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杰 《山西水利》2003,(6):27-27,29
引黄一期工程已于2002年10月成功实现试通水,太原供水区水资源的利用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引黄水的到来为供水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就如何使太原供水区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与利用提出几点探索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以引大入秦工程供水能力、供水区需水量为约束,以工程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该模型,以确定优化配置方案,并分析评价了配置方案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和整个受水区总体供水效益,通过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与南水北调中线来水的优化配置研究,提出各种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及不同水情、工情下的水资源调度原则,为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管理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供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供水区内多种水源联合运用的局面,提出了优先利用引江水,合理配置地表水,充分回用中水,逐步改善生态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强化全民节约用水的调配思路和措施建议,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引大入秦工程主体工程建成通水后,对改变永登县秦王川农业生产条件和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在设计效益的发挥等方面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供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工程水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化。将引大灌区和周边可能的供水范围作为一个统一的研究对象即引大工程供水区,根据供水区的供需水现状和用水发展趋势,采用水资源系统分析理论中的最优化技术,建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为目标,以供需水量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配置模型,通过求解模型,确定近期和远期供水区的水资源在各子区不同用水部门间的最优化配置方案,提出了调整供水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合理扩大供水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覆盖土地面积6.21万km^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其他可利用水量的多水源和多用户体系.利用当地水资源条件、各用户缺水程度及其他有关影响因素制定各自的供水效应函数,采用动态规划原理寻求某一时段内整体供水效益最高的配置方案.通过不断更新供水效应函数,可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实时调度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覆盖土地面积6.21万km2,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将形成外调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其他可利用水量的多水源和多用户体系。利用当地水资源条件、各用户缺水程度及其他有关影响因素制定各目标的供水效应函数,采用动态规划原理寻求某一时段内整体供水效益最高的配置方案。通过不断更新供水效应函数,可实现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实时调度的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水资源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湖北省武汉市多水源、多输水工程、多用户的实际状况,针对目前大多数配置模型只考虑水源、用户之间的配置,忽略供水工程的配置调度作用,提出基于水源-供水工程-用户的大系统多目标配置模型。综合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总体线性优化及Matlab优化工具箱求解模型,通过计算,明晰水源-工程-用户之间的供水关系,为指导武汉市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渝东北华蓥山、精华山之间平行岭谷区为渠江和长江干流水系的分水岭,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并存,需要实施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基于多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提出了区域水资源统筹优化配置的范围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在分析大巴山南麓水源条件的基础上,按照“以供定需”原则提出了引水规模和布局方案,并开展了在水源端和输配水端增加调蓄能力、改善供水效果的初步研究。推荐以前河土溪口及小明通水库为水源,从土溪口水库左岸引水向川渝东北地区供水的工程布局,多年平均引水量4.9亿m3。  相似文献   

11.
引黄工程已于2003年10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因此,供水区水价改革对工程能否良性运营,能否充分发挥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显重要。文中依据水利部颁布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通过分析引黄工程供水价格与供水区用水户承受能力以及考虑工程建设、管理、运营实际情况,对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水价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供水区水价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引黄一期工程将于2002年年底通水到太原,届时,太原供水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机遇,引黄水的到来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就如何使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晋中市平川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城市供水潜力的分析,在正确预测2010年和2020年城市工业和生活需水的基础上,提出调万家寨引黄水到晋中市平川区以解决水供需矛盾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引黄工程后期的水文水资源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  王丽英 《水利水电技术》2002,33(8):27-28,31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以下简称引黄工程)南干线的骨干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可在2002年底通水至太原,但在通水前,还有一些必要的水文水资源工作需要引起重视并应及早开展,其主要工作包括引黄工程沿程的水量和水质监测、泥沙测验、对汾河上游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并提出应成立汾河上中游水务局,从行政统一本区域的水资源调度及管理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岩溶山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利用开发程度较低的非岩溶山区一般以近河取水为主要供水方式,取水建筑物多位于河岸或河底,从供水形式上看属于取用地下水,但取水量的大小依赖于河流流量,因此实质上和地表水关系更加密切。根据非岩溶山区取用水的特点,对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论证范围、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取水水源的保证程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对今后类似地区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根据引黄太原供水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揭示地下水超采状况,分析供水区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万家寨引黄太原供水区水资源利用现状问题作了分析,提出水量配置的原则,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水资源的管理和实施由多个政府部门和组织共同完成,"治水与用水分离,多龙管水"是日本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国土交通省负责制定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水供求计划、库区开发及与其他相关省厅局及机构间的综合政策协调;厚生劳动省负责居民生活用水供应管理;农林水产省负责农业用水供应;经济产业省负责工业供水和水力发电;环境省负责水质与环境保护。日本存在缺水、供水稳定性下降和饮用水安全等问题,其妥善应对水问题的策略包括促进健全水循环、中水回用、现有水利设施的高效利用、复兴与培养水文化、虚拟水战略等。今后日本将更加关注伴随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而来的极端少雨、降雪减少及融雪提前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引黄工程的最终效果,建立一套先进、可靠、实用、高效的水质信息采集系统,是引黄供水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中提出应通过对供水区水质监测站网布设、实验室仪器设备系统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移动监测系统建设、水质信息通讯传榆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建设、中央监控系统建设、系统运行管理等7个方面来实施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水质信息采集系统,为供水工程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万家寨引黄工程太原供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有:泉水断流;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含水层疏干或产水量减少;由于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下水水质污染加重及地面沉降。提出应对供水区地下水资源加强保护,防止污染;压缩超采,划定禁采区和限采区;建立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经济杠杆,全面节流,优化调配,逐步实现引黄水和本地水资源的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