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尼龙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尼龙织物用磷系阻燃剂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参数的分析,确定了尼龙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阻燃剂用量200g/L,助剂用量15g/L,浸溃温度为80℃,浸渍时间为3h。经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  相似文献   

2.
《印染》2015,(10)
采用丙烯酰胺(AM)-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水相共聚包裹阻燃剂的方法制备阻燃水溶胶体系,并用浸轧法对尼龙66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AM、VTMS用量及阻燃剂配比对水溶胶体系成胶能力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VTMS对改性织物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燃尼龙66织物的燃烧性能明显提高,并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  相似文献   

3.
阻燃涤纶/棉织物的阻燃整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棉用阻燃剂FPK8002对阻燃涤纶/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阻燃剂浓度、焙烘条件及交联剂用量对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分析阻燃涤纶含量和织物组织结构对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阻燃涤纶/棉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阻燃剂FPK8002用量350 g/L,交联剂用量350 g/L,焙烘温度160 ℃,焙烘时间4 min.测试结果表明,整理织物的裂解温度明显降低,阻燃性能符合国家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雪艳  张胜  谷晓昱  冯庆立  赵斌 《印染》2012,38(3):17-21
摘要:采用有机磷酸酯和含氮阻燃剂复配阻燃体系对尼龙66(PA66)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及配比、焙烘温度对织物燃烧性能的影响。优化的阻燃整理工艺条件为:含磷阻燃剂和含氮阻燃剂质量比1:3,阻燃剂30%,焙烘温度160℃。经阻燃整理的尼龙66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熔滴性,其极限氧指数可达35.0%,损毁长度降至4.2 cm,续燃时间仅为1.04 s,断裂强力仅下降3.6%。热重分析(TGA和DTA)表明,阻燃整理后的PA66织物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温度提前,降解速率变小,残炭量增加;扫描电镜(SEM)发现,燃烧残余物表面有蜂窝状的孔洞。该阻燃体系通过气相阻燃、吸热阻燃及凝聚相成炭阻燃等多重阻燃机制,提高了PA66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FR-C阻燃剂对棉织物阻燃整理的理想整理工艺及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使用FR-C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分析了影响阻燃效果的各因素,并与普通阻燃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FR-C阻燃剂的最佳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用量120g/L,焙烘温度170℃,焙烘时间3min;经过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和耐水洗性较普通阻燃整理的棉织物好,且织物透湿量和抗皱性有所提高,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认为:FR-C阻燃剂整理的棉织物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系阻燃剂对锦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各因素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得出锦纶织物阻燃整理优化工艺为阻燃剂200 g/L、助剂15 g/L、浸渍温度60℃×3h.经整理的织物中甲醛含量0.43 mg/kg,且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有较好的阻燃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纤维的热变性能、燃烧理论和阻燃机理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纺织品的阻燃法规及纺织品的阻燃标准。对国产安特布拉兹-19(Antiblaze-19)磷系阻燃剂和六溴十二烷(Hexabromocyclodecane)、十溴二苯醚(Decabromo-diphenyloxide)溴系阻燃剂进行了工艺实验,得出: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性能好于溴系阻燃剂。该文对阻燃整理方法也进行了研究。六溴十二烷阻燃剂可采用阻燃/漂白或阻燃/染色同浴处理法,用该整理法的工艺最简便易行,处理后的织物阻燃性能很好。该文还对涤纶阻燃织物的性能评定也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于范芹  陈英  于春晓等 《印染》2013,39(2):29-31
研究阻燃整理工艺对汽车内饰用涤纶织物阻燃性能和雾化度的影响,包括阻燃剂和焙烘条件的优化。试验得到优化的涤纶织物阻燃整理工艺为:阻燃剂Z5 50 g/L,条件200℃焙烘90 s。经此工艺阻燃整理后,涤纶织物的续燃和阴燃时间均为0,炭长为13.8 cm,雾化度为0.9 mg。  相似文献   

9.
郭芬  姚平 《广西轻工业》2011,27(7):98-99
研究了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分析了阻燃剂YS-F1030的用量、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阻燃性能性能的影响。经实验得知,阻燃剂YS-F1030对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最佳工艺参数确定为:阻燃剂用量150g/L,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30s,整理织物的阻燃效果可以达到B1级,且织物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棉织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合阻燃剂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参数的分析,确定了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200 g/L,助剂质量浓度1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3h.经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GB 20286 - 2006标准中的阻燃1级.  相似文献   

11.
方进  张广知  李海波 《印染》2021,(4):37-42
将植酸与硅溶胶掺杂后,采用轧-烘-焙工艺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究了植酸质量浓度、硅溶胶质量分数、焙烘时间、焙烘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阻燃效果及物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酸掺杂硅溶胶整理的棉织物阻燃性能优异,对白度、断裂强力影响较小。植酸掺杂硅溶胶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植酸32 g/L,硅溶胶4.48 g/L,110℃焙烘2 min。该工艺处理后的棉织物极限氧指数为30.7%,损毁长度为12.5 cm。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织物的功能性且满足节能减排生态染整需求,采用泡沫整理技术对生物基PTT织物进行阻燃与三防一步法整理。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和优化法,分析了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带液率以及焙烘温度等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整理工艺:阻燃剂和三防整理剂质量浓度分别为390、43 g/L,带液率为42%,141 ℃下焙烘1 min。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PTT织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良好的三防效果,其阻燃等级达到国标B1标准,水相和油相接触角分别达到145.6°和129.2°;经20次水洗和50次摩擦后织物仍保持良好的阻燃和三防效果。实验研究的泡沫多功能整理方法为生物基纤维材料绿色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阻燃剂FPK8001对涡流纺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讨论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催化剂用量、焙烘温度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焙烘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织物强力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阻燃整理工艺:阻燃剂160g/L,交联剂60g/L,氯化镁5g/L,100℃预烘3min,170℃焙烘2min。  相似文献   

14.
以亚磷酸二甲酯和三聚氯氰为原料制备了含三嗪活性基的棉织物阻燃整理剂,并应用于棉织物,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如阻燃剂用量、整理液pH值、焙烘温度及添加剂对阻燃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杨雅茹  沈小军  唐柏林  牛梅 《纺织学报》2020,41(11):109-115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兼具阻燃和抑烟作用的氢氧化镁包覆碳微球(MH-CMSs)作为阻燃剂,以钛酸四丁酯和亚磷酸三苯酯作为活化剂,依次通过除杂—活化—浸轧—烘焙的方法对UHMWPE纤维进行阻燃改性。测试了纤维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其阻燃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损害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阻燃性能;与纯UHMWPE纤维相比,经阻燃整理后得到的FR-UHMWPE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提高36%以上,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幅度达39.3%,且纤维的发烟和熔滴现象也得到改善,火灾危险性显著降低;FR-UHMWPE纤维表现出凝聚相阻燃机制,阻燃整理促进了UHMWPE热降解成炭,使其在燃烧时形成了致密连续的炭层,该炭层能有效阻止热与质的传递,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丙烯酰胺(AM)-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水相共聚包裹聚磷酸铵(APP)的方法制备一种新型阻燃水溶胶体系,并利用浸轧的方法将该阻燃体系附着到涤纶(PET)织物表面,使用扫描电镜(SEM)、反射-红外光谱(ATR-FITR)、能谱(EDS)等方法,研究AM、VTMS、APP添加量及烘焙温度对改性后PET织物阻燃性能、耐水洗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迪  赵欣 《印染》2021,(3):37-39,59
试验以三聚氯氰和亚磷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磷氮无醛阻燃剂,并将其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的阻燃性能,优化阻燃剂合成条件。结果表明,亚磷酸二甲酯与三聚氯氰物质的量之比为2.1∶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 h时,制得的阻燃剂阻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二浸二轧技术对新型水性聚氨酯阻燃防污整理剂(DPUF)整理棉织物的工艺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用扫描电镜(S E M)观察棉织物及棉织物燃烧后的炭层,并测试整理棉织物的阻燃性、防污性、白度、透气性、硬挺度及断裂强力.结果表明优化整理工艺为:DPUF用量25%、焙烘温度160℃、焙烘时间120 s;整理棉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酯(PET)纤维易燃且燃烧时伴随着大量熔滴与烟气的问题,将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大分子型有机硅与PET载体共混制备磷硅阻燃母粒。将磷硅阻燃母粒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添加到常规PET切片中混合,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抑熔滴PET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复丝强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拉曼光谱仪对阻燃PE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阻燃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使PET表面脱水成炭,大分子型有机硅提升了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形成有序稳定的炭层,增强了阻燃PET纤维阻燃性能并抑制熔滴形成,且燃烧形成的烟气量下降;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与0.77%大分子型有机硅纺制的阻燃PET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1%以上,垂直燃烧测试等级达到V-0级;通过磷硅元素间的阻燃协效作用改善了阻燃PET纤维的可纺性,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与抑熔滴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聚丙烯阻燃性能,对炭纳米管、黏土、C60、富勒烯、聚倍半硅氧烷改性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综述,系统地归纳了5种纳米改性剂的阻燃机理。指出:目前任何一种阻燃剂都有自身缺陷,未来所需要的PP用阻燃剂不仅要大幅提高其阻燃性能,同时还要提高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今后应深入研究纳米阻燃剂的表面改性技术,解决分散性、界面黏结性等问题,以减少其劣化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阻燃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