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新疆油田夏盐11井区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产量持续下降,注水开发后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楚,持续稳产能力较差的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及动态监测资料开展了非均质性强油藏不同类型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步挖潜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夏盐11井区剩余油挖潜潜力区可分为3种,Ⅰ类为注采井网不完善控制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高,平均大于45%,油层厚度不小于4.5 m,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挖潜对策为储层改造提高低渗区域的物性;Ⅱ类为井间滞留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高,平均为20%~45%,油层厚度为3.0~4.5 m,主要发育河口坝,挖潜对策为油水井补孔、完善注采井网;Ⅲ类为水淹程度较高型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较低,平均小于20%,油层厚度不超过2 m,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对策为老井补孔和水井分注,同时进行注水井调剖,对低产井进行重复压裂、补孔。该研究可为同类型非均质性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多相流数值试井技术在百口泉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解析试井分析方法对于多相流、多井系统、生产历史、复杂边界、复杂井网和储集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数值试井解释技术的发展,以上问题逐步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油藏注水开发后期,由于流体渗流复杂,难以确定注采井组中油水井之间的压力关系,应用数值试井技术结合动静态分析方法,可定量化的描述区域地层压力及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裂缝性油藏注水井的动态特征,得到更多关于地层和测试井的可靠信息,基于BuckleyLeverrett饱和度分布方程,建立了裂缝性油藏注水井压降试井解释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获得了裂缝性油藏注水井压降试井典型拟合图版。根据压降导数曲线特征,将流动过程划分为7个流动段:井筒储集效应阶段、表皮效应阶段、基质向裂缝窜流阶段、水区径向流阶段、油水两相区响应阶段、总系统径向流阶段和边界响应阶段。油、水黏度差异会导致双对数曲线上翘。建立的试井解释模型可计算注水前缘的位置,分析注水井周围地层信息及边界情况。研究结果对注水井的动态评价、注水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区流体复合注水井试井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注水井试井缺乏考虑含水率、水驱前缘等参数的问题,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结合注水井岩心归一化相渗曲线,油水两相区运用油水两相流渗流理论,建立三区流体复合注水井试井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得到实空间解,绘制了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样板曲线,分析纯水驱前缘、油水两相驱前缘、两相区含水率、两相区含水饱和度等注水油藏重要参数对试井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认识注水油藏的物性参数及注水情况起到重要作用,为注水油藏进一步合理注水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 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 m和250 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七个泉油田1997年开始试注水,2000年进行全面注水开发,到2003年注水效果仍不明显,为了搞清七个泉油田一区块七4—7注水井组油水井连通情况,找出井间存在的大孔道或高渗层,弄清油藏平面与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以便对该区块进行开发方案的措施调整,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2003年九月在该井组进行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是油藏晚期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含水期油藏的渗流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试井技术能求取地层径向渗流参数的特点,结合油藏工程学有关原理,提出了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并在双河油田437块进行了精心的试井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及油水井试井资料的精细解释,研究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油富集带位于井间一定区域。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对于高含水开发后期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新认识,对老油田调整挖潜和三次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武英 《采油工程》2007,(3):19-20,26
利用虚拟井技术实现在数值模拟中表征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数值模拟注水结果接近实际,该技术的研制成功,提高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速度与精度,并且实现了利用数值模拟进行注水井调整方案的优化,扩大了多学科油藏研究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盛志超 《海洋石油》2015,35(4):24-29
平湖八角亭H油藏利用上部天然水层实施了一口自留注水井。由于其无法开展动态监测,笔者尝试通过数值试井技术得到了注水井不同注入条件下对应的生产井典型试井解释特征曲线,并分析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油井实际试井解释曲线特征,从而确定了自流注水井的动态特征。此方法对进一步挖掘试井解释的应用水平和效果、带动数值试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促进作用,也为在常规试井解释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特点,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方向性和时效性的情况下,提出了低渗储层注水井井下关井试井压力响应机理。据此,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井筒储集效应、表皮效应、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建立了低渗储层井下关井奢件下泣水井的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应用Bessel函数、Green函数和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该模型对长度油田注水井进行试井解释实例分析,解释结果与实际资料相吻合,较真实地反映了低渗储层的参数和渗流特征,可为制订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确定,对二次及三次采油是至关重要的,探讨了用产出剖面和注水剖面资料计算剩余油饱和度的, 将分形几何学,地质统计学与流管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利用测井提供的 井点剩余油垂向分布来确定井间或油藏内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实际油藏资料处理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了生产测井资料开辟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配型和非分配型同位素示踪剂,对科尔沁油田包26-30注水开发井组进行了井间示踪生产动态监测,定性给出包26-30井注入水推进方向、速度、井间连通性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解释,定量给出了注采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的综合解释,提出了调整和治理注水开发井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围绕注水开发油藏剩余油分析和挖潜需要,在GD油田注水开发区块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采用水流模拟方法,结合运用多井综合测试和生产数据,建立精细的动态分析模型,确定油水井连通性和油藏内剩余油分布状况,描述优势渗流通道分布。针对储层物性、剩余油分布特点和目前井网条件下的注采对应关系,提出挖潜方案,在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取得理想的地质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五里湾长6油藏自1996年投入开发试验,1997年采用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为主注水开发以来,保持高效开发至今已有14年。2007年综合含水突破20%,进入中含水开发阶段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大,油层普遍见水,平面、剖面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规律日趋复杂,控水稳油形势日益严峻。充分利用动态分析法、沉积相法、剩余油测试技术、数值模拟技术及检查井等多种方法,较为准确地描述了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并对剩余油挖潜技术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价,探索出了符合五里湾长6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的科学方法及挖潜技术,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法尚不能准确反映油藏范围内剩余油 (尤其是可动油 )的真实分布和动态分布。经研究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用注水井及见水油井现代试井解释剩余油分布的两种新方法。对于见水油井 ,利用具有移动流体界面的多区油藏近似的方法 ,建立了见水后油井影响区域内的数学模型 ,并求出了井底压力的解析式。通过分解 ,得到了地层不稳定渗流的影响因子 ,并建立和利用神经网络的逼近映射求取地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针对见水油井区域内的特征 ,推导了相应的饱和度推进方程 ,结合所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得到了见水油井区域内的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并通过实例 ,利用智能化的软件技术验证了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井间示踪法在储层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解释法对井间示踪监测资料进行处理,求解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该方法取解法和数值法的优点优化组合形成,包括:(1)依据数值法确定油层压力分布和流线分布;(2)通过模拟产出浓度和实测产出浓度的自动对照,确定最符合实际地层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方案;(3)利用物质平衡方法确定其他参数;(4)利用解析法提供一个平均值,作为物质平衡方法的基础或参考。对港东油田浅3-9井组的动态资料及剩余油饱和度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评价区块的剩余油分布是有效的,该方法在注水开发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洪军 《钻采工艺》2003,26(3):26-27,31
将水驱油藏考虑为复合油藏,建立了复合水驱油藏中油井试井分析的数学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获得了数学模型的解,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反演方法计算了复合水驱油藏油井的试井分析典型曲线,对典型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渗流特征,文中的研究为水驱油藏中油井的试井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井的试井资料变异严重,压力导数曲线形态变化快,使得开发试井资料解释工作更辊复杂,难度更大。为此,华北油田开发事业部委托华北油田测试公司研制出一套开发试井资料解释专业软件--水驱油藏试井解释软件。该软件适用于关井测压恢的油井和关井测压降的水井的压力资料处理,主要解决多层合采、多层合注井试井资料的分析、多井系统中单井试井受邻近井压力波动影响的试井资料分析,短时试井资料分析、油水两相流试井资料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非均质油藏试井分析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一种基于一般压力导数解(GPDS)的反解法(ISA),通过递归算法计算出地层渗透率分布函数,既适用于渗透率变化较大的油藏,又适用于不出现半对数直线段的压力数据。本方法借助于其它手段同样可得到两相、多层非等厚、平面非均质等情形下的渗透率分布函数;对于试井压力恢复数据,只要对其进行时间校正,也可用此方法;同时,由该方法所得到的递推公式便于实现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求解,若将之应用于数值试井,可改善数值试井的算法,提高计算效率;此外,该方法对于研究剩余油分布、确定生产指数、确定地层压力分布和平均地层压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试井测试资料是油田生产压力动态变化的直接反映,富含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反演分析,可以确定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性和不同时刻的储集层非均质性。提出了改进ISA(Inverse Solution Algorithm)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井筒附近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应用随机模拟技术和井组试井信息,以模拟退火方法为基础,将单井试井信息渗透率分布确定方法与变差函数确定方法有机结合,确定区域储集层渗透率分布。大庆油田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试井信息确定储集层渗透率分布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