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氩气旋转喷吹精炼处理与变质剂、清渣剂复合工艺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不同复合工艺对铝液精炼效果和变质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变质剂、清渣剂的相互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氩气旋转喷吹精炼与盐类变质剂、清渣剂复合使用可提高铝液的精炼效果,对于采用锶变质剂的铝合金,清渣剂的使用可增加锶的烧损,降低锶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精炼处理工艺对铝液精炼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精炼工艺对不同变质剂变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氩气旋转喷吹技术与盐类精炼复合的精炼工艺,可提高铝液的精炼效果;氩气旋转喷吹精炼与钠盐变质处理同时进行的复合工艺,可降低钠盐变质处理时的吸气倾向;氩气旋转喷吹精炼能减少铝液中锶的烧损,提高Sr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抗冲击磨料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SEM;电子探针和 MDL-10型动载磨料磨损实验机研究 Mg-Ce-AI复合变质团球状共晶体奥-贝钢(简称ABNE钢)复相组织的形成及抗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钢中贝氏体组织由板条铁素体与残余奥氏体组成,团球状共晶体是(Fe, Mn)3C和奥氏体两相伪共晶组织 ABNE钢在中、低冲击工况下耐磨性优于奥-贝钢、奥-贝球铁、团球状碳化物中锰钢,其原因与国球状共晶体可有效地减轻磨料的侵入深度和阻碍微切削作用,以及磨损表面形成大量纳米晶粒和非晶态组织。在亚表层存在形变马氏体与形变贝氏体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六氯乙烷精炼与氩气旋转喷吹精炼工艺对ZL101A钠盐变质与锶变质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复合精炼变质工艺对铝液精炼效果和变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氩气旋转喷吹工艺,合金液的精炼效果略好于六氯乙烷精炼工艺,对锶变质效果无影响,且使钠盐的变质效果在60 min以上;采用六氯乙烷工艺,对锶变质效果影响较大,加入量超过0.4%以后,锶的变质效果已经消失,且加快钠盐变质效果的衰退,在加入钠盐30 min后,钠盐的变质效果已消失.  相似文献   

5.
许振明  姜启川 《金属学报》1999,35(3):275-280
采用TEM,SEM,电子探针和MDL-10型动载磨料磨损实验机研究Mg-Ce-Al复合变质团球状共晶体奥-贝钢(简称ABNE钢)复相组织的形成及抗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钢中贝工体组织由板条铁素体与残余奥氏体组成,团球状共晶体是(Fe,Mn)3C和奥氏体两相伪共晶组织。ABNE钢在中、低冲击工况下耐磨性优于奥-贝钢、奥-贝球铁、团球状碳化物中锰钢,其原因与团球状共晶体可有效地减轻磨料的侵入深度  相似文献   

6.
系统地研究了变质对中锰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能细化晶粒,改变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碳含量小于1.2%时,能提高中锰钢的冲击韧度、加工硬化能力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7.
《铸造》1986,(2)
本文论述铝硅合金精炼、变质综合处理工艺的原理,对以锶、钠复合盐为基的SN310长效熔剂的主反应进行了化学热力学计算和动力学分析,测定了熔剂的发气量,简要叙述了熔剂的制作工艺及处理工艺。通过对精炼、变质效果的测定和炉气分析证明:SN310长效熔剂不但可以将精炼、变质两步工序合为一次处理,而且变质有效期达六小时,炉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文中还对影响精炼、变质效果的因素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8.
刘燕平  杨清  朱福生  张志勇 《铸造》2021,(3):361-368
利用钇基重稀土和轻稀土两种不同种类的稀土生产的变质包芯线对高锰钢进行变质细化处理,研究了不同种类稀土及不同加入量对高锰钢冲击值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稀土较未加稀土试样冲击韧性和初始硬度稍有提高,但变化不明显,但经钇基稀土复合多元合金变质线处理后试样的伸长率比未经稀土处理的试样提高较明显;钇基稀土复合多元合金变质线处理能显著提高锰钢的加工硬化能力,所以高锰钢的耐磨性能被提高了,且轻稀土变质线处理后的试样比未变质的试样耐磨性提高10%~20%,钇基稀土复合多元合金变质线处理后的试样比经普通稀土变质线处理的试样耐磨性提高20%~30%。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采用过滤的方式,将待处理铝液注入精炼变质处理炉,使铝液通过胶体状态的高效复合熔剂层实现精炼变质处理的.过滤后的铝液清除了形成气泡的核心,使合金具有精炼的可重熔性.熔剂中变质元素改变了硅相的生长方式,使变质硅的形貌呈复杂的珊瑚状分枝、端部圆钝,从而收到良好的变质效果.变质元素既可吸附于硅相的生长晶面,亦可固溶或化合于基体中,后者使变质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废杂Cu直接重熔精炼制备黄铜的熔体处理过程,总结了再生黄铜,尤其是再生铅黄铜熔铸过程中覆盖、精炼及变质等技术现状。结果发现,目前缺乏针对废杂Cu再生制备黄铜的高效覆盖剂及精炼剂,变质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Ti、Zr、B-Ti-Zr复合变质剂、RE、Ca、P等,并综述了废杂Cu再生制备铅黄铜熔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合金化高锰钢ZGMn13CrMo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奥氏体高锰钢进行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了合金化高锰钢ZGMn13CrMo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ZGMn13CrMo水韧处理后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强化了奥氏体基体,冲击韧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41倍,屈服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38倍,抗拉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25倍,耐磨性是普通高锰钢的1.3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奥氏体高锰钢进行合金化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了合金化高锰钢ZGMn13CrMo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结果表明,ZGMn13CrMo水韧处理后组织为奥氏体基体和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强化了奥氏体基体,冲击韧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41倍,屈服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38倍,抗拉强度是普通高锰钢的1.25倍,耐磨性是普通高锰钢的1.3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3.
1. IntroductionThe high work hardening of austenitic manganese steel may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for this material, but until now its mechanism remains uncertain. Theearly thought is that the hardening results from strain-induced transformation of ac to aor e martensites[1,2], but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has shown that austenitic manganesesteel with Hadfield composition is very stable during plastic strain[3]. Roberts[4] attributedthe strain hardening to deformation twinning…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属耐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8  
李茂林 《铸造》2002,51(9):525-528
综述了国内黑色金属耐磨材料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耐磨合金钢、抗磨白口铸铁等的发展和应用概况;就耐磨材料的生产和用户对耐磨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艺试验,力学性能检验以及光镜、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湿微分析手段,对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接头的组织形态和冲击韧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接头各区的组织形态和冲击韧性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高锰钢与钢轨钢二次闪光对焊时改善钢轨钢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工艺措施。研究表明,利用过渡材料来实现焊接性差、万分和物理性能相差悬殊的高锰钢与钢轨钢的焊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锰奥氏体钢焊接接头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在熔合线上不同合金元素成线性过渡,其显微组织与母材和焊缝组织相同,均为奥氏体加铁素体,显微硬度分析也证实了这点。说明用Ni-Cr奥氏体钢焊接材料焊接高锰奥氏体钢,可获得性能优良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复合SiC、复合Si3N4和TiN涂层刀具对用于露天煤矿大型拖轮的高锰钢进行了切削加工对比研究,测量了切削温度、后刀面磨损量与切削时间或切削速度的关系曲线,以及刀具前、后刀面显微磨损、破损形貌和化学变化。试验表明,复合SiC是切削高锰钢的较理想的刀具,在切削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均优于TiN涂层刀具和复合Si2N4刀具。  相似文献   

18.
吴化  徐珊珊 《铸造》2008,57(1):66-68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X射线线形分析和性能测试,研究了多元变质处理对高锰钢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变质处理可以显著细化高锰钢奥氏体晶粒和亚晶粒,增大其微观应变和位错密度;由于这几种强化机制的共同作用,致使高锰钢的硬度、耐磨性及实际使用寿命都得到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9.
Influence of manganese on the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austenitic 18.10-CrNi stainless steels The influence of manganese in the range of 0.25 to 1.5 mass-% on the passivation and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ur of unstabilized and Tistabilized austenitic 18/10 CrNi stainless steels is examined by determination of useful characteristical electrochemical dates using potentiodynamical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in H2SO4-acidic and neutral model electrolytes. In the case of Ti-stabilized steels, a trend to an improved ability to passivation and to an increased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signified with increased Mn-content. Thi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austenite stabilizing effect of manganese. In the case of unstabilized steels, a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of the passivation and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ur is observed, if the Mn-content of the steel is increased from less than 0.7 to more than 1.0 mass-%. These observ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viewpoint of segregation of Mn-rich sulfide inclusions in the steel, which are essentially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in the steel.  相似文献   

20.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hardening mechanism of austenitic manganese steel under actual working conditions,the work hardening ability was studied and the microstructures of austenitic manganese steel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