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建筑》2016,(2)
为推动绿色建筑的地域化发展,以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重点研究特定地区的地域特征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评价要点的影响,从而构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域性研究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及其所在地的地域特征的综合作用后,地方标准评价要点产生了地域性修正权重。研究强化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地域针对性,以期引导绿色建筑的本土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梳理分析英国BREEAM、日本CASBEE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与建筑文脉相关的绿色建筑评价条款,分析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方式及权重,研究文脉要素、环境品质营造与绿色建筑性能的关系,并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进行比较,探讨传承地域文脉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地域性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方法多为星级制,该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量化程度低,评价结果较粗放,无法全面反映各地区的地域特征,且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为完善适合甘肃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甘肃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为例,结合甘肃省的地域特征和国内外学者在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以"绿色度"来准确客观地评价绿色建筑;参考我国新版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绿色建筑评价模型,重新筛选各评价条款并建立以量化结果为评分的绿色建筑可拓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到兰州新区中建大厦项目的绿色度等级测算中,验证了该评价模型在绿色建筑绿色度评价方面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目前对住宅建筑绿色度的评价标准的达标条款多属定性,量化程度低且达标条款间无权重差别,评价结果较粗放等问题,以《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例,参考国内外绿色住宅评价模型,结合地域特征,采用问卷法等调研方法,重新筛选和定位了评价条款,据此重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量化结果为得分的住宅绿色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析中韩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节能条款对于我国建筑节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韩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SEED)节能指标的评价依据为韩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韩国《建筑能源效率认证标准》,结合这两项标准及中韩两国的能源特征,详细介绍了G-SEED节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并将节能评价指标按照建筑与围护结构、供暖通风与空调、照明与电气、能量综合利用四部分与我国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分值权重的对比分析,发现韩国居住建筑注重建筑与围护结构,公共建筑注重照明节能与能源追踪记录,而我国的节能评价指标则更注重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即设备与系统的选择与优化上,其权重甚至达韩国的2倍。  相似文献   

6.
相比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更加复杂。当下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通常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绿色建筑设计参考,然而评价标准包含的评价项繁多且涉及范围广,设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难以抓住重点。以LEED-NC v3 200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已通过该评价认证的6 762个绿色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得分数据库,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统计各评价项的权重、认证项目在各评价项的实际得分率以及不同认证等级之间得分差异,分析各评价项的专家预期、实际技术措施发展水平以及绿色性能提升空间,将其整理分成高期望高水平高潜力、高期望高水平低潜力、高期望低水平高潜力、高期望低水平低潜力等8类,并将分类评价项划分成高、中、低三个优先等级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方便建筑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全面有效地把握关键绿色建筑评价要点,结合项目特征与评价项优先级,选择更有利于自身项目建筑绿色性能提升的评价项,并将与之相关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与技术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7.
总结过去经验发现,全国发展绿色建筑采取的技术措施、绿色材料等都极为相似,缺少了对建筑特定地域的地域性思考。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协同设计、参数化表达等优点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地域化发展。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平台,梳理BIM技术与昆明DBJ53/T-49—2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BIM与地域特性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地域性绿色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的设计流程与设计观念模型,该模型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地域特性建立早期设计模型,结合绿色建筑性能分析软件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得到优化模型,为今后推动绿色建筑地域化发展提供设计思路,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评定规范和准则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对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LEED和新加坡Green Mark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三国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评价阶段及对象、评价指标及权重、评分方式和评价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优缺点,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工具,如何增强其准确性、科学性、客观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非地域性指标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更强的参考性。然而到目前为止,对此方向的研究却很少。论文从非地域性指标和权重设置两方面出发,对LEED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对比,详细分析了相关指标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以期为地方性评价标准的建立和既有标准的更新提供指导,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政府推广的绿色建筑评估认证,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研发推广的绿色建筑认证,项目同时申请上述两个认证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青睐。该文基于绿标和LEED认证双认证案例的实践,分析双认证项目的技术应用特点,探索项目实现双认证的设计要点与难点,为其它项目实现一套技术两个认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绿色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认证机构、认证流程及相关鼓励政策,阐述了中国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等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分析了通过中国官方认证的绿色建筑的逐年变化情况、建筑类型分布和地域差别等,统计了100个已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中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情况,并对中国大陆建筑项目的LEED认证情况做了介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的绿色建筑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上海、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较为成熟;在政府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参与下,绿色建筑的评审有全国普及化的趋势,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逐年增多,处于由“浅绿”向“深绿”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完善的绿色建筑申请流程有利于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与推广。比较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英国BREEAM、新加坡Green Mark,在申请流程的高效性、公正性、科学性等方面的差距,提出建立在线申请网站实现无纸化提交、建立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和绿色建筑共享网站、建立互动答疑平台、增设预评估和实地核查环节等建议,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申请流程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童莉亚  丁云 《华中建筑》2014,(10):91-95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我省绿色建筑的发展与研究,该文首先介绍了我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43个已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内容与评估成果(其中包括28个住宅项目和15个公共建筑项目,涵盖一、二星级项目),根据这些项目绿色建筑申报书的情况总结出了不同类别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析得出现阶段项目的技术路线决定了增量成本的大小,可以考虑进一步将一星绿色建筑作为我省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太原市绿色建筑标准与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等级划分项数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太原市标准具有地域性、经济性和文化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但还不够完善,并就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巨大压力,绿色建筑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建筑议题。基于美国的LEED 和中国的GBES 两大绿色认证体系在中国应用广泛的背景,研究了GBES 和LEED 认证项目的逐年累计数量、区域分布、级别分布以及专业认证人员区域分布的现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认证项目的数量逐年快速上升,但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整体认证水平处于二星级(金级),绿色认证项目快速发展与专业认证人员缺乏之间的矛盾突显。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蒋丽 《城市建筑》2013,(22):120-120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已经进入鼎盛时期,每年的建筑工程项目都在逐渐增加。我国应该按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大力寅传建筑节能方针政策。建筑节能需要具备系统化管理。建筑过程中,严格按照自然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7.
以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绿色施工评价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现场管理与技术水平,以及《绿色 建筑评价标准》《绿色施工导则》《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分析绿色施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筑工程 施工阶段的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客观权重赋权法(熵权法)和主观权重赋权法(AHP)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因素组 合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绿色施工评价模型,以评选出具有较高绿色施工水平的施工 项目,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该绿色施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西部绿色城镇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生态城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房屋结构体系等方面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与遥感技术结合,获得中国西部地区地质环境及大型地质灾害的基本资料,有利于西部绿色城镇建设中灾害监测和提早防治。在生态城镇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中,基于GIS技术的土方填挖分析和用地选择评价、基于Transcad技术的区域交通模拟、基于CFD技术的风环境模拟和基于众智软件的日照模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在绿色房屋结构体系研究中,计算机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并行计算技术已在土木工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绿色施工理念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引入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于施工阶段的限定较少.作为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绿色施工被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发展趋势.对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LEED评价体系,结合<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实施经验,指出我国在绿色施工产业发展中面临政策法规、时间、观念、材料等方面的困难,同时提出扩大绿色建筑法规制定,建立业主激励制度及建筑信托制度,推广绿色施工企业知名度效应等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开发商与业主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建立绿色建筑需求侧演化博弈模型。对博弈模型的研究表明,系统的稳定状态与开发绿色建筑相关的增量成本、增量收益和增量风险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借助数据仿真分析典型情形下绿色建筑需求侧博弈双方行为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绿色建筑需求侧演化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论。促进绿色建筑项目发展重点是增加开发商和业主在绿色建筑项目的增量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