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前文^[1]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的新型混合元件-六棱柱元件的流场了三维等温牛顿模拟,并将其结果与捏合块元件作了对比,得到了在相同压差下六棱柱元件比捏合块元件产率高,剪切速率场和剪切应力场分布更均匀,且两种元件分散混合能力相近的结论。本文对六棱柱元件的流场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证明流场模拟计算的方法可行,得到的结果可靠。进而利用多种有效方法,对六棱柱元件的挤出,混合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六棱柱元件比捏合块元件比能耗小,出料温度低,分布混合能力强,且六棱柱元件适于玻璃纤维增强改性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2.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非啮合开槽螺纹元件组合流道三维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包括非啮合多过程螺纹元件(NI-MPE)组合流道进行了等温非牛顿三维流场模拟分析,得到了包括NI-MPE元件的组合流道的压力场、速度场、剪切速率场和剪切应力场,并与包括非啮合常规螺纹元件的组合流道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三维流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螺纹元件流场进行了三维等温非牛顿模拟分析,通过速度场求出了流量及回流量,并求出拉伸速率,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来衡量混合效果,得到了机筒表面和啮合区的压力分析,找出了螺纹的导程,间隙及两端压差等参数对挤出机混合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轴向循环流道三维流场分析—轴向循环流场分析(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作者在啮合同向双螺杆某一轴向位置设置一非啮合段(且该段其中一根螺杆是反向螺纹元件),从而将轴向循环流动的概念引入到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中,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过程轴向循环流道中的非牛顿流体等温流动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在得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基础上,还对剪切速率、剪切应力及剪切粘度进行了模拟,并将各模拟结果与未引入轴向循环流的啮合同双螺杆挤出过程常规螺纹元件流道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6.
7.
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捏合块流道三维流场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捏合块流场部分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通过速度场求出流量 ,并求出拉伸速率、剪切速率及剪切应力来衡量混合效果。得到了机筒表面和啮合区的压力分布 ,找出了捏合盘几何条件 (间隙、错列角 )及操作条件 (转速、压差等 )对挤出机混合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啮合双螺杆挤出过程常规螺纹元件流道三维流场分析——等温牛顿模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非啮合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中的牛顿流体等温流动进行了三维模拟分析。在得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几何条件及操作条件对输送特性及混合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计量段中聚合物挤出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建立了非牛顿粘性聚合物熔体在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计量段中的三维 非等温流动模型,利用网络叠合技术分析挤出机计量段内速度、温度、压力、粘度、粘性耗散热的分布以及螺杆转速、轴向压差对挤出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了能够正确地设计螺杆,必须确定出喂料和排气位置、填充区的长度、估计出不同啮合段的挤压和混合效果。对各种啮合螺杆挤出效率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挤出效率比预想的二维非弹性模型的挤出效率要大得多,并且,反螺纹螺杆的啮合段未完全填满,特别是前后螺槽相 后半螺槽段未完全填满。 相似文献
16.
应用FEM模拟计算了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新型螺杆元件——S型元件的正反向螺纹部分不同长度构型下的流场。考察了三种不同螺杆构型流场的特性,对比了流场的挤出特性、分散和分布混合能力。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三种构型具有相似的分散混合能力,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分布性混合和输送能力,反向输送部分较长的构型具有良好的轴向分布混合能力、正反向输送部分等长的构型具有最好的周向分布混合,正向输送部分较长的构型具有最优异的输送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