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用于描述织物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泊松比测试比较困难的问题,把弹性力学平面应力问题的理论用于描述织物的双向拉伸,提出一种计算泊松比的方法。利用KES-G2双向拉伸仪对7种机织物和2种针织物进行测试,按照此方法计算出其泊松比与弹性模量参数,并与斜向拉伸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相同的弹性模量代入计算的情况下,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很接近,并且双向拉伸法更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植物纤维织物的双向拉伸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单向拉伸的测试形式,通过设计各种不同形状试样,对试样进行双向加载,探索纺织织物双向拉伸试验的最佳方法,以保证试样的破坏都发生在中心区,从而可以准确地评价织物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3.
平纹织物泊松比的测定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顾伯洪 《纺织学报》1998,19(5):15-17
织物泊松比测试是相当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基于W.F.Kilby关于织物的Simple Trellis Model”(简单网络模型),建立了一种间接测试织物泊松比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可行,尤其适用于平纹织物。  相似文献   

4.
为采用经编间隔编织技术构建具有较好负泊松比效果的三维结构,对负泊松比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结构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采用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进行试样织造。综合数学模拟计算和实际织造效果表明: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主要取决于初始状态下3个轴向(尤其是y轴向)的收缩变形,在织造工艺参数方面主要由原料粗细、经编机机号、织物密度、网眼织物的组织,以及线圈纵行的歪斜角度决定,同时也受原料和织物刚度、间隔纱倒伏性的影响;间隔纱组织的连续同向垫纱更有利于织物y 轴向的收缩变形,即更易于获得明显的负泊松比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织物受单向拉伸时的能量吸收性能与负泊松比之间的关系,测算和表征了基于旋转六边形结构设计和制备的4 种经编间隔织物的负泊松比,并分别对其进行经向和纬向的单向拉伸,通过应力与应变曲线积分换算得到各织物受单向拉伸时吸收的能量。结果发现:织物单向拉伸时的能量吸收性能由结构变形容量和纱线承载容量决定,其中纱线承载容量起主要作用,结构变形容量的影响较小,负泊松比的影响则包括在结构变形容量内;在纱线承载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织物受某一单向拉伸时的负泊松比越好,该方向上的能量吸收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6.
在单面无缝内衣机上编织了平针添纱、假罗纹和交错组织等8种常用无缝内衣织物试样,采用双向电子强力仪对其进行了双向拉伸性能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多项式拟合。结果表明在同一延伸率下,各种织物的纵向拉伸力大于横向,且随着延伸率的增大差异更显著;拉伸到同样长度时平针添纱组织的拉伸力最小,弹性回复性也较差;对假罗纹组织随着浮线的增多,拉伸力增大,弹性回复性也随之增大;而属于紧密型的1+1交错组织其拉伸力最大,但弹性回复性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针织物因其各向异性,传统泊松比测定方法不适用的问题,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对针织物进行单轴拉伸测试,提出了一种以纬平针织物试样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且在其较大形变下测试其泊松比的方法。实验选取3种纬平针织物,首先录制试样单轴拉伸的整个过程,导出每1帧图像,将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后,在MatLab软件中用数字图像相关法进行位移分析,用SPSS软件对载荷方向拉伸的计算值与实际拉伸值进行t检验,验证了可行性,计算所得泊松比在正常取值范围内,避免了织物颈缩问题,且每秒可提取30帧图片进行位移分析,提高了精度,为研究针织物的泊松比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测试分析了4种涂层织物涂层前后拉伸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织物经涂层后其拉伸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涂层对织物经、纬向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同。对试验4种涂层织物而言,涂层增重率对织物经纬向拉伸性能的影响不同;在相似增重率条件下,涤纶基布涂层织物的经向拉伸变化率较锦/棉基布涂层织物的显著。  相似文献   

9.
拉伸力法测试织物柔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拉伸力法对薄型织物进行拉伸力的特征值测试,探讨拉伸力测试织物柔软性的可行性。确定拉伸力测试的最佳参数之后,将拉伸力测试指标与KES、FAST系统及斜面法测试进行比较,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发现拉伸力测试结果与KES系统、FAST系统、LLY-01B型织物硬挺度仪测试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拉伸力特征值较好地反映了织物的厚度、面密度、弯曲刚度、剪切性能和表面性能等织物结构和力学性能。最后建立拉伸力测试指标与各力学指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与聚氯乙烯管相比,高密度聚乙烯管具有柔性好、低温下衡击强度高等优点。但是,在温度20℃,安全系数1.3,循环次数50年的条件下,其许用疲劳应力只有5 MPa(50kgf/cm~2),如图1所示。在相同条件下,聚氯乙烯管的许用疲劳应力为6 MPa(60kgf/cm~2)。在操作压力相同时,聚氯乙烯管的壁厚只有高密度聚乙烯管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11.
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双半球成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纬编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的双半球成型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描述了该织物双半球成型的特点及规律。实验以双半球对称轴为铺覆起始位置,双半球上织物±45°方向的各交叉点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连线为抛物线;±45°方向上衬纱夹角θ的变化与半球直径相关,而与两半球的间距无关。第一象限中,织物+45°方向上交叉点处的夹角θ与其距半球竖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45°方向上呈非线性关系;最大剪切变形角出现在+45°方向上,约40°。  相似文献   

12.
张一平  龙海如 《纺织学报》2011,32(11):37-41
为研究影响纬编针织物双向拉伸性能的结构因素,采用国产双向拉伸测试仪对4个系列的纬编针织物进行双向等速拉伸测试,并对各参数变化下的应力与应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间原料的纬平针织物的拉伸曲线非常类似;常见的纬编组织,如平针、罗纹、双罗纹等具有不同的双向拉伸应力与应变曲线;相同原料、不同密度织物的双向拉伸应力与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3.
针对植物纤维织物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经纬向载荷交互影响的问题,对苎麻纤维织物在(0°、15°、30°、45°、60°、75°、90°)7个面内方向和经向设置不同载荷阈值时的力学性能进行双向拉伸试验,并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对其应变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纬向载荷对经向载荷的影响较大,随着纬向载荷的线性增加,经向载荷非线性增大,经...  相似文献   

14.
罗以喜 《纺织学报》2011,32(12):60-63
柔性复合材料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不仅常常受到双向及多向拉伸载荷的作用,而且在有小裂缝的情况下还会继续使用。为更好地了解双向载荷下双轴向经编柔性复合材料拉伸和开缝撕裂性能,为材料性能评价及预测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双向载荷下双轴向经编柔性复合材料拉伸和开缝撕裂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模拟,特别对三种不同加载比率下双向拉伸和双向载荷下开缝撕裂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计算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的双轴向拉伸及开缝撕裂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在弹性阶段的拟合精确度很好,但材料屈服后拟合值偏大;不仅可以模拟现在试验可以测试的1:1加载比率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而且可以模拟目前试验无法完成的其它任意载荷比下的应力应变曲线。  相似文献   

15.
测试了15种织物的KES基本力学指标,用悬垂系数等8个评价指标描述出织物的静态悬垂特性。通过分析2组数据间的相关性,得到对织物静态悬垂效果影响较大的6个KES指标,即拉伸比功WT、拉伸功回复率RT、弯曲刚度B、弯曲滞后量2HB、织物厚度T0、平均摩擦因数MIU。研究内容对拓展KES织物风格评价系统的应用以及实现对不同种类织物变形效果的计算机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以喜 《纺织学报》2009,30(10):66-69
为更好了解涂层双轴向经编织物在双轴向拉伸载荷下开缝撕裂的受力情况,为材料性能评价及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涂层双轴向经编织物在双轴向拉伸载荷下的开缝撕裂现象进行受力分析与计算,特别对不同初始开缝长度及角度的撕裂进行计算模拟。得到模型各节点的应力值以及受力云图。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开缝长度的增加,开缝两端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值越大;无论开缝初始角度是多少,开缝的两端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这些规律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冲击波在复合材料内的传递规律,通过将纬编双轴向(MBWK)多层衬纱织物、机织物与陶瓷层交替铺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利用落锤冲击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冲击测试,研究了试样冲击破坏后陶瓷片裂纹扩展及碎裂规律,探讨了冲击应力在不同结构复合材料内部的传播规律,并分析了MBWK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冲击应力...  相似文献   

18.
活性染料以1∶5小浴比染棉织物,并与常规1∶10浴比染色进行对比。研究了在相同得色量的情况下,染料用量、染浴中盐、碱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到常规浴比染色的K/S值时,小浴比工艺所需的盐、碱浓度分别低于常规染色所需,小浴比染色能够降低水耗和能耗,减少助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织物组织结构和成型工艺对双轴向经编双面涂覆织物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轴向经编涂覆织物由于经纬纱取向及捆绑纱的排列不同,使涂覆织物各个面各个方向的层间黏合强度相差较大;通过流延覆膜工艺生产的双轴向经编涂覆织物在高频热合加工后层间黏合强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