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和聚桂醇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每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P>0.05),无水乙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聚桂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3,P=0.03,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相当,但聚桂醇组不良反应少,疼痛率低,患者耐受性好,此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不同聚桂醇留置量行甲状腺囊肿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龙岩市第一医院治疗的200例(200枚)甲状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聚桂醇抽尽组和聚桂醇留置量分别为囊液体积10%、20%、30%、50%组等5组,每组40例。术后1、3、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彩色超声,观察分析囊肿硬化后囊腔体积变化、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 结果 各组抽出液体均呈暗红色,均为囊性结节。术前囊腔体积为(20.43±5.86) cm3。各组手术前后囊腔体积变化显示,术后1个月与术前、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显著缩小(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相当(P>0.05)。术后6个月各组总有效率为87%(174/200),各组间术后6个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6个月疗效为因变量,年龄、性别、厚囊壁、囊腔分隔、术前囊腔体积等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厚囊壁(OR=0.24,95%CI=0.08~0.72,P=0.01)、囊腔分隔(OR=0.21,95%CI=0.07~0.67,P=0.01)是影响术后6个月疗效的因素。各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均可忍受,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肿与聚桂醇留置量无关,术后6个月疗效最佳,可作为最佳随访复查时间。厚囊壁及囊腔分隔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甲状腺囊肿聚桂醇硬化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接受CT导引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50例(52枚)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善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增强CT检查,排除禁忌病例,确定治疗体位和聚桂醇用量。术中使用Bard 18 G活检针穿刺抽液,囊液吸净后用0.9%氯化钠溶液40~100 mL冲洗1~2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氧气和聚桂醇按1∶1配比)。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硬化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肾囊肿穿刺一次成功。囊肿大小范围为4.3~12 cm,抽出囊液40~900 mL,颜色淡黄或清亮。囊肿内注入聚桂醇泡沫剂15~60 mL。抽吸硬化治疗全程顺利,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术后3、6个月随访显示,总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1.15%、98.07%。结论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对肾上极囊肿硬化治疗,CT导引优于超声导引。  相似文献   

4.
韦红霞  束晓霞  李斌义 《工业加热》2016,(12):1094-1097
【摘要】 目的 评价聚桂醇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65例患者共68个单纯性肾囊肿,行超声引导下抽尽囊液后注入适量聚桂醇硬化剂,并留置于囊腔内,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详细记录患者主诉,所有患者术后1、3、6、12个月复查超声。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2个月,治愈率70.6%(48/68),有效率100%(68/68)。8例患者(12.3%)注入聚桂醇时有轻度不适感,1例患者出现晕厥。结论 聚桂醇在单纯性肾囊肿硬化治疗中相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1月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聚桂醇注射治疗。瘤体长径3.0 cm × 2.6 cm ~ 6.0 cm × 5.6 cm。治疗前和术后查肝脏B型超声及肝功能,测量瘤体大小,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2例患者共穿刺治疗54次,其中2例治疗3次,18例治疗2次,12例治疗1次。25例治愈,7例有效,治愈率78.1%,有效率100%。患者术后均感不同程度肝区疼痛,可自行缓解,2例出现术后发热(37.5 ~ 38.5℃),经物理降温,2 d后体温逐渐正常,1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后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聚桂醇注射液是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简单、安全、无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注射硬化剂聚桂醇(PPI)及无水乙醇(PEI)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Web of Science、 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PubMed上有关注射硬化剂PPI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今。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及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至少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结果采用Cochrane软件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918例患者,PPI组468例,PEI组450例,PPI组与PEI组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在有效性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OR=1.10,95%CI(0.69,1.86),P=0.36),PPI组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PE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5,95%CI(0.17,0.35),P=0.77),所有试验均未报道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囊内注射PPI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临床疗效与PEI相似,但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小于PEI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两种不同聚桂醇硬化方法治疗甲状腺囊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根据聚桂醇一次注入(n=34)及聚桂醇反复抽吸(n=26)分组,根据治疗后肿块大小改变比较评估疗效、穿刺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一次注入组与反复抽吸组的年龄、性别、术前囊肿体积、囊液性质组成、介入操作时间及最终囊肿体积缩小率的组间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反复抽吸组对甲状腺囊性肿块硬化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一次注入组(76.5%),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反复抽吸组抽出的囊液量和术后随访囊肿体积较一次注入组显著增加(P=0.025和0.013),但其针尖脱出的穿刺异常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一次注入组(P=0.018)。结论 超声引导下介入联合聚桂醇反复抽吸硬化是治疗甲状腺囊性肿块的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注射高渗葡萄糖及无水乙醇置管引流治疗巨大肝囊肿的3、6和12个月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73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行对照研究,其中27例行高渗葡萄糖硬化治疗(A组),46例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B组)为对照组。囊肿直径8.3 ~ 15.8 cm。所有病灶均在DSA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硬化治疗;术后3、6和12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   7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肝囊肿穿刺成功率100%,两组3、6和12个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526、0.713、0.613(P均> 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注射高渗葡萄糖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在3、6和12个月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其中, 高渗葡萄糖硬化术后不适症状少,更适合体弱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尹明  王中阳  肖蔚 《工业加热》2016,(6):530-533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聚桂醇、无水乙醇及生理盐水经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荷瘤肝癌模型的作用效果,探讨聚桂醇能否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硬化剂。 方法取BALB/C裸鼠30 只及人肝癌HepG2型细胞系构建裸鼠肝癌模型,将18只造模成功荷瘤裸鼠随机分为聚桂醇组(n=6)、无水乙醇组(n=6)及生理盐水组(n=6),分别向模型瘤体中央部位注入相应药物和生理盐水进行治疗实验,观察原发性肝癌状况;超声测量各组瘤体大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瘤体超声影像学改变,镜下观察肿瘤内部及周围病理学改变。 结果实验鼠造模成功18只,皮下瘤体结节均肉眼可见。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瘤体缩小,1例完全消失),总有效率100%,肿瘤生长抑制率达77.13%,病理学检查见肿瘤组织大片坏死,细胞核固缩;生理盐水组瘤体体积随时间增加无缓解。 结论聚桂醇可抑制BALB/C裸鼠原发性肝癌模型,达到与无水乙醇相似的近期硬化效果,有望成为治疗肝癌的理想硬化剂。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盂旁囊肿病例,经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确诊,行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追踪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2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2例出现肾实质肾包膜下少量出血;8例患者注射无水乙醇时出现疼痛,3 ~ 5 min后缓解;3个月后复查CT,疗效评价:0级1例,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13例,多在术后3 ~ 6个月时囊肿消失。随访2个月 ~ 2年,囊肿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肾盂旁囊肿,定位精确,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验证超声引导下应用聚桂醇硬化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经超声引导抽净液体后注入适量聚桂醇注射液,并留置囊内,统计术后1、3、6个月的疗效。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时,治愈率86.4%,有效率100%。结论 在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治疗中,超声引导聚桂醇硬化治疗具有效果好、恢复快、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盆腔包裹性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途径注射1%聚桂醇泡沫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诊断明确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80例,随机分为X线透视下直接穿刺曲张静脉远心端注射1%聚桂醇泡沫剂(顺行组,40例)及经近心端穿刺置管注入1%聚桂醇泡沫剂(逆行组,40例)两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硬化剂用量、治疗并发症、是否补充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3 ~ 6个月的临床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顺行组治疗前临床-病因-解剖-病理分级(CEAP)分数为3.70 ± 0.63,治疗后为0.88 ± 1.18;逆行组治疗前CEAP分数为3.73 ± 0.59,治疗后为0.88 ± 1.27,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硬化剂用量、需要补充治疗人次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顺行和逆行两种方法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总体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朱小兰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9,(10):954-95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92例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发病时间<1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干预组使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注射0.9%NaCl溶液。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残疾指数(改良Rankin量表)和生活质量(EuroQol健康问卷)的变化。 所有参与者在随机化之前以及干预后第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估。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继续接受脑卒中康复的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显示随着时间的疼痛评分降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患者显示出显著的疼痛减轻(P<0.05)。残疾指数和生活质量方面两组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是治疗偏瘫肩痛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治疗胃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胃癌肝转移患者术前利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手术,术后进行剂量验证和质量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患者术后1、6个月肿瘤的CT、MR影像变化,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和复发转移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术后出现2例轻微疼痛,1例高胆红素血症,未见肝肾功能衰竭、放射性肠炎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6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80%,复发转移率28.9%;无瘤生存期5个月,6个月无瘤生存率46.9%;整体生存期16.4个月,6个月整体生存率81.4%。结论 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癌肝转移,临床近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猪尾引流导管在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并接受猪尾引流导管硬化治疗的26例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术前彩色超声、CT或MRI检查结合术中穿刺液检查进一步确诊。全身麻醉后在彩色超声引导下置入猪尾引流导管作引流,每日予平阳霉素溶液作冲洗硬化治疗,拔管前囊腔内保留少量平阳霉素溶液;拔管4周未达到治愈标准者,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4周后再评估是否继续注射。结果 26例患儿共置入引流导管26次,冲洗硬化治疗105次。20例患儿经1次置管硬化治疗后达治愈标准,拔管后无需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2例局部注射1次,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治愈标准;2例局部注射2次后达好转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24例临床症状消除,影像学检查未见瘤体或仅有少量残余硬化病灶,无复发;2例瘤体缩小50%以上,影像学检查仍有少量囊性病灶残余,建议继续随访。本组总治愈率为92.3%,有效率达100%。结论 猪尾引流导管应用于硬化治疗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及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中如何获得安全穿刺道。方法 将近4年108例梗阻型黄疸病例纳入研究,其中恶性梗阻患者95例,良性梗阻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两步法诊治。第1步穿刺肝门区较粗大胆管造影,显示外周胆管较满意;第2步退出穿刺针,寻找1支较合适外围胆管作为目标胆管穿刺置管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造影、治疗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肝功能、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消失。术后新发胆系感染6例(5.6%);胆道出血5例(4.6%);症状性胆汁漏2例(1.9%),腹腔及肝包膜下少量出血2例(1.9%),胰腺炎1例(0.9%),未出现致死病例。结论 熟练的手术技巧,正确的穿刺方法所获得的安全穿刺道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桡动脉应用硝酸甘油及联合地尔硫 和硝酸甘油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12月—2013年6月对200例患者经绕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后在鞘管内分别注入硝酸甘油200 μg(硝酸甘油组,100例)或联合硝酸甘油200 μg和地尔硫 2 mg(联合药物组,100例),用心电血压监护仪记录患者注入药物前、注入后2、5、15和30 min的血压和心电情况,并观察桡动脉痉挛以及局部情况。结果 联合药物组5例发生桡动脉痉挛,低于硝酸甘油组的1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药物组和硝酸甘油组对心率和心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地尔硫 可以更有效防治桡动脉痉挛的发生, 且对心率、血压和心电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结合透视导引技术在下肢静脉性溃疡泡沫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静脉有不同程度曲张、深静脉通畅的35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42条患肢,对其曲张隐静脉、交通静脉及溃疡周边曲张静脉直接或超声导引下穿刺置管,透视引导下对这些血管进行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和术后18个月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溃疡愈合时间。随访18个月,观察溃疡愈合率和复发率。 结果 35例患者42条患肢均成功完成泡沫硬化治疗,每条患肢泡沫硬化剂用量为4.5~35.0 mL,平均(19.06±8.11) mL。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溃疡愈合时间7~58 d,平均(31.90±12.40) d。术后2周复查超声显示,患肢血管完全闭塞为95.2%(40/42),部分闭塞为4.8%(2/42)。术后12~18个月,8例未接受超声检查,27例33条患肢中完全闭塞28条(84.8%),血管再通5条(15.2%)。术后18个月,溃疡愈合率为 100%,1条患肢(2.4%,1/42)复发。术前和术后18个月VCSS评分分别为平均12.98±3.91和3.02±2.3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70,P<0.01)。 结论 超声结合透视导引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安全有效,可快速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