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旋涡自吸式搅拌釜中气液分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旋涡自吸式搅拌釜中气液分散的研究,采用照相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气液分散体系中气泡直径在搅拌釜中的空间位置分布和气泡直径的数量分布。发现气泡直径的数量分布在各种条件下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分布均值和方差与搅拌转速、气液界面张力等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下装式搅拌装置的运用条件,结构以及计算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设备中进行的电化学过程对电解液一般没有使用强制搅拌。虽然早巳知道许多电化学进程受制于离子扩散到电极表面,换句话说搅拌将能使过程强化。可是工业电解槽的电解液却很少装上搅拌器,主要原因是电化学设备的容积要最大限度装满电极,实际上没有留下机械搅拌的位置,用其他搅拌方  相似文献   

4.
自吸式气液搅拌槽中旋涡的形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推进式搅拌桨时自吸式气液搅拌槽中的液面产生旋涡.本文应用动量平衡,导出旋涡液面形状方程和固体回转部半径的计算式子.据此,获得桨叶的特性吸入转速No和固体回转部半径随搅拌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螺旋桨不仅可以降低特性吸入转速,而且还可削弱固体回转部的影响,从而为推进式搅拌桨在自吸式气液两相聚合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诸多装置中存在搅拌式结晶分离器的应用,例如结晶法PX装置、聚烯烃装置、聚酰胺装置等。本文针对国内首套两段重浆化结晶法工艺技术芳烃PX装置中的核心设备结晶刮料机,从结构组成、设计性能、技术选型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为搅拌式结晶分离器的应用者可以合理选型并正确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过程强化新技术及强化装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过程强化技术与装置。主要用于提高过程效率,解决现有过程强化方法需借提高流体流速来强化过程因而能耗过高、效果欠佳、应用范围不广或不能连续操作等问题。技术方案要点是:在过程设备上设置与之相配合的振荡装置,通过振荡装置使过程设备内的流体产生扰动,扰动破坏流动边界层,使流体获得附加雷诺数,产生适合过程要求的振荡,以强化过程设备内的工艺过程。其强化装置调节弹性大,适应范围宽,调节活塞驱动机构的运动速度、几何形状与尺寸、空间位置或更换挡板形式就能满足各种过程条件。该装置可用于多种过程以提高效率,节约能源、资金和减小设备体积,如传热、传质、化学反应过程等,可将间歇过程转化为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指出与至今优先采用连续式单或复次量操作过程的工业实践相反——尤其对油漆涂料分散——自动式多次量操作过程对于典型的分散加工生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认为市场现有的搅拌磨机不适于这种自动多  相似文献   

8.
在自动供料条件下使两种液体成为胶粘剂时,应备有搅拌装置,这是两种液体的结合条件,需经过多次重复反应,才能形成固定的胶粘剂,两种液体应在配比相等条件下进行混合供料,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和原来配比暂时不均匀,也会使被粘接材料产生雾化浸蚀作用,如  相似文献   

9.
在釜径386 mm的搅拌釜内,考察了搅拌桨型、挡板和气体分布器等对自浮颗粒三相搅拌混合的临界搅拌转速的影响,并回归了实用的关联式,这对工业过程的设计和放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有机相体积含量较大时油-水双液相体系中液滴的直径,进一步推导出二苯并噻吩(DBT)从有机相主体到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从而考察不同有机相组成、有机相体积分率、不同温度、水相组成以及搅拌速率等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搅拌速率是影响传质速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理论传质速率与生物脱硫速率的比较,进一步研究生物脱...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基于动态成型过程强化分散混炼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些方法的动态混炼挤出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这种低能耗强混炼技术包括在单螺杆上增设差动混炼单元、增加物料沿程反馈螺杆以及采用三螺杆劫态混炼挤出机等。  相似文献   

12.
搅拌反应釜中心的大旋涡对物料的传质传热有重大影响。以液体石蜡通入氮气的搅拌体系为对象,通过控制变量分别研究了搅拌桨型、转速、挡板插入深度和进气流量对中心大旋涡深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六叶片圆盘涡轮引起的旋涡最深。向容器中缓慢插入挡板,旋涡变浅,当挡板经过搅拌桨叶附近时,旋涡深度减小较快。在一定的进气流量范围内,进气流量越大,旋涡越浅。分析了实验结果和上述因素影响旋涡深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泡沫浮选是分选细粒矿物的有效方法。以浮选设备低能量损耗、高能量转化率为原则,结合喷射式浮选机与机械搅拌式浮选机的优点,与射流技术的有机耦合,设计了Ⅰ型、Ⅱ型2种新型浮选装置,介绍了2种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探讨了喷射吸气与搅拌吸气方式对气泡粒径分布、气泡矿化及流场均匀性的影响。Ⅰ型结合喷射吸气与搅拌吸气2种方式,能够实现浮选装置大吸气量、气泡粒径分布均匀、流场稳定。Ⅱ型喷射吸气搅拌型浮选机能在较低能耗、较低转速下得到较大吸气量,获得均匀的气液固三相流场。喷嘴的工况参数(入流压力、气液比等)、结构参数(喷嘴距、截面比等)是影响能量转化、浮选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本装置能同时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和浮选。  相似文献   

14.
刚柔组合搅拌桨强化搅拌槽中流体混沌混合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搅拌槽内普遍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混合区域:混沌混合区和规则区。增大混沌混合区,是提高流体混合效率、降低搅拌过程能耗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设计搅拌桨有助于流体形成适宜的流动状态,实现混沌混合。柔性体与刚性体组合,可设计出具有多体运动行为的刚柔组合搅拌桨,可强化流体混沌混合行为。结合Matlab 软件,实验研究了双层桨搅拌槽内自来水体系的最大Lyapunov指数(LLE)和多尺度熵(MSE)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刚性桨和刚柔组合桨两种桨叶对流体混沌混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柔组合桨强化流体的运动特性,使更多流体进入混沌混合状态。在转速为210 r·min-1时,流体的混沌混合达到最佳状态,刚性桨体系的LLE为0.041,而刚柔组合桨体系的LLE为0.048;刚柔组合桨可有效耗散能量,使整个槽体的能量分布均匀,刚柔组合桨在150 r·min-1时的多尺度熵率与刚性桨在210 r·min-1时基本相近;刚柔组合桨体系的混合时间均低于刚性桨体系,在转速为120 r·min-1时,刚柔组合桨使流体的混合时间缩短了26%左右。刚柔组合桨可改变流场结构和能量耗散方式,强化流体混沌混合,实现高效节能操作。  相似文献   

15.
过程强化装置中的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一种用于过程强化的专利技术及其装置;介绍了该专利技术的特色;分析了该专利技术中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lftia tsuruhatensis处理氯苯废气,考察硅油添加对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氧气和氯苯的传质规律。相同实验条件下,当氯苯浓度为1 100~3 300 mg·m-3时,添加10%硅油的生物反应器比普通生物反应器氯苯去除率高10%~23%,最大去除负荷是其1.4倍,且抗冲击负荷性能更好。传质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油水两相体系中氧传质速率大于单一水相体系;硅油的添加还使氯苯的最大传质分数增加了47.8%,显著改善了氯苯的气液传质效果。因此可以得出,硅油能有效强化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处理氯苯废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锰矿浸出过程采用刚性搅拌反应器,存在矿粉悬浮效果差、锰矿利用率低、浸出液中铁含量较高的问题。本文采用变频刚柔搅拌反应器强化锰矿的浸出过程,实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桨叶类型、搅拌桨操作方式和变频间隔时间对锰矿浸出效果、搅拌功耗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变频刚柔桨耦合空气射流在除铁过程的效果。结果表明,变频刚柔桨通过柔性钢丝绳对流体的扰动作用以及变频操作对稳定流场的更新作用,提高浸出液中Mn2+含量;同时,由于体系变频操作的频率变化,降低了搅拌功耗。相同功耗下,刚柔组合桨体系浸出液中Mn2+含量相对于刚性桨体系提高了10.8%;相同转速下,刚柔组合桨体系在浸出过程的功率消耗相对于刚性桨体系提升了25.4%。变频间隔时间为30min时,变频刚柔桨体系浸出液中Mn2+含量相对于刚柔组合桨体系降低了2.17%,但相应搅拌功耗降低了28%。调节体系pH后,采用变频刚柔桨耦合偏心空气射流操作,可有效降低浸出液中Fe2+含量。在通气60min后,浸出液中Fe2+浓度已至较低水平,低于0.15mg/L。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新型过程强化装置,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振幅对过程强化装置流场参数的影响,找到了过程强化装置的振幅和强化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相似原理,通过水模拟实验,对某钢厂60 t钢包浇注过程中钢水旋涡产生及卷渣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初始液面高度、水口直径、水口偏心率和渣层对产生旋涡临界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产生旋涡的临界高度随水口直径增大而增大,随水口偏心率增大而减小,初始液面高度对产生旋涡的临界高度影响不大,渣层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旋涡的产生和发展,但其厚度对旋涡没有明显影响. 得到了钢包浇注过程中产生旋涡的临界高度h与钢包浇注水口直径d及水口偏心率e之间的关系式h=65.276+1.427d-76.778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