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目标下,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实现城市转型,解决城市病,提出的重要工作.文章以南通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探索了特色导向下的双修规划策略.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实现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彰显了城市特色,修复了生态环境,提高了人民满意度,美誉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双修作为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对体育公园建设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也是实现城市双修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城市双修的视角,探讨体育公园的建设意义、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分析体育公园建设具有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生态修复、振兴城市街区、链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意义;指出当前体育公园建设呈现出体育设施公园化、公园绿地兼容体育设施、小型体育公园见缝插针等新的发展趋势;提出体育公园建设要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空间,结合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在地性设计,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底色,协调各功能要素之间关系,并坚持以全龄化服务为导向,强化“运营”理念,打造特色、活力、多元共享的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3.
4.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该文根据住建部颁发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重庆特征和主要问题,提出重庆市开展城市双修总体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大城市的"城市病"越发严重,如今人居环境的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城北片区环翠社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城市双修的相关理念,从自然生态、城市业态、空间特色、城市形象等方面提出城市更新策略,期望为相关城市更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19,(11):48-50
基于城市设计基础上的"城市双修",是对城市空间品质进行生化提升的新要求。基于嘉善县老城区历史遗留问题上,由"城市双修"理念转变入手,从"城市修补"、"城市修复"两个方面对老城区的历史文脉、景观生态、交通设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实践将有助于探索我国城市转型阶段的发展之路。本文以三亚实践为例,从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实施的策略及其工作启示三个层面来探求"城市双修"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简要解读了中国“城市双修”及所包含的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概念内涵;从历史发展和国内外比较的视角,阐述分析了近现代以来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过程及相关的城市修补和生态建设实践、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的相关性、绩效测度的差异性和建筑师参与所具备的专业优势。“城市双修”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和局地性的特点,城市发展中需要不断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把握好有序适度的新陈代谢修补过程。建筑师应该积极能动地参与城市转型发展与“城市双修”的专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郑璐  姜超 《华中建筑》2023,(9):101-104
要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水乡城镇特色与城市化发生碰撞,对生态和景观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乡印象消逝等诸多问题。在“城市双修”理念引导下,该文以江浙地区典型的平原水网城镇——南浔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将水系作为中心启动点,从水绿系统生态修复、滨水公共空间修补、文脉与特色风貌修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并总结水网城镇滨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工业城市,正处于工业污染严重、棕地荒废闲置、生态环境恶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等\"城市病\"的高发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针对治理\"城市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新理念。以\"三线\"建设的代表湖北荆门为例,提出了\"问题识别→网络构建→任务筛选\"的生态修复技术以及城市修补策略,初步探索了工业城市双修的规划方法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12.
以常州市光华路为例,通过分析现状存在问题,在老城区道路大修提升工程设计中运用城市双修理念,通过总体交通设计、车行道翻建、人行道及建筑退红线空间一体化设计、市政管线改造设计完善道路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通过理补增建的手法,修复沿线遭破坏的自然环境和绿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处理好近期大修与远期规划之间的关系。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道路所处区位特点,采用不断交通、分幅施工、确保单向通行的方式进行交通疏解设计,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和交通通畅。  相似文献   

13.
河流是城市中的复合生态廊道,它包含了特定的城市功能空间和自然生态因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市南云中河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案例,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河流规划策略研究,为推动\"美丽忻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任志华  秦磊  王琳晔 《规划师》2021,37(20):74-8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传统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双修"在缓解"城市病"、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抚远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之一,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的现状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多样性优势等,从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格局保护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3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特色的"城市双修"路径,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席悦  田耕  王龙 《中国厨卫》2024,23(7):223-224
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双修理念是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因此,在城市双修的理念下,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文章围绕城市双修理念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旨在为今后的城市生态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羽 《规划师》2022,(7):94-99
“城市双修”规划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空间规划难落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其核心成果项目库的构建与实施,目前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方式。文章以“城市双修”项目库的构建与实施为课题,借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更新与双修实践中长期的规划实施经验,探索如何通过空间统筹、目标体系构建、组织机制协同等方式,科学、合理地构建项目库,以项目库为载体,将城市规划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转化为实际的建设任务,摆脱“撒芝麻”式的项目编排模式,进而发挥“城市双修”规划对城市更新改造实施的空间统筹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城市"双修"背景,根据赣州城市空间演变发展脉络和城市更新工作开展,将赣州城市空间发展分为五个发展时期,分别为营城时代(东晋至宋代)、古城完善期(明清)、动荡发展时代(民国至1957年)、跨城墙发展时代(1958—1995)、城市更新开展时代(1996年至今)。以此作为进一步分析赣州城的山、水、城空间特色脉络依据,并为同类型的城市空间特色阶段划分提供导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双修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的指导产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其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修复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中心,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局面。对"城市双修"做出了解读,并提出了在城市双修视角下生态城市设计的着力点以及相关设计策略,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