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3月行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30例患者、累及30节病变椎体的临床资料。根据椎体压缩形态分为楔形、双凹型以及长方形3种,楔形骨折采取健侧椎弓根入路,双凹形骨折采取单侧椎弓根入路,长方形压缩性骨折根据骨水泥填充情况采取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WHO疼痛标准分级程度评价效果,测量压缩椎体术前高度及术后恢复高度。所有患者术后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6个月。结果 30节病变椎体穿刺成功率为100%。VAS评分术前平均6.9 ± 0.9,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5.0 ± 0.9、3.5 ± 0.7、2.5 ± 0.8、1.6 ± 0.7。依据WHO标准完全缓解(CR)25例、部分缓解(PR)3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CR + PR)为93.3%;术前压缩椎体高度为(5.77 ± 1.09)mm;术后平均恢复高度为(14.33 ± 2.03)mm。结论 单纯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方法可行,短期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 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 + 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 ± 1.6分降至2.2 ± 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 ± 2.1)分、(2.5 ± 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 ± 10.4)分分别升至(86.5 ±11.8)分、(88.0 ± 12.0)分和(89.0 ± 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1例患者因脊柱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坏而接受骨填充网袋辅助PVP治疗,共43节病变椎体。所有患者原发肿瘤均诊断明确。PVP术前1 d,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状态。术后记录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43节椎体PVP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评分8.2±0.4,术后1 d降至2.5±0.7;术前V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d、3 d、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ODI均较前明显降低(P均<0.05),患者运动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影像学(DSA、CT)证实无严重骨水泥渗漏事件发生。结论 PVP在骨填充网袋辅助下治疗因转移瘤致椎体后壁破损性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及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3例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累及28节椎体,每例患者受累椎体1 ~ 2节,病变涉及颈椎4节、胸椎13节,腰椎11节。均可见椎体后壁破坏,其中12例13节肿瘤侵犯到硬膜外间隙。参照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CT引导下,颈椎采用粒子针先行125I粒子植入,改变针道后再进行PVP;胸、腰椎则采用多支粒子针单、双侧穿刺于肿瘤后部植入125I粒子,再于椎体肿瘤的前、中部注入骨水泥完成PVP治疗,随访观察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完成,植入粒子数目为4 ~ 30颗/节,骨水泥注入量为1 ~ 6 ml/节,20例(86.9%)术后患者疼痛缓解,5处(5/28,17.8%)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神经孔渗漏引起神经根性疼痛,经治疗后好转。全组病例未发生脊髓损伤及放射性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累及椎管的椎体转移瘤,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控制肿瘤进展,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例(31个椎体)T1~T4水平的转移性肿瘤的PVP资料.其中9个T1椎体、7个T2椎体、8个T3椎体和7个T4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 d和1个月的疼痛程度.分析上胸椎PVP穿刺技术、骨水泥注射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骨水泥分别在T1、T2、T3和T4椎体注入1.7~2.8 ml、1.8~3.2 ml、1.7~3.1 ml和1.6~3.1 ml,平均(2.4±0.8)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术前VAS为7.2±2.0,术后3 d VAS为2.5±2.3(P<0.01).术后1个月VAS为2.2±2.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个椎体出现骨水泥外渗,包括5个椎旁渗漏,3个静脉渗漏,3个椎旁软组织渗漏,2个硬膜外渗漏.除1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他未发生严重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结论 PVP治疗上胸椎转移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谢坪  李刚 《工业加热》2013,(9):772-775
【摘要】 目的 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所致顽固性疼痛,评价手术安全性以及即时和中长期疗效。方法  对47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行PVP,病变椎体节段共64节。其中5例患者术中行组织学活检。PVP术前1 d、术后1 d及随访期(3 ~ 12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疼痛程度。术中、术后观察记录可能并发症。结果  64节椎体均成功施行PVP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前VAS平均评分8.4 ± 1.4,术后1 d降至3.1 ± 2.3(P < 0.01),术后随访期为3.3 ± 1.7(P < 0.01)。术后影像学(CT、DSA、3D CT)证实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MMA)渗漏35例,其中椎旁软组织渗漏 15例,椎间盘渗漏11例,椎管内硬膜囊外漏4例,椎体引流静脉瘘5例。无严重危急生命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椎体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施行PVP安全、能获得良好的即刻及中长期镇痛效果,骨水泥渗漏是最常见并发症,症状性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随访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83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25例,用形象类比(VAS)评价术前、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程度,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和下腰部功能活动障碍(OLBPDQ)量表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大于1年的生活质量,并观察骨水泥渗漏对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术后末次随访平均36.5个月(13~42个月)。术前、术后1d、3、6个月及1年以上随访时VAS疼痛分值分别为8.96±1.11、4.58±2.56、3.16±2.28、2.11±0.27、1.63±0.21;ADL量表(Barthel指数)术前、术后分别为54.34±13.21、84.28±18.30,较术前提高了55%;OLBPDQ量表穴ODI指数雪术前、术后分别为25.64±13.84、17.52±10.71,较术前下降了32%。两组间P值均<0.05。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5例,平均随访32个月均无临床症状。结论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少量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对患者长期生命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黏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5月,用高黏骨水泥行PVP治疗严重椎体压缩(压缩程度大于70%)骨折患者100例,随访患者至少1个月,通过对术前及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骨水泥外漏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评估高黏骨水泥行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行高黏骨水泥PVP术后1周随访,92例疼痛明显缓解(92%),VAS评分由术前(7.0±1.2)分,降低到(2.0±1.5)分,QOL评分由术前(30±5)分,升高为(80±18)分。两者与术前相比,P<0.01,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个月后随访,91例缓解(91%),VAS评分术前(7±1.2)分,降低到(1.5±1.0)分,QOL评分由术前(30±5)分,升高为(80±15)分。两者与术前相比,P<0.01,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骨水泥外溢40例(40%),未见引起严重神经症状,其中,椎体上下椎间盘漏共28例;椎体前缘漏11例,椎体后缘漏占1例。结论 应用高黏骨水泥行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肠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为24例化疗失败或不能耐受化疗的CRLM患者共计65个肝转病灶行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介于0.5 ~ 0.7 mCi,每例患者接种的粒子数为18 ~ 109枚,最小边缘剂量为110 ~ 160 Gy。植入后进行质量验证。结果 在6个月的随访中,肿瘤的最长径基线和从术前(7.21 ± 3.28) cm降到术后3个月时的(4.47 ± 3.34)和6个月时的(3.94 ± 2.0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A由术前的(293 ± 89) ng/ml降至术后3、6个月的(198 ± 103)ng/ml、(155 ± 6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1、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和75.0%。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CRLM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B型超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姑息性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例晚期肿瘤患者的溶骨性骨转移瘤采用B超实时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评分。所有治疗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必要时重复治疗。根据CT结果,按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结果 18例患者进行33次手术,术后3 d局部疼痛较术前已有明显改善,与术前VAS比较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疼痛仍能较好控制,P=0.0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末次手术后1个月与基线相比观察疗效:CR 0例(0%),PR 11例(61.1%),SD 6例(33.3%),PD 1例(5.6%),局部控制率(CR+PR)61.1%。无严重的放疗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简便,可重复性好,能安全、有效地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在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疼痛缓解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