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198例符合入选标准,HCC诊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85例98个病灶接受RFA治疗(RFA组);113例131个病灶接受MWA治疗(MW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局部疗效、远期疗效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RFA组和MWA组病灶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9.0%和98.5%(P = 1.00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10.9%(P = 0.127)。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3%、61.8%、39.5%、19.0%和75.0%、59.4%、32.1%、16.1%(各期比较P = 0.376)。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7%、92.3%、82.7%、77.8%和98.0%、90.7%、77.6%、77.6%(P = 0.729)。RFA组和MW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和2.7%(P = 1.000)。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RFA和MWA治疗HCC的局部和远期疗效、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同等的临床价值。RFA和MWA治疗HCC在临床应用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对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的可能影响机制。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12年12月骨盆肿瘤患者119例,在骨盆肿瘤术前先行栓塞,观察骨科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119例中,65例栓塞材料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明胶海绵条为主,为海绵组;54例栓塞材料以弹簧钢圈为主、明胶海绵条为辅,为钢圈组。分别统计两组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的例数,并比较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骨科手术后,海绵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1例,发生率为16.9%(11/65);钢圈组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2例,发生率为3.7%(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末梢血管床的栓塞可能是骨盆肿瘤术前栓塞导致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重要原因,通过改变栓塞材料有效的保护末梢血管床可以明显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后行预防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1月确诊肝癌行根治性肝切除且术后行TACE治疗的9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将术后2个月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病灶行预防性TACE者为预防组;按期随访直至复发再行TACE者为对照组,用Kaplan?蛳 Meier法比较两组生存差异,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术后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92例患者中预防组为38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1%、56.8%、56.8%,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对照组分别为65.2%、43.4%、30.4%,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预防组和对照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在单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腹水、凝血酶原时间及是否行预防性TACE是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是否行预防性TACE及肿瘤直径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肝癌患者术后行预防性TACE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肿瘤直径也是显著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采用CT三维成像技术观察心房颤动(AF)环肺静脉消融(CPVA)术后复发患者肺静脉(PV)形态和左心房容积(LAV)变化。方法 对60例AF患者行CPVA术,随访3~6个月。根据术后AF有无复发,分为未复发组(n=32)和复发组(n=28)。采用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PV口直径、截面积和LA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随访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平均随访(5.2±0.8)个月,早期复发20例(71.4%),晚期复发8例(28.6%)。未复发组手术前后右上PV口最大径(RSPVdmax)、最小径(RSPVdmin),右下PV口最大径(RIPVdmax)、最小径(RIPVdmin),左上PV口最大径(LSPVdmax),4个PV口截面积(CSA)及LA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下PV口最大径(LIPVdmax)、最小径(LIPVdmin),左上PV口最小径(LSPVd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RIPVdmax、RIPVCSA、LIPVCSA较术前减少(P<0.05),其它PV指标和LA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患者CPVA术后早期复发率高,复发组患者PV、LAV无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积水以及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对输卵管积水栓塞处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蛳 ET)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2年6月对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行病变侧输卵管栓塞术,再行IVF?蛳 ET 154例为介入治疗组 ,同期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未处理直接行IVF?蛳 ET 84例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的足月产妊娠率明显比介入治疗组低 (P < 0.05),异位妊娠率却高于介入治疗组(P < 0.05)。结论 输卵管积水降低了IVF?蛳 ET的足月产妊娠率,并且增加了异位妊娠的发生。而IVF?蛳 ET术前行输卵管栓塞术不影响卵巢功能,同时可提高妊娠率,减少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CTA、MRA和DSA 3种方法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2月60例临床拟诊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并同期行64排CTA、MRA、DSA 三种检查患者的图像。将颈内动脉颅内段C1 ~ C5段分为C1 ~ C3段、C4段、C5段三组。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诊断指标;比较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诊断颈内动脉C1 ~ C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03%,79.25%,87.50%;C4段分别为 94.64%,85.94%,90.00%;C5段分别为96.23%,89.55%,92.50%。MRA诊断颈内动脉C1 ~ 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55%,75.47%,83.33%;C4段分别为 91.07%,82.81%,86.67%;C5段分别为94.34%,85.08%,89.17%。CTA与MR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以DSA为标准,64排CTA和MRA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及吻合度,且64排CTA的评估准确率优于MRA,特别是对颈内动脉C4 ~ C5段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报道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2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2例女性老年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胆管支气管瘘,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置入内外引流管各1支。结果 手术均顺利进行,引流管位置良好,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介入治疗胆管支气管瘘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方法 5例膜周型VSD患儿均采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进行封堵。封堵后行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评价疗效,术后24 h和1、3、6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随访观察。结果 心脏超声及左心室造影示膜周型VSD,左室面6.4 ~ 9.0 mm,部分假性室隔瘤形成,右室面分流口为2.1 ~ 2.9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2.1 ~ 3.8 mm。每例患儿均置入1枚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置入的血管塞直径为4 ~ 10 mm,平均(6.8 ± 2.3) mm。术毕即刻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例患儿装置下缘存在细丝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其余患儿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无新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可用于一些特殊类型尤其是伴有长管状的假性室隔瘤形成的VSD的介入治疗,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28例(154枚)子宫肌瘤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各组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结果 子宫肌瘤病灶位于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增强高信号者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相对较低,所需能效因子高。结论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下腔静脉滤器(IVCF)间孔输入导管治疗肺栓塞(PE)的方法。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对11例PE患者先行IVCF置入,然后经滤器间孔输送导管进入肺动脉,经导管溶栓、碎栓、取栓等综合治疗,随访3 ~ 20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11例患者症状均即时改善,随访期间无PE加重及再次PE发生。结论 对于急性PE患者,首先置入IVCF,然后经滤器间孔进行导管操作,方法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