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1例巨大脑膜瘤(最大径>5 cm)患者,术前MRI提示均强化明显,血供丰富,分成术前栓塞组(研究组)38例和未栓塞(对照组)33例,术前DSA造影确定血供分型为Ⅰ及Ⅱ型脑膜瘤,研究组予以PAV颗粒(200~300 μm)栓塞,对照组仅行脑血管造影,未予以栓塞,观察两组术中出血、肿瘤切除时间及栓塞并发症情况;术后复查MRI观察切除程度。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术中出血量(ml)(562±178)比(833±234)、肿瘤切除时间(h)(5.45±2.13)比(7.23±2.45)、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Ⅲ及Ⅲ以下)27例(27/38,71%)比19例(19/33,57.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例出现栓塞后脑水肿加重,2例出现头皮缺血性坏死,1例出现术中癫痫发作,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巨型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和(或)咽升动脉,栓塞材料用明胶海绵.结果 15例在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后行手术治疗,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2~5 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是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  相似文献   

5.
6.
张岚  邢威  朱海云 《工业加热》2018,(6):504-509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血管造影(TRANCE)技术在3.0T非对比增强(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8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狭窄病变患者DSA检查前接受NCE- MRA检查。2名MRI医师根据4分法,分别对NCE- 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根据4级分级标准评价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分析计算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狭窄程度≥2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NCE- 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各节段显著狭窄一致性。结果 2名MRI医师对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NCE- MRA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93、0.89、0.82(P均<0.05)。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病变符合DSA金标准比例为95.15%(255/268),高估率、低估率分别为3.73%、1.12%。NCE- 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0.3%、91.6%、85.5%、93.7%,其中主髂动脉段分别为95.8%、94.2%、96.8%、93.2%、98.4%,股腘动脉段分别为93.2%、93.7%、94.7%、91.8%、96.3%,膝下动脉段分别为92.4%、85.6%、88.3%、78.6%、86.6%。NCE- 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一致性K值为0.85,其中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分别为0.90、0.87、0.73。结论 NCE- MRA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动静脉畸形(AVM)DSA造影诊断及介入栓塞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9例突发性全程肉眼血尿患者。DSA选择性或超选择性造影明确诊断为肾AVM,并了解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然后选择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包括海绵颗粒、丝线颗粒及弹簧圈。栓塞方式:丝线颗粒结合海绵颗粒;丝线颗粒、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单纯弹簧圈等。术后随访1 ~ 24个月。结果 9例患者经DSA明确诊断为静脉曲张型肾AVM,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畸形血管团。病变位于左肾3例,右肾6例。8例成功进行栓塞治疗,1例病变范围广泛且伴健侧肾重度萎缩放弃治疗。采取丝线颗粒结合海绵颗粒栓塞1例,丝线颗粒、海绵颗粒结合弹簧圈6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术后肉眼血尿明显减轻,36 h内消失。随访期间未见血尿复发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DSA是诊断肾AVM的金标准,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等特点,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表现。方法 2012年4月—11月对52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在行经肠系膜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前先行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了解患者肠系膜动脉的血管特点,尤其是病变区域的血管变化。按不同肠段对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评价。结果 造影显示,52例患者均出现血管异常变化,主要表现为肠系膜动脉增粗47例(90.4%),毛细血管像出现肠壁浓染51例(98.1%),静脉像可见静脉回流浓集49例(94.2%),直动脉迂曲紊乱50例(96.2%),以及边缘动脉迂曲8例(15.4%)。血管造影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灵敏度较高,而特异度相对较低。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变区域血管会发生异常变化,DSA可较为敏感的发现这些变化,从而为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价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及其栓塞的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经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纵隔肿瘤6例,其中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恶性胸腺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2例,滑膜肉瘤1例,纵隔型肺癌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纵隔肿瘤的动脉供血来源,评估栓塞对辅助手术切除及预后的价值。结果 纵隔肿瘤根据生长位置可有不同的供血动脉,本组病例所见主要供血动脉有甲状颈干、胸廓内动脉、支气管动脉、膈下动脉和肋间动脉,发生胸壁侵犯时可有胸壁外侧动脉供血。肝动脉也可向邻近纵隔肿瘤供血。可同时有纵隔两侧动脉供血。3例于栓塞后20 h内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较少,肿瘤易于剥离,切除标本可见肿瘤大部分变性坏死。3例因为术后复发、瘤体巨大未行手术切除,复查可见肿瘤大部分坏死、体积萎缩。结论 纵隔肿瘤供血动脉来源复杂,需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全面寻找可能的供血动脉,以达到彻底栓塞的目的。栓塞对于辅助手术切除和控制肿瘤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11.
赵亮  曾帅  马鋆  管逊  郭哲中  王嵇 《工业加热》2017,(4):313-317
【摘要】 目的 探究彩色编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cDSA)在TACE术中对肝肿瘤灌注的即刻变化进行定量评测。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35例TACE治疗肝细胞癌病例。TACE术前后用相同参数采集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 DSA)。图像序列均经二维ccDSA(2D- ccDSA)进行后处理。在ccDSA图像上测量感兴趣区域(ROI),得到时间密度曲线(time- contrast- intensity CI[t]),并获取肿瘤血供时间(TBS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强化值(CI- Peak)和最大上升斜率(MS)这些灌注参数来分析评估TACE前后顺行血流和肿瘤染色减少的程度。并对上述参数与主观血管造影栓塞终点(SACE)标准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ACE前后灌注参数的比较有显著差异。AUC和CI- Peak在TACE术后大幅下降。TBST在术后较之术前有显著延迟。灌注减少30%~40%相当于SACE Ⅲ级,灌注减少 60%~70%相当于 SACE Ⅳ级。结论 2D- ccDSA可以客观地量化评估TACE术对肝肿瘤血流灌注的影响,为TACE术提供了定量评价动脉血流停滞程度和肿瘤染色减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及其栓塞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2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急性肾出血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根据肾出血动脉造影的不同表现,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等栓塞剂行栓塞治疗。结果 20例患者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其中2例合并假性动脉瘤,2例合并肾动静脉瘘,1例合并肾动脉-肾盏瘘,1例为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另5例显示为肿瘤血管。25例患者采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后出血完全停止,随诊4 ~ 10个月,均无再次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肾出血动脉造影的各不相同,仔细甄别并选用不同栓塞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能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功能,可作为肾出血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过程中瘤体血供与子宫动脉卵巢支(OB)及卵巢动脉(OA)显影的相关性与临床治疗观察。方法 通过对363例诊断明确的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观察瘤体血供及OB、OA显影情况,术后随访瘤体变化情况及追踪监测卵巢功能。结果 瘤体血供分为由一侧为主型(34.16%)、双侧均匀型(43.80%)、单一侧型(22.04%);其中均匀型OB显影明显多于其他两组(P < 0.05),而乏血供侧子宫动脉OA要多于其他子宫动脉(P < 0.05)。OB显影患者卵巢功能出现一过性障碍,3个月后恢复正常,并且各种不同血供类型瘤体缩小变化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子宫肌瘤血供分型与OB、OA对卵巢供血存在着平衡相关性,特别对于乏血供侧子宫动脉栓塞应注意栓塞流量,防止出现卵巢早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的患者63例,共有肌瘤79个,长径为3~10 cm,其中子宫体肌瘤74个、子宫颈肌瘤3个、阔韧带肌瘤2个,均行UAE。63例患者(51例富血供,12例乏血供)于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行超声造影,随访指标:肌瘤体积缩小情况,症状改善情况(月经量增多、经期紊乱、痛经、压迫症状),超声造影表现变化情况。结果 51例富血供组子宫肌瘤从术后1周体积开始缩小,且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12例乏血供组肌瘤从术后1月才开始缩小,也随着时间延长而不断缩小。术前、术后超声造影变化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富血供子宫肌瘤UAE术后1周体积即开始缩小,乏血供肌瘤术后1个月才开始缩小,但远期疗效基本一致。子宫肌瘤UAE术前术后均具有独特的超声造影表现,临床可据此评估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动脉成窗的发生率及DSA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脑动脉成窗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 对6 432例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DSA图像资料,得出脑动脉成窗的发生率及成窗血管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 脑动脉开窗283例,296个成窗,发生率为4.60%(296/6 432)。其中颈内动脉19例(21个成窗,,检出率为0.33%,左侧9个,右侧12个);大脑前动脉46例(51个成窗,检出率为0.79%,左侧25个,右侧26个);大脑中动脉54例(57个成窗,检出率为0.89%,左侧29个,右侧28个);椎动脉68例(71个成窗,检出率为1.10%,左侧37个,右侧34个);基底动脉95例(95个成窗,检出率为1.37%)。另外,有17个成窗结构的远端或近端伴发动脉瘤、5个成窗伴发动静脉畸形,37个成窗出现与成窗结构供血区相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其中6个出现经成窗结构远端供血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血管DSA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成窗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及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掌握脑动脉成窗的DSA影像学表现,对脑血管病的明确诊断及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净松  陈超  赵卫  张祥  李斌  潘文秋 《工业加热》2018,(11):1068-1071
【摘要】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与DSA观察,为介入手术中基底动脉穿支动脉识别与手术风险评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体解剖方法取成人头颅标本14例,观察记录基底动脉各穿支动脉解剖特点;选取无后循环血流相关疾病脑血管DSA造影患者20例,采用精确延迟曝光行椎动脉旋转和3D- DSA基底动脉造影,并于2D、3D旋转,3D重建成像阅片中结合解剖学基础识别和统计穿支动脉。对比分析穿支动脉解剖和DSA所示结果。结果 DSA显示脑干供血动脉长旋动脉为平均0.6支/侧,解剖结果为1.6支/侧(P<0.05)。DSA显示基底动脉顶端丘脑穿动脉为平均2.2支/侧,解剖结果为2.9支/侧(P<0.05);脉络膜后内侧动脉0.6支/侧,解剖结果为0.9支/侧;长旋动脉0.4支/侧,解剖结果为1.0支/侧(P<0.05)。结论 DSA对基底动脉穿支动脉显示尚未达到解剖水平,但对穿支动脉识别有重要作用,可根据其起源和形态评价手术风险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DSA技术和荧光透视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标准模式剂量采集组(A组,n=43)及低剂量模式采集组(B组,n=43),由科室同一医师完成PTCD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平均指标对比分析并进行t检验。2名放射科影像医师采取盲法对所有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TCD手术,应用t检验方法,平均曝光时间[(251±16) s、(249±20) s]、图像质量评分[(3.60±0.5) s、(3.56±0.5) s],标准体重BMI[(2.81±0.25) kg/m2、(2.85±0.25) kg/m2]数值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累积剂量[(87.1±6.1) mGy、(54.4±7.7) mGy]、辐射剂量面积乘积[(2 935.2±353) μGy?cm2、(1 566.3±200) μGy?cm2]方面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低剂量DSA采集技术在PTCD手术患者有效可行,并且可以显著减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术在口腔、鼻咽及颌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以及造影和栓塞技巧。方法 2000年8月—2013年4月对口腔、咽喉及颈部病变在行局部检查、局部治疗或外科术后的急性医源性出血、常规治疗方法未能控制出血的10例患者,以Seldinger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先行两侧颈外动脉主干造影,继行颈外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并栓塞。结果 动脉造影均发现病变局部动脉小支破损、对比剂外溢,对10例共16支破损动脉分支进行栓塞,所有患者均一次栓塞成功止血。结论 对于口腔、咽喉及颈部急性医源性大出血,颈外动脉造影可明确出血原因,以明胶海绵颗粒或联合微弹簧圈栓塞可彻底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底高血运脑膜瘤患者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至2015年6月接受全脑DSA检查并证实血运丰富的73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就外科手术前瘤体供血动脉栓塞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瘤体切除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外科手术前31例患者(栓塞组)中接受Glubran胶栓塞16例,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14例,Glubran胶联合PVA颗粒栓塞1例;42例患者未接受栓塞(未栓塞组)。外科手术中平均出血量在栓塞组为693 ml,未栓塞组为90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瘤体完全切除率在栓塞组为87.1%,未栓塞组为66.7(P=0.134)。栓塞组无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底高血运脑膜瘤外科手术前栓塞可有效地降低术中出血量,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FMD)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5例FMD患者,均经DSA确诊,其中1例合并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中,2例行颈内动脉闭塞治疗;1例合并颅内动脉瘤者行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并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2例单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结果 5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壁不规则或串珠样改变,3例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FMD,2例表现为单侧颈内动脉FMD。经相应治疗后,5例患者均未出现新的症状,原有症状缓解。患者经6个月 ~ 2年随访,未见缺血事件发生,合并颅内动脉瘤栓塞后未复发。结论 FMD临床诊断标准主要依靠DSA检查,治疗方案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