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低温Fe-3%Si取向硅钢在二次冷轧工艺中不同冷轧压下率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42%和52%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度小,冷轧板中的储存能小,再结晶驱动力小,使中间退火后得到的再结晶晶粒粗大,粗大的晶粒遗传给第二次冷轧工艺,不利于高温退火过程中二次再结晶晶粒长大而获得粗大的成品晶粒;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61%和71%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严重,晶粒内畸变能高,冷轧板中的储存能大,再结晶的驱动力大,使中间退火后得到的再结晶晶粒变细,有利于高温退火中二次再结晶晶粒吞并初次晶粒而长大,获得粗大的成品晶粒;当第一次冷轧总压下率为81%时,冷轧板显微组织形变度过大,使中间退火后再结晶晶粒出现二次再结晶现象,晶粒异常长大,显微组织不均匀,不能获得满意的成品晶粒。  相似文献   

2.
肖利 《金属热处理》2012,37(5):88-91
以工业生产的高强Nb-IF钢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研究了卷取温度和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退火后均为完全再结晶组织;不同卷取温度下,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当卷取温度为650℃且冷轧压下率为75%时,以及卷取温度600℃和700℃且冷轧压下率65%时,试验钢的织构强度逐渐增大,并且峰值有向{111}织构靠拢的趋势,可以得到优良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含硼和铌细晶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不同的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进行连续退火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并用拉伸试验机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不同冷轧压下率下细晶高强IF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升高,试验钢的晶粒尺寸变小且分布不均,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升高,r值升高,n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成分和工艺参数对超低碳烘烤硬化钢板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b、Ti含量(特别是Nb含量)的降低,析出相颗粒对再结晶的阻碍作用减弱,降低了再结晶温度,相对延长了晶粒长大周期;加快了退火时晶粒的长大,有利于获得较大的铁素体晶粒.提高连续退火温度、减小冷轧压下率均能显著增加ULC-BH钢冷轧退火板铁素体晶粒尺寸,提高终轧温度可使冷轧退火板铁素体晶粒有一定程度的粗化,但卷取温度对冷轧退火板铁素体晶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抗下垂试验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中间退火、冷轧压下率对3003铝合金薄板和箔材组织及钎焊抗下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03铝合金H14态薄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明显大于H18态薄板的再结晶晶粒,且350℃以上温度退火,强度变化不大;冷轧压下率较小时,随着压下率增加晶粒尺寸迅速减小,压下率40%以上时,随着变形量增加,再结晶晶粒尺寸减幅不大; 3003铝合金箔材钎焊后的晶粒尺寸随压下率的减小而显著增大,冷轧压下率为20%~25%时抗钎焊下垂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加磷高强IF钢的最优冷轧压下率,以工业生产的加磷高强IF钢热轧钢板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进行了冷轧试验和盐浴退火试验,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试验钢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20~850℃时,再结晶完成;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冷轧压下率为50%~80%,退火温度为850℃时,屈服强度为160 MPa左右,抗拉强度为345 MPa左右,延伸率为35.0%左右,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都较高,r值为1.5左右,n值为0.30左右。最终确定工业生产中最优冷轧压下率为60%~70%。  相似文献   

7.
以工业生产的不同厚度规格Nb-Ti复合IF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冷轧压下率对IF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织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提高,IF钢退火板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塑性应变比r值增大,屈强比以及加工硬化值则变化不大;提高冷轧压下率,有利于促进γ织构,抑制α织构,优化成型性能,但是过高的冷轧压下率会恶化γ纤维织构的均匀性,增加Δγ值。  相似文献   

8.
《铸造技术》2017,(3):708-710
研究了退火后建筑结构Q345钢板冷轧压下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冷轧压下率为60%、70%和80%时,冷轧压下率对试件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总体力学性能良好。随着压下率的不断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变小,组织结构得到不断的细化,试件经再结晶退火后组织特性被遗传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以Fe-Nb-Ti高强IF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制备含稀土La和不含稀土La的两种成分试验冷轧带,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两试验钢进行连续退火试验,研究了稀土La和退火工艺对IF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La的添加阻碍了IF钢的再结晶过程,使再结晶晶粒尺寸更加细小,含La钢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8.24μm,不加La钢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为11.08μm。随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IF钢再结晶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再结晶组织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食品级超低碳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拉伸试验和金相组织分析研究了不同压下率的冷轧、退火和平整延伸率下的组织变化,并分析了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7.1%的一道次压下率、690℃的罩式退火温度和3.6%平整延伸率的冷轧产品,其晶粒尺寸均匀,屈强比减小,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包含有多尺度微结构的高MnN低Ni超级双相不锈钢25Cr-2Ni-3Mo-10Mn-0.5N经过冷轧和退火后,多尺度晶粒度对点腐蚀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尺度微结构与退火时间密切相关,在1050oC,奥氏体与铁素体平均晶粒大小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时效1min后,奥氏体和铁素体的晶粒大小分别为1.5和7.18μm。随着多尺度晶粒的长大,样品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面收缩率下降,而样品的耐腐蚀性能增强。多尺度微结构对该双相钢25Cr-2Ni-3Mo-10Mn-0.5N的点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冷轧状态的ELC-BH钢板连续退火再结晶规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不同压力率的ELC-BH钢板进行了连续退火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冷轧压下率增加和冷轧板厚度减薄,ELC-BH钢板的连续退火再结晶过程提前并缩短,晶粒长达过程相对延长,这对于不同厚度产品的生产工艺调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曲璇  赵阳  习小慧  陈礼清 《轧钢》2021,38(6):19-24
为获得具有优异强塑性匹配的高锰TRIP钢,对固溶处理的低碳含钒高锰钢采用不同压下率的冷轧及600 ℃低温退火处理,利用微观分析和性能测试手段对其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轧压下率对低温退火后的低碳含钒高锰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该钢低温退火后的晶粒尺寸减小,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含量减少,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也随之提高。当冷轧压下率为50% 时,该钢低温退火后可获得高强度以及低屈强比,其强塑积可达39.6 GPa·%,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析出强化以及γ ε-M和ε-M α'-M相变强化。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对80%冷轧Al0.2CoCrFe2Ni高熵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 、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进行了晶体结构、织构类型和力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轧制态以及退火态都表现为稳定FCC晶体结构。合金铸态下呈现典型的树枝晶组织,经80% 轧制后出现了明显的轧制变形带,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发生再结晶,其再结晶晶粒体积分数及其晶粒尺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合金经过80%轧制后主要表现为(111)<112>织构,其织构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80%轧制使Al0.2CoCrFe2Ni合金获得较大的抗拉强度(1005 MPa)和较低的塑性(10%), 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强,并在700 ℃退火时合金获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该过程主要取决于合金中的位错密度、再结晶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及其再结晶织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李阳  张威  袁刚 《金属热处理》2023,48(2):219-222
采用冷轧试验、退火试验、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冷变形及退火工艺对低温用304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冷轧态组织晶粒沿着轧制方向被拉长后被破碎,形变带的密度逐渐增加,冷轧态钢板的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大,1120℃以后晶粒长大趋势明显提升,退火态钢板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退火时晶粒长大表观激活能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低温退火时,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强度提高,伸长率下降,高温退火时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
实验对比研究了Ti- IF和Ti+Nb- IF钢热轧、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研究分析了二相粒子在热轧、冷轧、退火过程中的形貌、尺寸及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Nb使得Ti+Nb- IF钢中析出粒子较Ti- IF钢更为细小且弥散,抑制了γ纤维再结晶织构的发展,削弱了{111}〈110〉在γ纤维织构中的强度,且细小的析出物有助于提高IF钢的抗拉强度,但两者成形性能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冷轧变形对7A75铝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第二相粒子促进形核的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微观组织,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了力学性能,采用板材成形试验机测试了杯突值(IE)。结果表明:随冷变形量的增大,7A75铝合金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逐渐增大,且屈服强度的升高幅度大于抗拉强度。50%冷变形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435 MPa和460 MPa,与未经冷变形时相比分别提高了190 MPa和110 MPa,同时伸长率提高到14%。杯突IE值与伸长率的变化规律一致。30%、50%和70%的冷变形下,基体晶粒平均尺寸分别为31.5、13.5和13.0 μm,冷变形量越大,基体晶粒尺寸越细小越均匀。过时效处理后,7A75铝合金中的MgZn2粒子尺寸大于0.5 μm时,在冷变形后的固溶处理过程中为再结晶提供形核位置;而50~100 nm之间的粒子钉扎在晶界处,有效地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18.
This research work studied the effect of cold rolling reduction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32Mn-4Si-2Al twinning-induced plasticity steel plates. For this, uniaxial tensil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cold rolling reductions (50, 65 and 80%)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treatment at 550-750 °C for 1.8 ks.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yield strength,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nd total elongation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introduced microstructur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reover,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employed to verify the precis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inally, desirability function was used as an eff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the cold rolling reduction and annealing temperature. It is considerable that there is no research attempting to find optimum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s using this approac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pplying large cold rolling reduction (upper than 75%)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treatment in the recovery region and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cold rolling reduction and the subsequent annealing treatment in the lower limit of partial recrystallization region were effective methods to obtain an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及制耳率测试仪研究了冷变形对5052铝合金板材晶粒尺寸、力学性能及制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052铝合金冷轧板材的屈服强度与冷变形率呈线性关系,10%的变形量引起的抗拉强度的变化约为20 MPa,屈服强度的变化约为15 MPa。经再结晶退火后,退火板的晶粒尺寸与冷变形率及屈服强度均呈线性关系。冷变形率在50%~60%时,退火板的制耳率及平面各向异性指数Δr值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