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态卫生排水系统通过污染源的分类收集,并进行循环利用,其系统构成具有可持续性.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郝兆奎生态小区生态卫生排水(源分离)系统工程,分析了住宅区生态卫生排水系统的技术特征,同时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住宅区生态卫生排水系统在技术上基本可行.采用费用效益法,当社会折现率为8%时,郝兆奎生态小区生态卫生排水系统经济净现值(ENPV)大于零,项目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定量评价江西省水资源生态安全的状况,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系统动力学法和情景分析法,通过构建江西省水资源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保持现状(JS1)、经济增长(JS2)、节约用水(JS3)、综合发展(JS4)4种发展情景,对现状(1999~2021年)和未来(2022~2050年)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现状年份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缓慢平稳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协调性较好,处于较安全的合理利用水平;未来年份4种发展情景下江西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水资源生态盈余呈下降趋势,除情景JS3外的其余情景均出现了水资源利用不安全的情况。经过比较,情景JS4具有较适中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能够兼顾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保护,是满足江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情景。江西省在未来应采取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保证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管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巧生  李世祥 《中国水利》2005,(13):118-120,145
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而水资源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制度设计的方向性、科学性、合理性.起源于森林等自然资源管理的生态型管理同样可以运用于水资源管理,而且优于其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按照生态型管理的基本原理,首先将水资源管理过程分解为水资源开发行为、工程行为、供水行为、排水行为、废水处理与循环再利用行为等管理单元,再运用生态学规律将这些管理单元以生态产业链的形式联结起来,进行循环经济闭合方式运作,在此基础上以立法的形式将节水与防污确立为每一环节运行的基本原则,并将其纳入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范畴,从而推动水资源的产业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以及节水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节水型社会概念与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中"节水"的概念外延与内涵包括3个方面:一是指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降低水资源的开发、传输、利用和排水过程中的无效损耗,提高有效水分比例;二是一次性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三是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等实现一定耗水量下的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的最大化。从中国水问题及其成因出发,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总结了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数量维度上是高效、在质量维度上是和谐、在时间维度上是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为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水资源管理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既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是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阐述了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基本特征及国内外应用实践,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水资源领域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复合系统协调分析的主要理论与方法,以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为指导,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特点、特征、组成、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及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又对系统之间的冲突与协调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主要冲突与协调,并从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角度探讨了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协调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时空、社会经济、持续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说明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加性.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一人工二元模式下水文循环过程与机制、水-生态-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发展趋势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心研究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大系统、多目标的综合研究,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模型的随机、动态化,由静态分析发展到动态预测,由单一资源承载力研究向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水系统作为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在城市尺度耦合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优化重构是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的核心抓手,是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国家水生态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向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针和核心需求,通过历史视角梳理了城市水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和总结各历史时期城市水系统迭代发展的背景、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未来我国城市水系统创新发展的若干关键任务和要点,为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建议,以满足增进人类福祉和保障水生态安全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也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水资源的安全配置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认为生态水利工程是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绿色农业将成为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服务对象之一。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有效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复杂性。研究得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应遵循的技术路线为:(1)以农产品质量作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于绿色农业的最终目标;(2)减少对水自然循环过程的干扰;(3)减少对耕地的侵占;(4)高度重视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配置潜力与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刘铭璐  郭溪 《人民黄河》2024,(3):98-102+108
农业用水过程中供水、用耗水、排水、纳污环节产生的负效益会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进而影响系统的可持续性。基于农业用水过程中各环节产出的负效益,构建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损失率、社会失稳率、生态负载率为指标,运用能值方法、AHP层次分析法分析了2012—2017年郑州市农业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损耗度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6年郑州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损失率约为0.25%,2017年上升至0.29%;社会失稳率由2012年的21.46%下降到2017年的7.04%;2012—2016年生态负载率基本稳定为11.7%,2017年上升至13.7%;系统损耗度主要受社会失稳率和生态负载率影响,系统损耗度整体呈下降趋势,由轻度不可持续转变为临界不可持续,逐渐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