斯-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以局部、少量的高分辨率(测井、井间地震等)数据为条件,建立与地震属性数据之间的条件关系实现地震属性的约束,有效利用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高的优点,从而达到提高整个模型分辨率的效果。应用该建模方法建立了垦71区块的孔隙度模型,经对比发现,孔隙度模型井间趋势与约束数据趋势一致,纵向分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充分体现了多尺度资料联合物性建模方法的技术优势。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模拟结果在井点附近与测井解释数据一致,在稀井或无井控制区的预测结果与地震约束数据一致,并有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立新 ,宋常瑜 ,刘兵 .辽河油田Π方法井间地震试验及效果分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5 ) :6 11~ 6 17  为了探索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的实际应用 ,辽河油田物探公司在该油田的 S1井区进行了 Π方法的井间地震试验。基于此次试验 ,本文简要介绍了 Π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成像思路、野外实现方法、成像结果和 Π方法的几点优势 ,最后对 Π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此次试验利用 Π方法获得的反射波主频达 70 Hz,成像处理之后为 5 0 Hz,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可以满足精细解释的要求。通过分析认为 ,Π方法具有井间地震技术的上、下行波的接收特点 ,它是对井间地震技术的补充和完善 ,解决了在没有井中震源的情况下的井间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于油藏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一井间电磁(EM)成像测井技术,是当代地球物理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其主要的技术目标是实现井间电阻率的直接测量,提供反映井间构造、储层和油、气、水分布的二维乃至三维的电导率图象。因此,它不仅是传统测井技术的重大发展,而且也将引发油藏研究的革命性变化。胜利油田在与美国EMI公司合作,分别在胜利油区的孤岛、埕东油田的三对井中,成功地进行了10个井次的EM大型工业性试验.不仅证明仪器性能的稳定和可靠,而且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井间距达433.6m(裸眼井—裸眼井)和147.19m(裸眼井—金属套管井)重复性好、精度高的完整井间电磁测量数据.反演得到的井间电阻率成像图,在分析井间油气分布、砂体展布等方面也见到较好的地质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基于井间地震资料并综合运用钻井、测井、地质及地面地震等资料进行储层分析的方法。其主要思路是:首先对目标储层进行标定、识别、追踪并解释;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得到波阻抗剖面,据此估算其他物性参数(如波阻抗、电阻率、自然伽马、孔隙度等);然后综合测井、钻井资料和井区地质资料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建立井间油藏剖面。文中针对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某油田稠油层埋藏深、原油黏度高、储层物性差、横向非均质性严重且构造复杂等特点,应用本文方法对高分辨率采集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了储层分析研究,明确了三叠系克拉马依组(T2k2Ⅱ)油藏储层的连通性及裂缝发育情况,落实了井间储层中断层的准确位置以及储层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塔北牙哈7井区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基质物性差,缝洞较发育,非均质性强,目前总体呈现出底水快速锥进、含水高、采出程度低等情况。针对该问题,运用水平井测井解释和地震平面属性相结合的静态方法分析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变化,再利用动态资料判断井间连通性,佐证静态分析认识,得到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可靠认识。结果表明,测井模型显示井区储层横向非均质性较强,地震属性预测判断YH7-3H井与其他井的连通概率较小;示踪剂监测结果表明YH7-H2、YH7-H5井间表现出相对较好的连通性,并由压力恢复试井、井间干扰试井及注采见效法得到补充验证。该方法在牙哈7井区应用效果好,为该类复杂油藏井间连通性的准确评价及该区油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识别能够为油田现场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的依据。为了探索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结构的有效方法,综合生产动态数据、示踪剂监测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塔河油田十二区TH12370井和TH12348井开展系统分析。根据注水受效和示踪剂监测数据确定井间连通性;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的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对井间连通通道结构进行识别;通过不同属性的地震剖面和缝洞体的三维“雕刻”揭示井间通道的空间发育特征。结果表明,TH12370井和TH12348井之间通道结构由并联管道叠加风化壳构成。研究认为,示踪剂产出曲线的峰型、峰数、峰值强度、推进速度等特征参数和突破后的无因次累计产出质量曲线特征可以有效地识别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井间通道类型和连通结构,而井间连通通道结构的最终确定应综合考虑生产动态和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对象逐渐向破碎、复杂、小断块的油藏、构造-岩性-物性多控制因素油藏过度,为实现油气田开发的最大经济效益,对中原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开展了深层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勘探,井间地震等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和成象精度,确定了井间注采对应关系,完善了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9.
井间地震技术 井间地震可直接查明井间油气储层的横向分布、连通性、流体含量、气体前缘、残余油气分布等属性。2001年与Tomoseis公司合作,在罗家地区进行了井间地震试验,获得了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500Hz,可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为3~5m。  相似文献   

20.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具有连续储集体的特征,依据现有的地质研究和地震横向预测技术很难真实地描述井间连通性,而对于塔河油田常规判断井间连通性的压力资料又较少,因此,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研究井间连通性的一种类干扰试井方法,并对塔河油田4区的S65井组进行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其结果较为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