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2,(2)
于2006年2—7月在珠江肇庆江段进行鱼苗采样,监测该江段鲤早期资源状况,同时对人工鱼巢中鲤的胚胎进行培育、观察。结果表明:鲤鱼苗出膜时,发育期已达眼黑素期,胚胎发育时序较一般鱼类提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鳔一室期,鱼苗体长为7.5 mm,胸鳍基部无色素,身体肌节数为36对左右;孵出后第25 d,鳍条完全形成,出现少量鳞片,基本具备成鱼的特征。2006年肇庆江段鲤产卵期主要在2月初至4月下旬,有多批次的产卵,鲤总鱼苗径流量初步估计为2.39×106尾。同时,对珠江肇庆江段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Z1):65-7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Z1):58-65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3)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为研究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的诱集效果,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江苏省启东市海域黑棘鲷Sparus macrocephlus、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3种海洋鱼类幼鱼在3种不同构造的人工鱼礁模型(箱体礁、三角形礁和框架礁)条件下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集效果,对大黄鱼幼鱼无明显的诱集效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幼鱼的诱集效果高于中国花鲈幼鱼;3种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幼鱼的诱集效果顺序均为M1(箱体礁)>M2(三角形礁)>M3(框架礁)。研究表明,人工鱼礁模型的构造差异和鱼类的生理本能区别共同影响人工鱼礁模型对3种海洋鱼类幼鱼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3)
<正>"放好鱼种半塘鱼",池塘鱼种培育是鱼类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供成鱼养殖的鱼种保证,因此很有必要做好前期的工作。1.肥水下塘所谓"肥水下塘"是指在清塘后,鱼苗下塘前1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立即在池中施放有机肥培养鱼苗的适口天然饵料,使鱼苗入池后便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食料。施用的有机肥料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般粪肥每亩施300~500公斤,或绿肥(大草)300-400公斤。为加速肥水,可兼施化学肥料,一般每亩施氨水5-10公斤,或硫酸铵、等4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肥水下塘的原理是充分利用鱼苗发育过程中食性转化规律与池塘清塘之后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3)
<正>苗种是水产养殖的三大要素之一,培育规格大,质量好、个体均匀的优质鱼种对保障渔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时下正是鱼苗下塘的黄金季节,鱼苗下塘培育技术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由于鱼苗小身体弱,对天气、水温、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的死亡,重则全部失败。在此介绍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及一些注意事项,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鱼苗下塘培育技术要点1、鱼苗池选择。鱼苗池应选择水源充足清洁,排注方便,不含泥沙,无毒物污染的地方.池形应整齐,大小适中,以长方形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3):157-162
报道了 1 981~ 2 0 0 1年对中国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生物资源调研的结果。总计对大约5 0个水体进行了采样调查 ,其中盐度为 0 8~ 2 86 0 ,碱度 1 75~ 6 7 0 0mmol/L ,pH 7 3~ 1 0 6 ,离子系数 0 45~ 6 7 0 0。共见到浮游植物 1 3 2种和变种 ,浮游动物 1 93种 ,底栖动物 3 1种 ,鱼类 3 7种。根据出现率和平均生物量 ,有 3 3种浮游植物、 3 4种浮游动物和6种底栖动物为三北地区内陆盐水的主要种类。此外 ,还讨论了浮游生物对盐度、碱度和pH的适应性、内陆盐水生物资源的渔业利用以及利用盐水或耐盐性淡水枝角类作为海水鱼苗活饵料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
为了比较中国北方高寒地区常见淡水底栖鳞片退化鱼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鳞片正常鱼类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皮肤黏液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及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试验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及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进行了两种鱼类皮肤组织在不同季节下黏液细胞类型与分布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的皮肤黏液细胞形态特征不同,泥鳅在春夏秋季皮肤黏液细胞主要呈囊状或球状分布,在冬季主要呈棒状或不规则状分布,而葛氏鲈塘鳢在春夏季黏液细胞主要呈圆形分布,在秋冬季主要呈椭圆状分布;泥鳅皮肤黏液细胞内容物着色较深,葛氏鲈塘鳢细胞内容物着色较浅;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的皮肤黏液细胞主要分布类型不同,泥鳅在春夏季皮肤均以Ⅳ型混合型黏液细胞为主,在秋冬季皮肤均以Ⅱ型酸性黏液细胞为主,而葛氏鲈塘鳢在4个季节皮肤均以Ⅲ型混合型黏液细胞为主;泥鳅和葛氏鲈塘鳢各个季节皮肤黏液细胞总数不同,泥鳅在春夏季皮肤中含有大量的黏液细胞且黏液细胞总数远多于秋冬季,而葛氏鲈塘鳢在冬季皮肤中黏液细胞分布较多,泥鳅皮肤黏液细胞总数远多于葛氏鲈塘鳢黏液细胞总数。研究表明,在不同季节淡水底栖鳞片退化鱼类泥鳅和鳞片正常鱼类葛氏鲈塘鳢皮肤黏液细胞的主要分布类型、形态特征及数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4)
<正>笔者本人是1987年参加工作的,自参加工作以来亲自参与了各种鱼类的人工繁育、养殖,主要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鳜鱼、六须鲇、土鲶鱼、沟鲶、淡水白鲳以及黄颡鱼、江黄颡鱼等。下面我就结合在实际生产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结一下鲤鱼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1生物学特性及市场前景这两种鱼都属于杂食性鱼类,即能够通过吞食和滤食方式来摄取食物,主要是各种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底栖软体动物,以及农副产品如大麦、小麦、饼粨、玉米、麸糠,人工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