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高加蒸汽冷却器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真 《电力建设》2008,29(10):52-0
1 000MW 超超临界机组初参数高,前3 级抽汽过热度大,高加出口端差的取值及蒸汽冷却段(器)的设置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文章应用等效热降局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国内某1 000MW 机组高加出口端差取值的合理性及蒸汽冷却段(器)的3 种设置方案。结果表明,将1 号高加端差降至-3.38℃,同时装设外置式串联蒸汽冷却器的设置方案最优,机组TMCR 工况的热耗率可降低13.41 kJ/(kW·h)。  相似文献   

2.
廖辉 《热电技术》2004,(3):44-45
湛江发电厂1~4号机均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的N300—16.7/537/537—3型亚临界中间再热、两缸两排汽、凝汽式汽轮机。机组设有八级回热抽汽系统,4台低加,一台除氧器,三台高加,其中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三台高压加热器使用。本机组高加都是按单列、卧式管板—U形管式,双流程设计,采用给水大旁路系统。每台高加均设置有过热蒸汽冷却段、蒸汽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  相似文献   

3.
洛河电厂1、2号机均为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N300-165/550/550型汽轮机。该类机组共设有八级回热抽汽系统,其中一、二、三级抽汽供三台高压加热器使用;本机组高加是引进美国“FW”公司生产的全容量、卧式、U 型管式高压加热器。每台高加均配有蒸汽冷却段和疏水冷却段。在1号机投产初期,由于高加疏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使得在机组启动时高  相似文献   

4.
洛河电厂1、2号机均为上汽厂生产的N300—165/550/550型汽轮机。该类机组共设有八级回热抽汽系统,其中一、二、三级抽汽供三台高压加热器使用。本机组高加是引进美国“FW”公司生产的全容量、卧式、U型管式高压加热器,每台高加均配有蒸汽冷却段和疏水冷却段。在1号机投产初期,因高加疏水系统本身设计不合理,机组启动时,造成高加温升率及水位难以控制,致使高加不能随机滑起,加剧了高加的寿命消耗。通过对该系统适当改进,基本上消除了  相似文献   

5.
联合循环中采用抽汽回热的热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压蒸汽循环,多压再热蒸汽循环为对象,研究了抽汽回热对余热锅炉联合循环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抽汽回热可提高联合循环蒸汽系统的总效率,并且存在最佳的凝 回热温升。研究结果为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总体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高燃煤发电机组运行高效灵活性是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采用GSE软件搭建了660 MW超临界燃煤机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一次调频过程中4种热力系统调节方案下的主要热经济性参数和蓄热量的动态特性,定义了一次调频过程的热经济性指标,最终分析了一次调频作用时间和调节方案对平均标准煤耗率差值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一次调频升负荷过程,4种不同调节方案中的汽轮机输出功率和发电厂总效率均迅速升高,而发电标准煤耗率规律正好相反;锅炉和汽轮机系统蓄热量降低是4种方案可以参与一次调频的本质原因;平均标准煤耗率差值的最小值为-22.15 g/(kW·h),出现在高加抽汽节流方案下且一次调频作用时间为90 s。  相似文献   

7.
0号高压加热器改造是通过在原汽轮机回热系统中增设0号高加来提高给水温度,从而满足机组低负荷工况下提升SCR入口烟温的要求,同时提高机组循环效率,降低机组煤耗。某电厂700 MW超超临界机组0号高压加热器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国内10余台已完成0号高加改造的机组进行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0号高加改造与运行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节能可靠的0号高加改造经验与运行方式,从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结果与实际运行参数分析,该方案在机组中低负荷段能够有效提升SCR入口烟温和降低机组能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某发电公司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为例,重点研究零号高压加热器(高加)的布置形式和控制策略及其对锅炉给水温度、机组热耗、脱硝系统投入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低负荷时省煤器出口给水欠焓的前提下,通过对零段抽汽调节阀后蒸汽压力的合理控制,投运零号高加可提高机组中低负荷段的锅炉给水温度,使中低负荷段给水温度稳定在290℃;提高中低负荷段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入口烟温,使其保持在催化剂高效反应区间,提高脱硝系统投运率,具有较好的环保效果;同时选择合理的零段抽汽参数可降低中高负荷段机组热耗,具有一定的节能效果。该结论对同类型新建机组零号高加的投运、商业运行,以及机组增设零号高加的改造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轮机轴封溢流蒸汽回收的热经济性问题,根据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力性能试验数据,利用等效热降法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轴封溢流蒸汽回收至7号低压加热器比回收到8号低压加热器更为经济。分析结果为汽轮机轴封系统的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谏壁电厂7~10号机300MW高压加热器(以下简称高加)由上海电站辅机厂在八十年代初,采用国内技术设计、制造。通过十多年的运行,传热管泄漏严重,堵管超过规定限度,需要更换。从九六年起,上海电站辅机厂采用引进技术开始对谏壁电厂7~10号机四套机组共二十四台高加逐步更换。到目前为止,四套机组已基本更换完成,运行良好。下面主要从(1)高加本体的改造原则:(2)引进技术与原有国产高加技术的比较;(3)面积选用、结构特点;(4)高加系统改造;(5)投运率等五个方面介绍高加改造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增加供热面积和提高机组热效率,某化工生产企业自备电厂采用高背压真空加热器吸收机组乏汽余热,对热电联产直接空冷机组进行了供热技术改造。改造后,机组减少了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热效率,供暖循环水温度升高了15~20℃,厂用电率下降了1.5%~2%,经过整个供热周期的考验,机组及供热系统运行状况良好,达到了改造目的。并给出了机组继续进行热、电、冷三联产深度节能技术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小扰动理论为基础,根据火电机组热力系统汽水分布通用矩阵方程、比内功方程、循环吸热量方程及发电标准煤耗率的计算公式,导出了加热器抽汽压损对机组煤耗影响的通用计算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热力系统的结构特点、辅助汽水、外热量等因素,较之以往模型更为完善、直观,通用性强,适于程序化。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准确而快速地评价各级加热器抽汽压损变化对煤耗的影响,对热力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检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供热系统的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变截面通道汽液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供热系统、管壳式加热器和循环水泵组成的供热系统、加热罐和热水泵组成的供热系统等三种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以流量为 1 5 0t h的供热系统为例 ,通过计算表明采用变截面通道汽液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供热系统经济性最好 ,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 2 0多万元。同时对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升压加热装置的升压特性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其最大出口压力可以达到蒸汽压力的 2 .0倍 ,完全可以满足供热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包春  蔡国樑 《电力建设》2001,22(11):32-0
员村热电厂C50 - 8. 83/ 1. 27 单抽1、2 号机组自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着凝汽器真空度偏低、17 级缸温超标、5 号低加加热效果极差等缺陷。针对以上问题,通过改进1、2 号腔漏汽,加装3 号腔漏汽手动调整门,改进3 号腔漏汽,改进低加空气系统等办法加以解决。经过了近1 年时间的运行情况证明:以上缺陷得到了彻底解决,机组的热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林秀华 《中国电力》2016,49(10):33-37
神华(福州)罗源湾港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2×1 000 MW火力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设计热耗为7 202 kJ/kW·h。对该汽轮机进行了介绍,并与目前国内其他型号1 000 MW汽轮机进行了对比,对于汽轮机应用的关键技术如防止汽流激振,超速保护及高、低压缸结构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超高效汽轮机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的优势,提出了今后还需对轴系支撑方式和回热系统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6.
评估回热加热器热经济性的正确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火电厂中 ,工程技术人员习惯用加热器的端差来评价回热加热器的热经济性。现今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再热回热循环系统中 ,当装有独立的抽汽蒸汽冷却器的加热器或加热器具有内置式过热段时 ,该加热器的端差可能会出现负值。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加热器的负值端差 ,将得到抽汽是被加热介质而给水是加热介质的错误结论。为此 ,对装有独立抽汽蒸汽冷却器或具有内置式过热段的回热加热器 ,建议采用加热器的传热系数和加热器有效度作为其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典型热力系统节能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节能诊断方法,并利用机组性能试验数据和汽轮机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对某典型的330MW机组汽轮机通流部分、回热系统、给水泵汽轮机(小机)、减温水、轴封系统、凝汽器、抽汽压损、汽水损失以及全部运行参数进行热力性能诊断,给出了能损分布图。诊断表明,各项因素热耗偏差总和为448.25kJ/(kW.h),与试验值448.43kJ.(kW.h)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高压加热器是电站辅机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参数机组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压加热器的几何尺寸也越来越大,增加了设计和制造难度.通过对给水管内紊流换热因子的推导,简化了管壁至水的传热分系数的计算;对汽至管壁的传热分系数的换热因子进行推导,可简化汽至管壁传热分系数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1 00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基于效能—传热单元数方法,建立了直接空冷机组凝汽器变工况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排汽管道压降及机组对环境散热量等因素对汽轮机末级排汽压力的影响,得出汽轮机末级排汽压力与环境温度、迎面风速、排汽流量间的关系曲线。分析了汽轮机末级排汽压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为1 000 MW空冷机组在变工况下选择合适的排汽压力和提高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主蒸汽压力寻优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晋权  李俊  吕宏凯 《电力技术》2014,(4):48-51,69
通过对600 MW空冷供热机组不同供热抽汽量、排汽压力的试验,研究了供热抽汽量及排汽压力变化对机组主蒸汽压力的影响规律,并定量计算了不同试验工况下汽轮机热耗率的变化.提出了空冷机组全年高效定滑压运行模型,修正了机组原有的滑压运行控制逻辑.运行结果表明:按修正后定滑压运行曲线运行在450 MW、供热抽汽量300 t/h时,可降低供电煤耗1.1 g/(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