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祖厉河干流治理工程拟治理河段长度63 km,拟新建堤防76.15 km。堤防工程的设计主要包括河床的稳定计算、堤距确定、堤防类型比选、设计水面线推求、冲刷深度计算以及堤顶超高计算六大部分。通过祖厉河干流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以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有效保护村庄及农田免受洪水侵害。  相似文献   

2.
岳文杰 《人民珠江》2009,30(4):24-25
分析了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河段自然条件及防洪现状,以及该枢纽建设对飞来峡拦河坝、库区北江两岸堤防及下游北江大堤石角段的影响,认为枢纽的建设对北江下游防洪体系没有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特性、水资源损耗特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提出了干流河道输水堤防的规划原则、布局形式与堤距,河道整治的部位与形式,引水工程及叠梁式生态闸等治理措施;深入分析了输水堤防工程对河道冲淤的影响,指出堤防建设规模与河道冲淤有一定的关系,修建堤防后中游河段向下游河道输水比例将增加,导致中游河段淤积减少或冲刷增加,下游河段淤积增加;探讨了引水分流对干流河道冲淤的影响,对于阿拉尔至英巴扎河段,引水分流使该河段的淤积加重或冲刷减轻;英巴扎至恰拉河段,引水分流会使河道处于减淤状态。当分沙量较大时,对减少干流泥沙淤积是有利的,同时也减轻了干流泥沙处理的负担。  相似文献   

4.
张森 《山西水利》2022,(6):42-44
方山河清徐县治理段长度3.56 km,河道两岸土质边坡抗冲刷能力差,河道坑洼不平,上段河道下切严重,河道尾端淤积,多数河段无防护,行洪能力不达防洪要求。文章在对河道岸线布置、河道疏浚、滩槽整治设计基础上,对堤防工程进行了堤型比选、堤防设计、抗震设计、旧堤修复设计以及护岸工程设计,并对跌水工程和拦砂坎等节点工程进行了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厦深铁路韩江特大桥跨越韩江工程河段水流形态和冲刷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研究了水流受桥墩影响后的水力特性,提出了堤防受影响的范围及合理的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萍水河防洪工程为例,通过构建水工模型对防洪工程修建前后河床变形及不同设计洪水流场等情况进行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该防洪工程平面布置较为合理,所采取的钢丝石笼防冲措施抵御局部冲刷的效果良好,下游拦河坝工程的建设使河床冲刷得以降低;文中的分析为萍水河防洪工程及下游拦河坝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丰和联圩昌九快速路堤段改线工程建成后对原有河道的影响,采用水面曲线法进行壅水分析和公路桥位设计中河床一般冲刷公式进行冲刷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防洪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将对河道行洪、河势、调蓄区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工程建设后将抬高路堤改线河段及以上河段一定范围内的洪水位,会对堤防的防洪安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其影响相对较小;所在河段上游将产生一定的壅水,壅水对影响河段的排涝泵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利影响较小;局部河段断面平均流速有所增大,将对河道产生一定的冲刷作用,但对所在河段的河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所处河段河势及河床冲刷特性论述的基础上,对河道冲刷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险工段实测冲刷资料,提出了倒虹吸的安全埋置深度,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可以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道堤防冲刷隐患排查一直是地区防汛工作重点之一,由于河道堤防普遍分布较广,沿线隐患筛查实施难度较大,科学决策部署重点隐患排查河段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及人力成本。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河流动力学角度,构建河道冲刷隐患评价体系,选取河道深泓线距堤防距离、河道断面最深点高程、近岸流速、弯道水面横比降、近岸冲刷幅度作为指标参数,并给出不同指标标准化过程,进而提出河道冲刷隐患综合评价方法。以奉化江(方桥三江口—甬江三江口)河段实测数据为例,利用河道冲刷隐患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该河段隐患点主要集中于上游横涨、铜盆闸等急弯段凹岸及甬江三江口附近河道较窄处,隐患排查结果与实地踏勘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冲刷深度的计算作为一项主要技术参数,在堤防工程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堤顶超高、水面线推算、堤身及护坡的稳定计算构成了堤防工程断面设计中的四项计算要素。文章以甘肃省渭河干流陇西县段堤防设计为例(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浅析了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及实际设计中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游游荡性河段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并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分析,研究了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游游荡性河段的河床演变问题。主要结果表明:(1)小浪底水库拦沙期下游河段自上而下将出现没程度的冲刷,受工程控制较好的河段,河床冲刷以下切为主,而控制较差的河段,河床下切的同时伴随着展宽,塌滩严重。(2)河床冲刷后使河道排泄能力加大,对河床变化过程的影响显著,河床综合稳定性增大,但河型并未转化,(3)游荡性河段冲刷期经常出现水流集中持续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通航、调度及生态方面需求的提高,对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坝间河段进行新一轮治理已迫在眉睫。根据葛洲坝工程运行以来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30余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葛洲坝工程运行后至1983年,两坝间河段明显淤积,其后至1998年,淤积进程趋缓;1998年以后有一定的冲刷,尤其在2003年三峡工程运行以来,两坝间河段处于累积性的冲刷状态,冲刷部位主要以深槽为主,冲刷深度较大的河段主要发生在乐天溪深槽段和南津关深槽段,河段中部较为稳定;2008年后,冲刷幅度变小,个别年份甚至有回淤。30年来,河段先淤后冲,渐趋平衡,河势较为稳定;三峡工程运行后,两坝间冲淤与三峡工程下泄沙量关系并不明显,而受汛期来水影响较大,考虑到三峡水库仍将持续进行试验性蓄水,逐渐进入正常运行期,其中小洪水调度及汛期滞洪作用都将增强,洪水流量过程的调平在所难免,因此两坝间冲刷将不易发生,小幅淤积极为可能,总的河势及深槽大小、位置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漳河洪水峰高量大水流湍急,穿漳工程河段滩地宽阔无堤防,为保证工程安全并减少工程对防洪及河势影响,在河势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定床模型方案试验,研究比较了涵洞式渡槽和倒虹吸两类5个方案,根据无工程河段水流特点以及工程的影响确定了工程控制点,并通过倒虹吸工程壅水程度与跨度敏感性分析,对工程方案以及工程跨度提出了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后断面净河宽达到470 m以上时,对设计洪水以及下游河势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4.
黄河垦利十八户控导工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庄至西河口位处黄河河口河段,近年来由于来水偏少,河床淤积,导致河势发生变化,对河口地区防洪安全和油田生产影响很大。在对该河段河道特性及河势演变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整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选定了十八户控导工程布局方案,以达到控导主流,使原有工程发挥效益,减轻洪水威胁,稳定清水沟流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河道环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文中对郑村河肖庄段河道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对挡水坝坝型进行了方案比较,工程完工后,不仅使该段河道的防洪效益得到了提高,还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隆水利枢纽是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2)型水利枢纽。坝型为堰坝结合的碾压式土防渗体分区土石坝,防渗土料多采自库区淹没线以下,坝壳料大部为开挖弃渣。设计采用对河床砂砾石坝基进行振冲加密,一次断流,无基坑施工的筑坝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浦承松 《泥沙研究》2002,(2):76-80,F003
应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沙河床演变数学模型,分析了堤防工程建设及青山咀水库建成后,下游龙川江楚雄城区10.4km河段的演变规律,揭示了河床冲淤变化对防洪的影响。冲淤计算结果表明,堤防工程建设后,河床发生微量淤积,但使洪水位抬高有限,对河道过流能力影响不大。青山嘴建库后,下游河床将发生冲刷下切及床沙粗化,但年际间的变化不至于危及堤防安全。为青山嘴建库提供了一定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河床演变对防洪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下游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但河床自然演为,河岸崩塌,汊道变化,河床淤积,人工围滩开发,给长江下游防洪及两岸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对长江下游河床演变规律,河床自然演变对防洪的不利影响进行重点分析研究,探讨长江下游防洪问题,提出应通过因势利导整治河流,控制汊道变化,稳定岸线,疏竣河道,规划保护对行洪有利的滩地,使河流最大限度地安全行洪,实现长江下游长治久安,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汾河临汾市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将完全改变该河段的水流状况,工程实施前必须分析它对于该段河流的防洪会产生什么影响。水文计算表明,工程兴建后,该河段的防洪标准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20.
拉哈渠首枢纽是黑龙江省嫩江干流上的一个重要的无坝引水工程, 近年来由于渠首江道的演变已严重影响引水。为此, 采用动床河工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 解决了模拟宽滩河道和在缺乏实测资料的情况下模拟推移质运动等技术难点, 揭示渠首河道的演变规律, 在大量方案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