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李杨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21,(4):74-75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目标下,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实现城市转型,解决城市病,提出的重要工作.文章以南通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探索了特色导向下的双修规划策略.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实现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彰显了城市特色,修复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满意度,美誉度. 相似文献
3.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该文根据住建部颁发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重庆特征和主要问题,提出重庆市开展"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的"城市病"越发严重,如今人居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北片区环翠社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城市双修的相关理念,从自然生态、城市业态、空间特色、城市形象等方面提出城市更新策略,期望为相关城市更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实践将有助于探索我国城市转型阶段的发展之路。本文以三亚实践为例,从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的策略及其工作启示三个层面来探求"城市双修"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简要解读了中国“城市双修”及所包含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概念内涵;从历史发展和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述分析了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及相关的城市修补和生态建设实践、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相关性、绩效测度的差异性和建筑师参与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城市双修”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局地性的特点,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把握好有序适度的新陈代谢修补过程。建筑师应该积极能动地参与城市转型发展与“城市双修”的专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要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水乡城镇特色与城市化发生碰撞,对生态和景观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乡印象消逝等诸多问题。在“城市双修”理念引导下,该文以江浙地区典型的平原水网城镇——南浔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将水系作为中心启动点,从水绿系统生态修复、滨水公共空间修补、文脉与特色风貌修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并总结水网城镇滨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工业城市,正处于工业污染严重、棕地荒废闲置、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等"城市病"的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针对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理念。以"三线"建设的代表湖北荆门为例,提出了"问题识别→网络构建→任务筛选"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修补策略,初步探索了工业城市双修的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以常州市光华路为例,通过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在老城区道路大修提升工程设计中运用城市双修理念,通过总体交通设计、车行道翻建、人行道及建筑退红线空间一体化设计、市政管线改造设计完善道路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通过理补增建的手法,修复沿线遭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绿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处理好近期大修与远期规划之间的关系。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道路所处区位特点,采用不断交通、分幅施工、确保单向通行的方式进行交通疏解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交通通畅。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城市双修”规划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空间规划难落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其核心成果项目库的构建与实施,目前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方式。文章以“城市双修”项目库的构建与实施为课题,借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更新与双修实践中长期的规划实施经验,探索如何通过空间统筹、目标体系构建、组织机制协同等方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项目库,以项目库为载体,将城市规划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建设任务,摆脱“撒芝麻”式的项目编排模式,进而发挥“城市双修”规划对城市更新改造实施的空间统筹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在城市双修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的指导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其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对"城市双修"做出了解读,并提出了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生态城市设计的着力点以及相关设计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