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大坝监测自动化是大坝安全监测的发展方向,为更好地为大坝安全监测服务,利用自动监测系统测值对陈村大坝的综合弹性模量进行了反演和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介绍了反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陈村水电站18#坝块作为典型坝段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根据实测资料,拟定了陈村典型坝段坝顶水平位移监控指标。结果说明自动监测系统的测值是可信的,可用于评估大坝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丰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效果,坝体埋设监测仪器有绕坝测压管、坝基测压管、量水堰及坝段间三向测缝计和面板间单向测缝计等,通过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加固后大坝运行情况正常,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梅山水库大坝河床坝段变形规律,定量识别各因素对河床段变形的影响,通过分析大坝10#和11#垛坝段的变形监测资料,建立回归统计模型进行拟合,再选取典型特征年(2021年)监测数据进行各分量的分离。结果表明:水库河床坝段其X向位移较小,Y向位移呈年度周期性变化;谐波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反映变形规律,复相关系数为0.8~0.95;河床坝段的位移主要是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铜街子水电站24#坝段水平位移监测规律与常规重力坝响应过程反相。通过结构特征分析、数值模拟和监测数据信息挖掘,对该“异常”过程进行解析,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该重力坝系右岸心墙堆石坝的挡墙坝段,剖面形状类同于堆石坝,且测点恰好位于坝顶下游侧,因此其测值基本反应的是大坝下游侧的温度变位效应,是正常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丹江口大坝31号坝段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的位移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探讨了该坝段的变形监控指标。将大坝变形监控指标分为一般警戒值,特别警戒值和危险值三级,并分别用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测量的分量挑选法和平面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为丹江大坝31号坝段拟定了它们的具体数值。这些变形监控指标可供该坝段实际运行观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山口水电站大坝主坝基础扬压力观测自1994年至今,发现多数坝段扬压力偏大,特别是8#、9#、10#坝段不仅扬压力高,而且渗漏量也很大,扬压力系数最大时达0.97,扬压水位接近坝前水位。8#~10#坝段扬压力和渗漏量皆属异常,其它坝段扬压力多数偏高。8#~10#坝段基础排水孔与水库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该段基础存在较大隐患。新疆水电勘测设计院测出渗漏深度分布在坝底浅部基岩,渗流沿建基面渗漏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对主坝基础正进行补强工程处理,并取芯样检查坝底混凝土与基岩情况,弄清异常原因,以消除扬压力高、渗漏量大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7.
紧水滩大坝运行十余年来,坝基基本正常,但在河床坝段坝基发现排水量增加,部分坝段扬压力测值变化较大,通过分析坝基的地质条件、水质变化和大坝的运行条件,并对照监测资料分析成果,提出了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丹江口大坝31号坝段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的位移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探讨了该坝段的变形监控指标。将大坝变形监控指标分为一般警戒值、特别警戒值和危险值三级,并分别用置信区间法、典型监测量的分量挑选法和平面弹塑性有限元计算为丹江口大坝31号坝段拟定了它们的具体数值。这些变形监控指标可供该坝段实际运行观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广坝水电工程已运行2年余,其中20号坝段的变位存在测值偏大并逐年增加的现象。现采用建立混合模型的方法,重点分析了20号坝段的位移观测成果,为评估及监控该坝块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广坝20号坝段位移原型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广坝水电工程已运行2年余,其中20号坝段的变位存在测值偏大并逐年增加的现象,现采用建立混合模型的方法,重点分析了20号坝段的位移观测成果,为评估及监控该坝块安全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坝滑坡体监测数据的统计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坝滑坡体的监测资料分析,介绍了数据统计诊断方法,并对滑坡体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验。结果表明,诊断异常点之后,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有所提高。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改进,选择了适合滑坡体位移分析的较佳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梳理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测相关规范及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提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总体框架安全监测设施可靠性及完备性、监测系统运行维护和自动化系统评价要素及评价方法等。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内容包括监测设施完备性评价、监测设施运行维护评价和自动化系统评价。监测设施完备性评价基于监测设施考证资料、现场检查与测试以及历史测值分析等方法,评价为可靠或基本可靠的监测设施是否满足大坝安全监控要求;监测设施运行维护评价包括运行管理保障、观测与维护以及资料整编分析等;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内容包括数据采集装置、计算机及通信设施、信息采集与管理软件、运行条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监测系统综合评价分为正常、基本正常和不正常3个等级。评价为正常,应继续运行;评价为基本正常,可继续运行,但应及时修复完善;评价为不正常,需及时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13.
刘家峡水电站大坝监测警戒值的确定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安全监测警戒值多年来一直是运行单位比较关心的问题.针对刘家峡水电站运行条件的改变,通过计算研究,以统计分析为主,同时综合分析设计、施工、运行的有关资料,按照保证安全、讲究实际、灵活方便的原则,最终确定大坝重要部位的监测物理量警戒值.  相似文献   

14.
大坝变形预报对大坝运行安全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模型预报精度不够、模拟效果不稳定;若大坝变形数据有异常值时,传统机器算法模型识别和处理异常值的灵活性很小,导致预报结果有偏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次将随机森林算法运用到大坝变形监测领域,将大坝测点根据随机森林相似性矩阵分成若干个子集,针对每一个子集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分区建立预测模型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取拱坝变形作为研究对象,验证所建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根据随机森林的相似性矩阵对大坝各测点的分区情况符合物理和工程实际意义,对各分区子集测点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建立的预测模型,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结果精度较高、模型稳定性好,为大坝变形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大坝安全内部监测成果是反映水库当前工作状态的最直接数据资料,实时查询、实时分析十分重要。为监测老龙口水库工程的初期蓄水安全运行状况,利用水库布设的渗流观测设施,观测水库初期蓄水后坝体内部渗流监测指标变化过程,基于实测资料并通过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工程安全评价、水库安全运行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江垭大坝(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安全监测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和温度的分析,对江垭大坝安全运行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由于江垭大坝特殊的地质结构,出现了坝区和坝基抬升的现象,经研究分析和坝区抬升监测,抬升量是有限的,其它运行状态符合一般大坝运行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单测点监测数学模型在反映大坝整体结构性态和诊断大坝异常现象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将多个测点的监测资料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建模。利用数据融合技术中的Bayes理论,以方差为特征参数,建立了多测点异常性态融合诊断模型,提出了多测点异常性态融合诊断准则,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研究表明:基于Bayes理论的多测点融合模型为大坝整体性态的定量描述和异常测点的分析诊断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中的关键问题评判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建  顾冲时  吴中如 《水利学报》2004,35(7):0124-0128
关键问题是指每个工程的薄弱部位。本文论述了在大坝安全监控专家系统中,应用关键问题概念建立观测资料分析和评判的方法,阐述了关键问题评判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模糊理论对关键问题进行量化的框架和量化标准,此外,给出了应用关键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流程,最后给出应用此方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在大坝监测模型中应用较多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以土坝沉降监测实例比较分析了监 测数据中是否含有异常值的两种情况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监测模型的拟合精度与预测精度,发现异 常值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改进支持向量机模型中的损失函数,建立了大坝安全监测的普棒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机模型(RLS一SVM )。实例分析表明:不论监测数据是否含有异常值RLS一SVM均可达到较 好的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优于普通LS一SVM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PCA的高混凝土坝变形空间融合监控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单测点监控模型无法反映大坝整体变形性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高混凝土坝变形空间融合监控模型。以混凝土坝空间变形场多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CA提取能反映大坝整体变形性态的综合效应量,基于有限元对其建立混合模型,并以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2倍标准差作为控制域进行大坝空间变形性态的融合诊断。应用此模型对某高拱坝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第一综合效应量即可解释原29个坝体正垂线测点所共同表征的大坝变形性态,对其建立的混合模型中水压分量的调整系数为0.85,分离出来的时效变形分量尚未收敛,说明坝体目前仍有向下游侧的整体趋势性变形,与该高拱坝处于蓄水运行初期的状况相符。基于PCA的空间融合监控模型,可有效减少变形监控模型的数量,从而快速诊断高混凝土坝的整体变形性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