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高墩大跨弯连续刚构桥冲击系数敏感性因素及计算公式,以陕西某大跨弯连续刚构桥为依托,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原理,采用三轴五自由度车辆模型,分析了曲率半径、墩高和路面不平整度对桥梁结构最不利断面冲击系数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挠度、弯矩和扭矩冲击系数最大值包络曲线,通过回归分析提出了弯连续刚构桥冲击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国内外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此类特殊桥梁结构,中国规范冲击系数计算值较其他国家规范值小,在路面等级较差时,各国规范冲击系数计算值均偏于不安全,此时均需考虑不平整度对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该类桥梁冲击系数的精确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单体震害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快速有效地预测单体结构的震害,通过分析大量的单体结构样本以及不同震害影响因子的参与度系数,并参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建立了多因子综合分析单体结构震害的方法.震害影响因子的选取考虑了结构特点、震害特点及规范的相应要求,一般包括场地类型、结构类型、建造年代、结构的层数等.该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能以简单、可行的方式处理单体结构震害的复杂性.采用此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强钢组合偏心支撑钢框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我国抗震规范中未明确引入相应的结构影响系数.依据我国抗震规范设计了4个多高层高强钢组合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方法确定各算例的性能曲线,基于改进的能力谱方法确定了各算例的结构影响系数R和位移放大系数Cd.研究表明,高强钢组合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在设防烈度和罕遇烈度下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影响系数可取R=4.889,位移放大系数可取  相似文献   

4.
采用ANSYS软件及大量的地震波记录,对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进而对其结构影响系数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结构层数、跨度、自振周期变化与结构影响系数的关系,提出了结构影响系数建议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做了重新调整,建筑结构的强柱弱梁可靠度得到了很大提高,相应的建筑结构造价也随之提高.本文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应用设计软件广厦CAD分析了现行规范中该系数调整对建筑结构造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造价提高很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所设计结构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的取值及其变化规律,解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对不同材料的所有结构体系均采用单一的结构影响系数,无法体现不同结构形式的延性区别的问题.方法分别考虑VI、VII、VIII三个设防烈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了17个不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拟静力试验对Open See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结果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的VI、VII、VIII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的最小值分别为15、10、5;与美国UBC规范规定值8相比,其最低值取值较保守.结论通过得到的结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可以综合量化评估"临界倒塌状态"时,结构承载能力和非弹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影响系数有关.结构影响系数取决于结构延性、强度储备等.采用ANSYS软件及大量的地震波记录,对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9个单斜杆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进而对其结构影响系数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层数、跨度、跨数和自振周期变化与结构影响系数的关系,提出结构影响系数建议值,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狗骨式刚性连接钢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层数、跨数钢框架的结构延性折减系数Rμ结构超强系数RΩ和结构影响系数R.结果表明,采用狗骨式节点刚性连接的钢框架与采用普通节点的相比,延性折减系数加大,而超强系数则减小,结构影响系数却相差不大,说明狗骨式节点的应用并不会影响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  相似文献   

9.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抗侧向倒塌能力是抗震性能评价的基础。选取4个结构整体性能参数作为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评价指标,分别为结构强屈比、超强系数、延性系数和延展系数。按中国现行规范设计了12个RC框架结构,考虑侧向力分布形式和设防烈度的影响,采用Pushover方法对结构进行计算,并根据能力曲线和结构整体性能参数对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结构整体性能参数能从强度储备和变形能力两个方面对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进行分析;随着设防烈度和结构高度的提高,侧向力分布形式对结构抗侧向倒塌能力的影响增大;设防烈度对结构强屈比和结构延展系数的影响较小,对结构超强系数和结构延性系数的影响较大;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结构超强系数减小,而结构延性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K形中心支撑钢框架的pushover分析,考虑不同层数对结构影响系数的影响,对6、9、12层中心支撑钢框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不同层数下的结构影响系数,为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影响系数有关。结构影响系数取决于结构延性、强度储备等。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了3个V型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Pushover方法,得出了其结构影响系数。对在设防烈度下,中心支撑钢框架水平地震作用的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结构体系的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影响系数有关。结构影响系数的取值与结构延性、强度储备有关。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了三个X型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Pushover方法,得出了其结构影响系数。仅就上面的算例而言,抗震设计规范对X型中心支撑钢框架水平地震作用的取值偏大。  相似文献   

13.
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要进入弹塑性,其地震反应与结构的延性和超强有关。结构的延性和超强能力可用结构影响系数R反映,通过对三个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用Pushover方法分析得出了其结构影响系数,就所分析的三个算例而言,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K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取值偏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汶川地震中框架填充墙结构的震害状况,现行2010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较2001版相比,对填充墙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规范中仍无具体的定量说明.文章分析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现阶段对填充墙设计和研究的两点建议:一方面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应继续重视“概念设计”的思想;另一方面从“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的理念出发,提出了区别对待填充墙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行DL507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对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的规定仅适合于150 m以下的土石坝,而目前土石坝的设计高度已远远大于150 m.为提出150 m以上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分别采用反应谱法和有限元法,研究高土石坝地震加速度分布特征,提出了250 m级高土石坝地震动态分布系数建议图,对现行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SAP2000在静力弹塑性分析时塑性铰的修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SAP2000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时的规范背景。当采用中国规范,运用SAP2000进行Pushover分析时,需对塑性铰进行修改。提出了修改建议,通过算例对中心支撑钢框架采用两种塑性铰进行Pushover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塑性铰的修改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的地震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说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钢结构地震作用取值的不合理性,对《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CECS160: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钢结构地震作用的取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钢框架结构的倒塌储备能力,按我国现行规范设计了4个钢框架算例,采用美国ATC委员会提出的CMR分析方法对钢框架结构倒塌储备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其相应的倒塌储备系数和倒塌概率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平面、立面布置相同的多层钢框架,层数较多者其倒塌储备能力较层数少者弱;按8度(0.2g)抗震设防要求设计的多层钢框架在遭遇特大地震时倒塌储备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9.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已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本文分别从桥梁抗震设防标准、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和能力保护设计、桥梁减隔震设计等几个主要方面将之与原《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进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利于对新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简要介绍了建筑设计中隔震消能减震技术的特征,并且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对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在多层建筑应用过程中的计算模型的建立、动力反应、隔震层的设计、应用范围、应用基础隔震技术须注意的问题等分别进行研究,提出隔震结构能够将主要的变形集中于隔震层处,多层房屋建筑采用隔震结构能有效降低地震反应,使结构在地震中保持弹性状态,从而可采用简便的线弹性分析方法,使结构分析更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