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球扩式主动脉瓣腔内置换术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5例术前评估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严重主动脉钙化狭窄患者,行经股动脉球扩式主动脉瓣腔内置换术。结果 5例均经股动脉完成,其中1例经心尖穿刺辅助完成,5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患者主动脉瓣功能显著改善,无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球扩式主动脉瓣腔内置换术可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但在术前准备、评估、术中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配合造影、加强全身肝素化护理;做好导管、支架的准确传递和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肾功能、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变;患者复苏后管理等。结果 35例手术在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技术员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全程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传递错误,无因不良配合而引起手术失败。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理配合、团队的分工合作等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30例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通过术前常规护理及心理、饮食干预,术后指导四肢康复锻炼和严密观察骨水泥渗漏,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在护理干预下积极配合PVP治疗,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结论 术前充分地准备,术后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的观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总结前列腺癌症患者接受125Ⅰ粒子介入治疗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25例前列腺癌125Ⅰ粒子介入治疗术患者的手术过程及手术配合的临床护理资料,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及完整的术后交接护理。 结果 配合前列腺癌125Ⅰ粒子介入治疗术25例,手术均成功,未发生粒子裸露、缺损、脱落和体位损伤等并发症及放射污染现象;制定了手术室放射粒子介入手术制度、流程和放射污染应急预案。 结论 护士熟知手术相关知识,充分的术前教育、积极主动的术中配合是保障手术安全的必要条件,更是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李天晓  蒯洁  张杨 《工业加热》2013,(10):868-870
【摘要】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对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结果 30例采用Solitaire支架行急症介入取栓术的患者血管开通率达93.3%。术中护士、技师与手术医师配合良好。生命监护操作及记录良好,无手术器械递送错误;影像资料记录完整。结论 器械护士周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术中配合是保证顺利完成急诊介入手术的关键环节。巡回护士的全程心电监护对顺利完成急诊介入手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海霞  范本芳  丁文彬 《工业加热》2016,(11):1017-1020
【摘要】 目的 总结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19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行经皮穿刺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肠系膜静脉溶栓治疗,总结分析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病情观察评估、早期介入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溶栓护理、抗凝护理及营养支持。结果 19例置管溶栓患者在术前术后规范的治疗及护理下,1例溶栓48 h后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腹膜刺激征,转外科手术治疗。18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排便正常。出院后随访12个月,18例患者均无明显的腹痛腹胀,排便正常。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充分术前评估准备、早期介入溶栓以及术后病情的严密监测、溶栓抗凝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和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气道狭窄患者支架再置入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7例气道再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支架再置入治疗的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呼吸困难均在支架置入术后即刻缓解,未发生大出血、呼吸衰竭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护一体化的合作模式,术前个性化心理干预,指导患者练习配合技巧,术中随时准备应急抢救,快速有效配合支架置入,术后密切监护呼吸道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支架再次置入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邢丽  袁婵娟  陈建龙  张茂 《工业加热》2012,(11):958-960
【摘要】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 对145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术前充分准备、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及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本组术中4例血管痉挛,2例血栓形成,3例动脉瘤破裂,经及时有效处理后,均成功完成栓塞治疗。结论 规范的术中护理配合、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发症的预防及及时有效处理等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总结CT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消融(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CT引导经皮穿刺MWA治疗,应用优质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并对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7例接受CT引导经皮穿刺MWA治疗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疼痛29例,肝功能损害6例,气胸1例。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本组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案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有利于病情恢复,对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介入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护理。方法 对35例患者通过术前病房护理,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做好术中准备和配合工作,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做好饮食指导、体位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35例输尿管支架置放术均一次成功,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腰酸腰痛、膀胱刺激症、血尿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 全面、周到、细致护理是完成经皮顺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治疗输尿管狭窄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动物实验方法,确定主动脉窦部造影的最佳体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10只,分别测量股动脉、髂总动脉、腹主动脉直径,穿刺置入12、14、16F输送导管,经右颈动脉送入猪尾巴导管,行左心室造影,确定主动脉窦部造影最佳体位,并作影像分析。结果测得股动脉直径(3.14±0.39)mm,髂总动脉直径(3.65±0.45)mm,腹主动脉直径(5.07±0.63)mm。经腹主动脉可置入16F输送导管,主动脉造影示左前斜位32°±5°、头足位10°±3°可清楚显示左右冠脉开口及主动脉窦部。结论经腹主动脉可建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实验的血管径路,左前斜位32°±5°、头足位10°±3°可获得清晰的主动脉窦部影像。  相似文献   

12.
13.
14.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经导管介入的方法破坏大动物的主动脉瓣,建立急性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健康山羊8只,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X线引导下沿加硬导丝送入10 F输送鞘管至主动脉瓣上,退出内鞘。沿10 F输送鞘管送入腰部直径为10 mm的肌部室间隔缺损(室缺)封堵器至主动脉瓣上,回撤10 F输送鞘管至左心室保留封堵器在主动脉瓣上。快速回拉室缺封堵器至左心室以造成主动脉瓣膜破坏,建立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模型。手术后即刻主动脉瓣上造影经胸心脏超声确定主动脉瓣返流程度。结果 8只实验羊即时主动脉瓣返流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2只因主动脉瓣返流量过大致急性左心衰竭当场死亡。术后解剖肉眼观察可见主动脉瓣叶受损。存活的6只羊经术后主动脉瓣上造影及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其中5只为中量主动脉瓣返流,1只为少量返流。术后7、15 d分别有1只中等量返流实验羊死于心力衰竭,余4只羊存活超过3个月。3个月后复查超声提示主动脉瓣轻至中度返流。结论 经心尖途径经导管室缺封堵器回拉法制作大动物急性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模型可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可控,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现有热风阀阀板承受着很大的热载荷,必须依靠强制冷却才能正常工作,相应的热损失和水泵耗电量相当可观,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某钢铁公司的实际热风阀阀板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节能的途径和措施,可为热风阀的节能降耗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内的热风阀阀板同国外阀板相比,存在着热损失大的缺点,原因是耐火材料衬热阻较小。文中以有限元模拟技术为手段,以增大热阻为目的,进行了耐火材料组合衬设计。设计结果表明,组合衬的热损失可以降到单一衬的43%~56%左右,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系统性回顾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主动脉重塑结果。 方法 检索已发表的评估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文献,系统性回顾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形态学测量方法及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其中仅3篇文献采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测量。各文献测量变量多为夹层真腔、假腔直径或面积,仅有少数文献计算了真假腔体积。结果 各文献测量的主动脉平面、术后随访时间及测量方法不同,无法进行数据整合。但总体趋势为急性B型夹层患者术后主动脉重塑效果(胸主动脉假腔血栓化比率为80%~90%)优于慢性患者(38%~91.3%),且更具有一致性;降主动脉术后假腔完全血栓化比率高于腹主动脉,降主动脉近端的主动脉重塑效果良好,膈肌角平面以下重塑效果较差。 结论 尽管TEVAR术后主动脉重塑的描述方式各异,但多数文献显示夹层累及主动脉范围广者术后重塑效果差,与夹层远端裂口旷置有关。覆膜支架长度、治疗时间等因素对术后重塑均有影响。统一的评估标准有利于评估主动脉重塑效果,并为临床决策提供更有力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