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198例符合入选标准,HCC诊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85例98个病灶接受RFA治疗(RFA组);113例131个病灶接受MWA治疗(MW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局部疗效、远期疗效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RFA组和MWA组病灶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9.0%和98.5%(P = 1.00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10.9%(P = 0.127)。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3%、61.8%、39.5%、19.0%和75.0%、59.4%、32.1%、16.1%(各期比较P = 0.376)。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7%、92.3%、82.7%、77.8%和98.0%、90.7%、77.6%、77.6%(P = 0.729)。RFA组和MW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和2.7%(P = 1.000)。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RFA和MWA治疗HCC的局部和远期疗效、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同等的临床价值。RFA和MWA治疗HCC在临床应用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多极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 对106例肝癌患者共进行多极射频组织治疗238例次,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肝癌多极射频消融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106例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发热、疼痛及恶心呕吐,严重并发症如心血管意外、血气胸、出血共发生3例,死亡1例。结论 虽然多极射频消融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但任何并发症均可能发生,理解及规范操作技术能够预防及合理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28例(154枚)子宫肌瘤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各组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结果 子宫肌瘤病灶位于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增强高信号者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相对较低,所需能效因子高。结论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后肺静脉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对24例房颤患者行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用64排螺旋CT行心脏扫描。研究随访射频消融(RFA)术后3 ~ 6个月患者肺静脉的形态改变特点,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左上肺静脉口最大径、右下肺静脉口最小径、左上肺静脉口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其他肺静脉口参数最大径、最小径和截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右下肺静脉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其他肺静脉口参数、肺静脉指数及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男女性别间肺静脉口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4例患者中,右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21%,左肺静脉开口3支变异达4%,右肺静脉多支变异达4%。结论 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一样具有解剖重构,RFA后可逆转其重构。肺静脉开口变异中,右肺静脉开口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6.
【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CTA、MRA和DSA 3种方法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2月60例临床拟诊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并同期行64排CTA、MRA、DSA 三种检查患者的图像。将颈内动脉颅内段C1 ~ C5段分为C1 ~ C3段、C4段、C5段三组。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诊断指标;比较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诊断颈内动脉C1 ~ C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03%,79.25%,87.50%;C4段分别为 94.64%,85.94%,90.00%;C5段分别为96.23%,89.55%,92.50%。MRA诊断颈内动脉C1 ~ 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55%,75.47%,83.33%;C4段分别为 91.07%,82.81%,86.67%;C5段分别为94.34%,85.08%,89.17%。CTA与MR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以DSA为标准,64排CTA和MRA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及吻合度,且64排CTA的评估准确率优于MRA,特别是对颈内动脉C4 ~ C5段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硬化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硬化剂选择原则。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4月对357例静脉畸形患儿进行全麻下介入硬化治疗。治疗前根据瘤体造影表现和Puig分型,按血流速度及回流静脉类型选择硬化剂。术后随访6 ~ 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患者疗效按治愈、基本治愈、有效、无效进行评估,并统计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357例患儿成功进行硬化治疗。随访期发现174例治愈,82例基本治愈,8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有短暂的视力障碍6例,皮肤破溃14例,瘤体肿胀39例,肌肉纤维化2例,并发脑梗死1例,肌肉萎缩3例。结论 硬化栓塞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瘤体分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和治疗终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报道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2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2例女性老年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胆管支气管瘘,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置入内外引流管各1支。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引流管位置良好,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骨盆肿瘤患者119例,在骨盆肿瘤术前先行栓塞,观察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119例中,65例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为主,为海绵组;54例栓塞材料以弹簧钢圈为主、明胶海绵条为辅,为钢圈组。分别统计两组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的例数,并比较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骨科手术后,海绵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1例,发生率为16.9%(11/65);钢圈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发生率为3.7%(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末梢血管床的栓塞可能是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导致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栓塞材料有效的保护末梢血管床可以明显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经发现多已失去外科手术的机会,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或内支架植入能引流淤滞胆汁从而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却未能针对肿瘤加以治疗,从而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内支架植入联合放疗、动脉灌注化疗、支架内射频消融等双介入治疗方式能在解决患者黄疸症状的同时处理肿瘤问题,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现就内支架植入术联合放疗、动脉灌注化疗及支架内射频消融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射频消融术后3、5、7 d肝脏功能变化情况,及术后7 d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探索射频消融治疗大鼠HAE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取30只成功接种HAE模型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10只和实验组20只,对照组仅开腹后缝合,实验组在开腹直视下行病灶完全消融,两组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5、7 d剪尾取血,检测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第7天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行病理检查,将肝功能测定结果与病理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显微镜下大鼠肝脏消融范围内病灶组织完全坏死。术后第3天,AST、ALT明显升高,第5天逐渐恢复,第7天基本恢复至正常。术后肝功能变化与射频消融毁损区范围有关,并与消融后病理相对应。结论 短期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治疗HAE技术简便易行,消融病灶液化坏死明显,可以完全消融。可能是治疗早期微小及难治性HAE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使用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局部进展胰腺癌,观察该技术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IRE消融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并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术后(30±7) d客观疗效。结果 共12例患者接受治疗,IRE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30 d内不良反应有穿刺点疼痛(5例,占41.7%)、恶心呕吐(3例,占25.0%)、咳嗽、术后低血糖、低钾血症、胃壁和十二指肠水肿各2例,占16.7%、胃瀦留、发热及胸闷气促各1例,8.3%,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未见治疗相关性大出血、胆漏或胰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4 h、7 d血液淀粉酶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7) d评价效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2例,肿瘤缓解率(CR+PR)为83.3%。结论 IRE消融治疗不可手术切除性胰腺癌,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多部位肿瘤在围手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对接受不可逆电穿孔术的200例肿瘤患者(胰腺肿瘤71例、肝肿瘤64例、其它肿瘤65例)在围手术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统计,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结果 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在胰腺和肝脏肿瘤消融,包括3例胰腺肿瘤术后10、11、15 d出现十二指肠动脉出血,2例肝肿瘤术后9 d消化道出血和胆道感染性休克,经介入栓塞和/或血管结扎手术后和抗感染治疗得以控制。轻微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均在14 d以内缓解。结论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全身性炎性反应少、术中、后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高。该疗法虽仍可能损伤胰腺肿瘤内或周边血管,但针对其原因进行改善,我们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孙钢 《工业加热》2015,(4):277-281
【摘要】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又称纳米刀,是一种能有效消融肿瘤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电脉冲永久损害靶区内细胞膜双磷脂层,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其肿瘤消融效果已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该技术无热导效应,邻近组织基质如血管、神经和胆道不受破坏。本文就该技术原理、技术装置、治疗肿瘤优缺点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摘要】 肝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中国肝癌发病率为25.7/10万。然而,对侵犯或毗邻肝门重要脏器的肝恶性肿瘤,难以手术切除且化放疗疗效不佳。近年来,不可逆电穿孔(IRE)消融技术逐渐兴起,作为一种新的非热能形式的消融方法,其通过产生短时高压的电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纳米级的不可逆损伤。国内外研究指出,该技术在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肿瘤时,可有效灭活肿瘤组织并保留管腔架构,不会损伤大血管或胆管等。本文对IRE的设备构成、作用机制、临床前研究、临床应用方法以及临床疗效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技术在临床得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椎体肿瘤时椎管及椎体肿瘤内温度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建立兔椎体肿瘤模型。CT引导下对8只建模成功动物行RFA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间隔30 s分别记录治疗椎体肿瘤及同水平椎管内的温度,比较不同时间点椎管及椎体内温度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治疗过程中肿瘤内温度迅速上升至90℃并保持稳定,而消融时间持续3 min后,椎管内温度超过42℃。不同时间点的肿瘤与椎管内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用RFA治疗椎体肿瘤,可使病灶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至有效治疗温度,并保持相对稳定。延长消融时间将增加椎管内温度而可能造成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陈万海  朱晓黎 《工业加热》2012,(12):1015-1019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的射频消融(RFA)与无水乙醇注射(PEI)联合应用对正常兔肝脏的消融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采用32只活体新西兰大白兔正常肝脏进行研究,分为4组,各组分别采用RFA?蛳 PEI(A组)、PEI?蛳 RFA(B组)、RFA(C组)和PEI(D组)处理,并于术前,术后1、3、7 d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肌酐(Cr)水平的变化情况。术后各组行肝脏增强CT扫描,计算各组消融灶体积。结果 术前各组血清ALT、AST、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 d各组血清ALT、AST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 d各组血清ALT、AST水平开始下降,术后7 d各组ALT、AST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3、7 d各组血清Cr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和D组的消融体积分别为(3.10 ± 1.10)mm3、(5.99 ± 2.23)mm3、(0.77 ± 0.15)mm3和(0.15 ± 0.07)mm3,B组显著大于A、C和D组(P < 0.05)。结论 PEI后RFA对于兔肝、肾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PEI?蛳 RFA治疗安全、有效;PEI?蛳 RFA组产生的消融体积明显大于RFA后PEI组、RFA组、PEI组的消融体积。
  相似文献   

20.
陈敏华 《工业加热》2014,(6):463-465
【摘要】 随着影像引导下经皮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及疗效已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在现代肿瘤微创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操作技术水平、治疗经验、仪器设备及患者病情间的较大差异,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样较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进一步提高消融疗效及安全性,其关键在于建立中国肝肿瘤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以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策略、规范操作及布针穿刺技术等,进行规范治疗。及早制定准入机制,多学科互补专业差距,重视影像引导下的规范化治疗,有望提高我国肝癌消融治疗水平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