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强混凝土己在很多工程中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满足了建筑物结构、施工与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且还取得了可观的技术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本文讨论了高强混凝土配制的主要技术途径和高强混凝土的部分性能,并通过优化配比实验制成高强混凝土,并用混凝土制作了检查井盖,通过井盖的受力性能了解了低水胶比高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业也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物在设计之中广泛地采用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为了满足结构需要,使用了高强混凝土。随着高强混凝土的普及,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现浇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很容易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居民居住的安全性。本文从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了一些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方案和对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伍柏辉 《广东建材》2012,28(8):90-91
伴随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大型高层建筑物设计中普遍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设计,并使用高强度泵送混凝土浇注施工。但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结构裂缝,如果发生裂缝,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渗漏甚至影响到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所以对于高强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董红汉 《云南建材》2010,(8):160-162
在建筑质量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现今,由于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好,抗渗、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变形小,从而使构件的刚度得以提高,大大改善了建筑物的变形性能。因此,高强混凝土材科中高层建筑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高强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以及中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原因分析,并提出防止裂缝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现代建筑物的高层化、大跨度化、轻量化以及使用环境的严酷化,在工程结构中使用的混凝土强度越来越高。在一些发达国家,高强混凝土已使用得相当普遍。近几年来,我国高强混凝土发展很快,已有许多高层建筑采用了C50、C60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用于结构工程中可以有效减轻结构自重,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6.
夏宁 《工业建筑》1989,(7):58-59
<正> 近几年来,人们在建造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采用了设计基准强度为36~42MPa的混凝土,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后,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领域,高强混凝土的普及和混凝土的超高强度化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从已有的高强抗剪补强钢筋所看到的那样,与高强混凝土相配合的高强钢筋的使用也将越来越实用化。当今使用超导新材料的技术为全世界所瞩目,如果认为这种技术预示了数十年后的新技术革命,那么作为未来几年内的技术,通过有效地使用高强钢筋、高强混凝土使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获得新的发展,其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批的高层建筑结构及大跨度结构的普遍出现,普通混凝土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满足这些大型工程在材料质量上和施工技术上的要求,由此也催生了高强混凝土在工程界的关注度,,而在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或地震作用下.构筑物的各个部位均承受着复杂的动态力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动态荷载作用下高强混凝土的受拉性能变化。本文主要对C60混凝土在10-5/S、10-4/s、10-3、10-2/s四个应变速率下的混凝土的性能变化研究.主要包括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峰值应变、泊松比、弹性模量等抗拉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高强混凝土在高温下会发生爆裂现象,使主筋暴露,结构受到损伤,甚至会导致构件失效建筑物倒塌。通过一系列耐火试验及检测,从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聚丙烯纤维含量的角度,合理控制高强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的内部孔隙水蒸气压、防止表面爆裂,从而控制构件主筋温度,提高构件耐火性能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先方 《建筑技术》1992,19(11):681-683
近年来,高强混凝土用于建筑物及其他混凝土结构日益广泛,同时高强混凝土的耐火性能也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用于建筑物的各种材料,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耐火要求,以往耐火试验中所规定的各种数据,均是指抗压强度在5kN/cm~2以下的普通混凝土。据有关方面报导:掺入二氧化硅灰粉的超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达17.5kN/cm~2,而实际上是不含粗骨料的砂浆)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时下于各类建设工程中使用量最大的建材之一,混凝土的结构性能稳定、可塑性强、防火高强、经久耐用、取材方便且造价成本相对较低。但其极易因多方因素所致而生成各类裂缝,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荷性能,而且会对建筑物外观、使用耐久性、使用安全性等产生直接且严重的影响。对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践经验,首先对建筑混凝土裂缝的诸多生成原因予以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细致探讨了相应的预防举措。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能够为广大同行同业者在进行建筑混凝土的实践施工时提供些许可供参考与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11)
目前高强混凝土管桩在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一些水利工程(大中型闸站地基处理)对高强混凝土管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多年的实践证明高强混凝土管桩的使用,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是也要看到高强混凝土管桩在施工中还是有一些问题,而监理工作则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施工与相应的监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注意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混凝土被认为是在高强混凝土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也可以说是对高强混凝土的进一步完善。但是将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混为一谈是不确切的。高性能混凝土不仅可以用天然材料构成制品,而且可以采用大量的工业废料制成复合性能的高强混凝土,如具有高强度、耐磨损、抗高温且在寒冷、低温冻融循环下性能不变、徐变小、硬度高,低透水性或不透水等性能。本文结合京沪高速常州至无锡段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评价时速350km/h客运专线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于一般的高层建筑,在设计中普遍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设计.并使用大流动度的泵送混凝土浇筑施工。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结构裂缝.如果发生裂缝,会导致建筑物发生渗漏或影响结构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上应用高强混凝土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家奋 《混凝土》2000,(12):15-17
高强混凝土是近代混凝土技术发展中的一项工程结构材料 ,不仅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中也在许多工程上得到了应用。配制高强混凝土 ,其单位体积的成本费用显然会比普通强度的混凝土有所增加 ,在工程上选用高强混凝土对建筑结构的经济分析如何考虑 ?美国混凝土学会 (ACI)363(高强混凝土 )委员会针对高强混凝土应用于房屋建筑与桥梁工程 ,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认为在高层建筑与桥梁工程应用高强混凝土 ,其综合经济指标能较高地补偿配制高强混凝土所增加的成本费用 ,而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1 …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继周 《安徽建筑》2007,14(4):171-172
高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密实性能好,一般运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结构中,如果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缩短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寿命。文章论述了高强度混凝土在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16.
水工建筑物的过水部位(例如大坝泄水闸护壁、冲砂闸底孔等)经常受到高速夹砂石水流的冲刷和磨蚀,很容易被磨损以致造成破坏,往往采用高强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目前,尽管国内有不少科研单位仍在继续对聚合物混凝土、浸渍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高强混凝土进行研究,但真正在水工建设中使用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这些混凝  相似文献   

17.
《门窗》2015,(11)
本文对高强对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分析,使用松散体积法计算轻骨料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基准配合比。并对比分析高强轻骨料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高强性能、抗震性能、抗裂性能、耐久及耐火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了先张法离心成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方桩与管桩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二者具有同样的受力特性,在竖向承载力、抗弯、抗剪、抗拉及水平承载力、耐久性指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单位应根据各工程的具体情况和地基基础条件选择适用的桩型.另外,为了确保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桩的安全使用和建筑物的耐久性能,业界有必要对这两种桩型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强混凝土结构性能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强混凝土有很多优点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本文对高强混凝土的抗震性能、抗火性能等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改善的技术路线 ,指出了高强混凝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