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船用蒸汽蓄热器非平衡热力过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船用蒸汽蓄热器作为舰船上弹射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充、放汽时间短,短时间内蒸汽消耗量大等特点,其运行特性直接关系到弹射装置能否安全、稳定运行。建立了船用蒸汽蓄热器实验系统,以过热蒸汽作为充汽汽源,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充汽、放汽及连续充放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蓄热器充汽(放汽)过程中,其压力呈现先急剧上升(下降)后随充汽(放汽)阀门关闭下降(上升),最终趋于稳定的强烈的非平衡热力过程;由非平衡热力过程导致的压降比随单位时间内充入蓄热器能量的提升而加大;蓄热器内温度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水温变化滞后于汽温变化。蓄热器非平衡热力过程研究可为蒸汽弹射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根据船用蒸汽蓄热器的特点,建立了考虑蒸发(冷凝)相变弛豫时间的船用蒸汽蓄热器连续工作过程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关键参数对于连续充、放汽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船用蒸汽蓄热器的充水系数决定蓄热器的蓄热能力,同时制约着系统的机动性,而充、放汽压力在影响蒸汽能量的储存与转化效率的同时,对于能否优化蓄热器的容积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应充分考虑弹射系统对弹射周期、弹射蒸汽压力、弹射所需蒸汽量等参数的要求匹配好两者的关系,使其既能满足弹射效率又能达到舰载机起飞所需的蒸汽参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船用蒸汽蓄热器的特点,建立了考虑蒸发(冷凝)相变弛豫时间的船用蒸汽蓄热器连续工作过程数学模型,并利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真模型研究了关键参数对于连续充、放汽过程动态特性的影响。船用蒸汽蓄热器的充水系数决定蓄热器的蓄热能力,同时制约着系统的机动性,而充、放汽压力在影响蒸汽能量的储存与转化效率的同时,对于能否优化蓄热器的容积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应充分考虑弹射系统对弹射周期、弹射蒸汽压力、弹射所需蒸汽量等参数的要求匹配好两者的关系,使其既能满足弹射效率又能达到舰载机起飞所需的蒸汽参数。  相似文献   

4.
陆念慈  王瑞祥  马庆阳 《化工学报》2018,69(Z2):283-290
以美国某型弹射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蓄热器非平衡热力过程数学模型和基于牛顿定律和气体动力学的飞机力学模型,基于美军标实际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对不同飞机质量弹射过程进行动力学与热力学综合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飞机质量为8、20、35 t时,弹射末速度均大于72 m/s,弹射最大加速度均小于6g,弹射时间均小于3 s;飞机质量越大,蓄热器放汽质量越多,蓄热器最终压力越小,开槽汽缸压力下降越缓慢,开槽汽缸漏汽质量越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双蒸汽蓄热器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直接交替和间接交替两种充汽方式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直接交替充汽方式充汽时间减少2.6 s,压力波动更小;相同充汽方式下,汽包压力波动 < 过热蒸汽压力波动 < 供汽母管压力波动;直接交替充汽方式燃油量节省率为7.45%。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得:直接交替充汽方式具有充汽速度快、压力波动小、燃油经济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双蒸汽蓄热器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直接交替和间接交替两种充汽方式的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直接交替充汽方式充汽时间减少2.6s,压力波动更小;相同充汽方式下,汽包压力波动过热蒸汽压力波动供汽母管压力波动;直接交替充汽方式燃油量节省率为7.45%。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得:直接交替充汽方式具有充汽速度快、压力波动小、燃油经济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蒸汽蓄热器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蒸汽蓄热器在轮胎生产中的应用。蒸汽蓄热器是利用水的液-汽态转换特性,将蒸汽热量储存在蓄热器内的饱和水中,调节用汽系统压力的储能-节能设备。在轮胎生产中应用蒸汽蓄热器可提高锅炉热效率5%,稳定供汽压力,调节供汽负荷,满足生产工艺,尤其是硫化工艺要求,有利于提高轮胎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杨元龙 《化工学报》2015,66(11):4431-4437
船舶放汽管路具有放汽周期短、热冲击能量高、负荷波动大的特点,其运行特性直接影响蒸汽蓄热器的安全稳定工作。以典型船舶蒸汽蓄热器放汽管路为原型,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湍流脉动过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船舶蒸汽蓄热器放汽管路的水动力特性,获得流速、压力、湍动能及壁面剪切应力等参数的分布规律,基于流致振动而诱发流体热冲击的机理,揭示了与流致振动密切相关的热冲击能量图谱。计算结果显示,在高温高压饱和蒸汽掺混流动过程中,三通管区域呈现蒸汽冲击流速高,湍流脉动剧烈,壁面剪切应力大的特点;基于蒸汽热冲击能量分布图谱,放汽管路上弯管和三通管件局部区域蒸汽热冲击能量较大,其中三通管热冲击能量最大,可以预测三通管件承受的热冲击破损最严重,实物检测破损数据验证了数值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同充放汽条件下的锅炉-蓄热器系统动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锅炉-蓄热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种不同充放汽条件下的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为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分析可知,连续充放汽过程蓄热器从压力下限充到上限每次需要57 s,而间断充放汽过程则需要67 s,时间明显变长;同时对于某些需要周期性间断或瞬间大负荷用汽量的场合,在消除供汽锅炉负荷的较大波动、稳定供汽压力、提高锅炉效率等方面,连续充放汽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锅炉-蓄热器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种不同充放汽条件下的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为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分析可知,连续充放汽过程蓄热器从压力下限充到上限每次需要57s,而间断充放汽过程则需要67s,时间明显变长;同时对于某些需要周期性间断或瞬间大负荷用汽量的场合,在消除供汽锅炉负荷的较大波动、稳定供汽压力、提高锅炉效率等方面,连续充放汽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相变储能冷却系统是用于短时大功率电子设备热管理的重要技术,系统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控制是该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NH3为制冷工质,针对10 kW热源的储能冷却系统中储液器进行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建立相应的实验台,测试其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储液器作为该系统的定压设备,在动力设备和热源启动及运行过程中,对系统循环工质起到补充和存储作用。储液器的压力波动随热源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储液器和管路容积比的增大而减小。当储液器和管路系统的容积比为1.48时,热源运行期间温度波动仅为1.2℃。在热源受到扰动时,储液器和储能器的耦合工作特性能有效抑制系统的温度压力波动。  相似文献   

12.
膜构架蓄能器是以中空纤维膜为基本结构,不仅能够实现蓄能,同时能够解决溴化锂溶液浓度差蓄能器中结晶后的放能困难的问题。搭建了膜蓄能器放能过程传热传质实验测试系统,建立了应用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膜架构蓄能器传热传质的三维数学模型,并利用 CFD 软件进行了求解。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70% 的溴化锂溶液的水蒸气分子平均传质速率比质量分数为60%的溶液高44.03%;当蒸发温度从4.5℃提高到12.3℃时,水蒸气分子的平均传质速率将提高108.34%;当膜通道的有效长度从80 mm减少到30 mm时,水蒸气分子的传质速率会提高40.77%。  相似文献   

13.
丁华 《硫酸工业》2021,(1):6-10
无干燥塔就无串酸,只产w(H2SO4)98% 产品酸,开停车时干气来自吸收塔.比较了无干燥塔的带酸热回收硫磺制酸装置在亚热带湿润气候下的4种工况,副产蒸汽量与空气中水分相关,气温越高、湿度越大,蒸汽产量越多,且中压蒸汽产率更高.采用空冷增湿酸冷却器,可实现无循环水,将干吸余热全部回收,蒸汽产率可达2 t/t.若用部分冷...  相似文献   

14.
程中先 《化肥设计》2020,58(1):44-45,62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部分尿素企业使用减温减压器来实现高温高压蒸汽减温减压至中温中压使用,针对这一现象,分析了此过程中能量的损失,采取了高背压汽轮机替代减温减压器、拖动锅炉给水泵的措施,实践表明,本次节能改造节约了成本,在能源的梯度利用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多孔介质模型的纤维球过滤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孔介质模型对纤维球过滤器内不同截泥量下的液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在过滤过程中截泥量-过滤速度-压降之间的关系,在反洗过程中截泥释放量-反洗速度-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滤过程中压降随着截泥量的增加呈现近似线性增加,压降随着过滤速度的增加呈现近似指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董兵  魏文韫  帅剑云  余徽  周勇  席向峰 《化工机械》2012,39(3):329-334,346
针对高温高压条件下蓄能器快速泄压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液位与压力的增加导致蓄能器最终温度、压力上升;研究条件下,散热损失对过程影响较小;HNE模型预测值与文献试验值误差较小更适于本体系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