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工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制定碳减排策略、促进工业低碳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0—2019年江苏省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焦炭、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主要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13个地级市工业碳排放量,利用ArcGis软件绘制工业碳排放时空分布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并利用Geoda软件计算工业碳排放的全局Moran's I指数,分析其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为测度工业碳排放局部空间聚类情况,利用Geoda软件绘制LISA聚类图;采用空间重心模型画出2010—2019年碳排放重心转移轨迹图,对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碳减排策略。结果表明:1)10年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总量稳中有降,单位工业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碳减排效果显著;2)工业碳排放各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较高值区和较低值区占主体,且南北差异大,总体上呈南高北低,因此各市在制定碳减排措施时应避免“一刀切”,将苏南地区作为碳减排重点控制区域;3)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聚集性,苏南地区为高-高聚集区,苏北地区(徐州市除外)为低-低聚集区,大部分市域工业碳排放局部空间集聚性不显著;4)碳排放重心整体变化不大,10年间重心点均位于扬州市内,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南高北低的局面未被打破。  相似文献   

2.
杨嵘  常烜钰 《资源与产业》2012,14(2):172-179
构建了一个基于经济规模、经济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的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ia(LMDI)方法对西部地区1995-2009年碳排放从产业层面和地区层面进行定量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西部地区碳排放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的调整或变化对减少碳排放的潜力尚未显现;能源强度即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减少的关键因素;能源结构的优化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最后,提出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减排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提供的碳排放模型,计算了1995~2009年间河南省能源碳排放量.根据LDMI因素分解方法,对河南省人均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得出以下结论:①河南省能源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02年后呈现指数增长,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2007年后增速变缓;②河南省碳排放强度在1995~2002年间呈下降态势,但是2002~2004年间反弹急剧攀升,2004年后再次呈现回落态势;③经济发展是促进河南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力,能源效率是拟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能源结构对河南人均碳排放变化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若仅依赖能源效率的提高,难以抑制经济发展引起的河南人均碳排放增加.因此,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发挥能源结构改变对河南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长速度、消费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的排放系数法分别计算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同时,应用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年均增长83%,其中煤炭消费占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总体下降了61%,其中“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8%。GDP增长和技术进步分别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区域视角的长序列能源消费碳排放特征研究对低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意义。针对中国地市级及以下尺度数据难以获取、统计标准存在差异、从时间长序列角度对矿业型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较少等问题,基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模拟估算了1995~2017年华北矿业型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对矿业型城市进行多维研究,分析不同矿业型城市碳排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较高的矿业型城市为成长型煤炭型、再生型铁矿型、成熟型铁矿型以及成熟型煤炭型中的张家口市、忻州市和赤峰市;强度效应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的重要手段,结合人口效应、规模效应的调控,通过科学的低碳减排政策,能够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增加,加快矿业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能源结构情景分析及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源消费的基本等式,采用改进的LMDI能源预测模型,建立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因素分解模型,依据江苏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定量分析了2002-2008年间,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对江苏省能源消费的影响。从不同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及技术条件等角度对江苏省2010年和2020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情景分析,利用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式即单位能耗碳排放系数的表达式,测算了江苏省未来碳排放总量情况。  相似文献   

7.
由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问题,而煤炭企业又是温室气体排放大户,如何测算煤炭企业碳排放量,对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以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以煤电产业链为主线,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煤炭企业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并以某煤炭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英明  孙健东 《煤炭工程》2019,51(7):173-177
利用碳排放Tapio脱钩弹性分解模型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不同阶段脱钩关系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的演变历程。研究表明:中国碳排放与GDP脱钩状态整体为弱脱钩,2014年开始,中国碳排放出现负增长,脱钩状态呈强脱钩。美国脱钩状态整体呈较为理想的弱脱钩,2006年以后美国碳排放实现负增长,碳排放与GDP强脱钩,这主要归功于美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印度脱钩状态较为恶化。日本脱钩状态整体呈弱脱钩。在驱动因素研究过程中发现,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效应是影响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碳排放与GDP脱钩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印度碳排放还受人口效应的影响较大,能源结构效应对日本的碳排放与GDP脱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洪振华  童纪新 《中州煤炭》2016,(10):167-172
对2000—2014年江苏省能源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能源消耗总量与工业GDP增加值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第二产业耗能占总耗能的比例随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变化而变化,二者都呈倒U形;工业GDP的增长对能源总消耗只是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也说明,健康的工业经济增长与有效的能源节约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来实现。针对江苏省能源消耗与工业经济增长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对江苏省实现十三五“富强美高”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环境规制强度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双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验证在不同环境规制强度下,对内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存在碳的“污染天堂”效应。研究发现:我国不存在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污染避难所”“污染天堂”等效应。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碳减排效果显著,环境规制强度不同,减排效果不同,随着环境规制强度增强,减排效果会出现反弹迹象。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呈“倒U型”分布,当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张会显著增加碳排放量,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加强,抑制碳排放的效果不断增强。现阶段技术溢出产生的减排效果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对外直接投资,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初期,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进入中后期。  相似文献   

11.
由于建筑产品碳排放体量在我国各行业中尤为突出,为完善建筑物碳排放测算体系,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评估单体建筑物碳排放当量,按测算系统边界将建筑物定义为四个阶段:物化、运行、维护、拆除,并基于BIM技术对各阶段碳排放量进行测算。本文以实际建筑项目为典型研究案例,构建基于BIM-LCA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验证其可行性的同时,也为优化低碳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各行业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间接碳排放的分析,发现工业直接碳排放量最多,其中制造业是最主要的推动力,所占的比重最高;直接碳排放具有行业集中的特点,高度集中在少数高耗能的行业部门,而且集中度有增加的趋势;行业可划分为3种类型,高碳行业大部分具有规模较大的特征,是新疆经济发展和直接碳排放的主要行业。行业部门的关联效应所引发的间接碳排放不容忽视,而且大部分行业间接碳排放要超过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的行业集中度要高于直接碳排放的行业集中度,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间接碳排放量最多的行业。需要对间接碳排放给予足够的重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应作为未来治理规划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1995—2015年广州市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空间因素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以期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建设用地景观面积大幅增长,其余景观类型的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面积减少量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耕地、林地、水域、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景观类型之间的转换较为频繁,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花都、白云、黄埔、番禺和增城西南部;景观类型变化与高程、坡度、离地铁和主要道路距离呈反比,与离城市几何中心距离呈倒“U”型关系;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主要受离地铁距离的影响,草地变化主要受高程、坡度的影响,离主要道路距离对未利用地变化的影响较大;景观类型在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下比单因子决定力下更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足迹的煤炭矿区碳排放源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碳足迹的分析方法和基于生命周期的过程分析法,沿着煤电产业链对煤炭矿区碳排放源构成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煤矿直接碳排放源和间接碳排放源,确定了煤炭矿区碳排放计算边界。以盘江集团为例,对煤炭矿区的原煤生产单位、原煤加工单位、煤泥煤矸石电厂以及煤层气公司的碳排放源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找出原煤生产各阶段的碳排放源,揭示了碳排放的本质过程,进而为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计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部省级行政区极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前提下,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经济发展、行业发展、能源消耗三方面研究湖南省2010~2017年有色金属采选业碳排放的影响因子,通过关联度比较,得出能源规模、有色金属采选业企业个数、能源强度、经济增速、第二产业占比和能源结构是湖南省有色金属采选业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耗比、减量增质以实现集约发展、改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资源深加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面临碳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又使得中国碳减排更加艰难,因此,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碳减排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抚州市为例,运用二次曲线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对碳排放的EKC曲线进行检验,并运用描述性曲线图分析其驱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抚州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典型的"倒U型"EKC曲线,且在2013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处于顶峰,之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于缓慢;2)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与能源结构及其变化是碳排放EKC曲线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抚州市碳排放总量还将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的幅度处于下降的趋势;3)抚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处于中后期,尽管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以及高碳能源占主导的状态还将长期保持,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4)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清洁能源生产及消费是抚州市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7年全国42个行业投入产出表和2017年能源消费量为数据,运用《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计算出11个产业群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运用假设抽取法分析产业群间的总碳关联度、前向碳关联和后向碳关联,并将关联效应分解为内部效应、混合效应、净后向效应、净前向效应和净转移。结果表明:石化金属制造业和电水燃气生产供应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最大,净输出碳排放严重;建筑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净吸收碳排放较多。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失衡,煤炭、石油等能源使用率依然较高。虽然国家近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始终占比不高,利用率较低。因此,必须优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提升一次性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占比,减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张震  李跃  焦习燕 《矿冶工程》2017,37(3):152-155
根据煤炭矿区碳排放的特殊性, 分析建立了煤炭矿区碳排放测算模型;通过分析煤炭矿区能源种类及特征, 建立煤炭矿区能源替代体系, 构建能源替代视角下煤炭矿区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分析了能源替代对煤炭矿区碳减排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碳排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代勇  杨光  豆旭谦  宋现锋  杜晓敏 《煤炭学报》2014,39(12):2489-2494
为了获得煤田火区的碳排放量,建立了计算煤田火区CO2排放通量法模型,其中,确定火区面积是该模型的关键基础参数。采用2011-01-24的ASTER L1B热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的地表温度,提出基于梯度的自适应阈值法,以热红外图像梯度极值为阈值圈定火区范围,估算得到乌达煤田火区面积为239.6 hm2。利用排放通量法模型,依据遥感和其他手段获得的基础参数数据,计算了乌达煤田火区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乌达煤田火区每年的CO2碳排放量达37.9×104t。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Vermeer公司开发的E—Calc软件,用于计算碳排放量,并比较非开挖及明挖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