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干粉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中分子量聚合物高低浓度交替注入,进一步改善注入状况,在保证聚驱开发效果的同时,达到降低聚用量15-20%的目的,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喇嘛甸油田聚合驱可以提高采收率12个百分点以上,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喇嘛甸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发到二类油层,相对于一类油层,二类油层发育较差,聚合物驱效果降低,区块存在注聚后注采能力下降、吸水量降低和注入压力升高的问题,特别是部分注入井出现大规模不吸水问题,本文对不吸水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受油层发育、注聚体系和油层污染影响,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通过压裂、参数优化调整、解堵和气举等措施解决不吸水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庆油田一类油层聚合物驱区块多数已经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聚合物驱的主要开发对象已经由一类油层转向二类油层。二类油层纵向上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相带变化复杂,砂体连通性差,导致开发中的平面矛盾非常突出,注入参数个性化设计、注入方式及跟踪调整技术标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此,大庆油田开展了改善二类油层聚驱效果研究,通过分层注聚、分质分压注聚、合理设计注入参数、交替注入方式等一些列技术措施的实施,改善开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复合离子调剖是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已在一类油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展,二类油层已经成为油田稳产的重要接替层。针对北XXX块二类油层油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注入井注入压力低,视吸水指数高,吸入剖面极度不均匀,井组含水高,为了控制低效无效循环,保证注聚后形成有效聚合物段塞,动用水淹程度较低的中低渗透层,选择油层厚度大、注入压力低、平面、层内矛盾突出的17口注入井进行空白水驱阶段复合离子深度调剖。调剖后吸入剖面得到有效改善,采油井增油降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二类油层工业化聚驱开发,将1m以下油层拓展为聚驱开采对象,在注入中分子量聚合物条件下,0.5-0.9米油层吸水砂岩及有效厚度比例仅达到40%-50%,随着注聚的深入,发育差注入井的注入能力变差,油层动用状况变差,连通井区含水加速回升,阶段提高采收率仅能达到10%左右。因此开展中、低分分子量注入试验,可通过优化段塞组合,优化注聚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油层动用,提高聚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优化布井方式确定合理井网密度一直是油田开发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已投产的聚合物驱区块布井经验表明,聚合物驱布井方式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注入速度和采液速度,决定了注入周期、见效时间、见效程度、接替稳产时机,最终影响采收率提高幅度。因此,合理的布井方式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优选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布井方式为研究目的,分不同井距对研究区块的砂体控制程度、聚合物控制程度进行分析,结合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驱数值模拟,优选出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合理井距范围,最后通过分析对比三套布井方式确定出了喇南中西一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最合理的布井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降低二类油层聚驱成本、提高聚驱效率、改善开发效果上取得新突破,需要深入研究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不同油层可注入的最大聚合物体积;研究了不同聚合物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给出了不同油层条件下最佳注聚体系,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编制、指标预测及注采跟踪调整提供依据,最终提高二类油层聚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A区块2007年11月-2009年10月部署了125m井距二类上返注聚井,2009年10月-2010年6月,为配合二类油层SⅡ10-SⅢ聚合物驱油,A区块水驱油水井大批量封堵工作陆续进行。本次封堵工作借鉴以往封堵原则及完善方法,制定出适合A区块二类油层注聚区水驱注入井的封堵做法,通过对非二类油层加强注水,尽可能的减少了二类油层注聚对水驱油水井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配合二类油层注聚区水驱注入井的封堵原则及具体做法,保证了水驱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9.
室内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后高浓度聚驱仍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为进一步探索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葡Ⅰ1-2油层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试验注入高浓度聚合物0.095PV后油井开始见效,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但随着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目前试验区含水出现回升趋势。文章通过对注采井开发状况分析,结合油层剖面动用状况、射孔情况、连通和发育状况等地质因素研究,分析含水回升原因,对试验区下步综合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二类油层薄差层发育、污水注入体系下聚用量大的问题,在**区块二类油层聚驱**号注入站开展交替注入试验,通过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有效提高区块见效程度。在细化井组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的注入参数设计,在不同段塞、不同阶段开展针对性措施配套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在"十五"初期开展了多个二类油层聚驱矿场试验,喇南一区上返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该实验为基础,紧密结合油层性质,根据实验三年的注采动态变化,探索了二类油层的合理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总结了适合二类油层的综合调整方法,并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为研究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大面积推广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认识三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可行性及各项相关技术,2007年3月在北东块8-182井区开展聚合物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由于三类油层属三角洲内、外前缘相沉积,多发育为表内薄差层和表外储层,具有渗透率低、厚度薄、层数多和相对均质的特点,聚驱注采能力及见效特征与二类油层有很大区别。文章通过对三类油层沉积特征的认识,分析影响聚驱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三类油层聚驱阶段取得的效果及认识。为喇嘛甸油田三类油层注聚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3.
二类油层聚驱区块空白水驱阶段和注聚初期注入困难井较多、经过增产增注措施后仍难以保证注聚效果,注聚后部分井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大、注入能力下降等问题,经综合分析认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一是区块构造复杂、断层发育、注采关系不完善、多向聚驱控制程度低,二是套损治理防控等因素使注入浓度及注入速度难以保证。经过针对性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同类油层后续开发的区块注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已成为渤海SZ36-1油田高效开采主要的稳产、增产支柱技术。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随着聚合物累计注入量的增加,总体注入状况变差,有相当一部分井的注入压力已经接近或达到油层的破裂压力,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技术要求,严重影响了聚驱效果,进而影响正常生产。因此对渤海SZ36-1区块砂岩储层注聚井进行堵塞机理分析和降压增注迫在眉睫。从储层地质潜在伤害分析、聚合物吸附滞留岩心流动伤害、垢样成分分析和高价离子伤害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渤海SZ36-1油田聚合物驱时注聚井堵塞的原因以及堵塞范围,并提出相应的解堵建议,对今后注入困难井措施改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二类油层工业化区块的高效开发,将薄差油层作为聚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在注入中分子量聚合物条件下,油层的动用状况变差,连通井区含水回升速度快,阶段提高采收率低。因此在前期分质注入现场试验中在优化段塞组合,优化注聚参数的前提下,加强分质注入参数配套调整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聚合物与不同油层匹配性,探索注聚中后期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聚驱开发技术已由延缓油田产量递减的支持型技术逐渐转化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支柱型技术,但从目前已停注聚和部分停注聚的一类油层聚驱区块开发效果看,聚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参差不齐。把一类油层聚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一类油层聚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聚合物驱决策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厂已进入二类油层大规模工业化聚驱开发阶段,聚驱区块已增至6个。由于二类油层在发育上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对应关系复杂,注入、产出矛盾较为突出,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大量措施及跟踪调整才能保证二类油层聚驱开发效果。三东南部二类油层聚驱是我厂第一个采用污水体系注入的区块,与清水注入体系对比,在开发过程中有见效晚、低含水稳定期长、聚合物用量高、注入速度快等特点,因此有必要系统总结此类区块的措施和综合调整方法,指导相似区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上返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是继一类油层(葡I1-2油层)五个注聚合物区块后喇嘛甸油田开辟的又一新的注聚推广区块,同时也是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的第一个上返工业区块。在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采收率,利用精细地质技术分析确定在北北块一区开展SⅢ4-10油层上返,并开展高分子几个高浓度聚合物驱。SⅢ4-10油层平面及纵向上非均质比较严重,通过油水井综合调整,努力改善区块的整体开采效果,及时分析总结对其它二类油层上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水聚同驱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这一特性决定了二类油层注聚过程中不可避免同一单元内存在水、聚两驱共存现象,使聚驱潜力难以得到发挥。本文通过对大庆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注聚开发区主要连通关系进行统计得出两大类主要连通关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这两类主要连通关系区域水聚驱接触带不同注入参数组合下的开采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二类油层水聚同驱接触带不同连通关系两边注水区域水驱井与注聚区域注聚井合理的注入强度比;当存在水聚同驱时,水聚区接触带采用“三次加密水井-三次加密油井-聚驱油井-注聚井”的连通关系较好,此时聚驱区域和水驱区域的之间的干扰最小。掌握二类油层水聚同驱开发规律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对提高二类油层开发效果及进一步推广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自1995年第一个聚合物工业性推广区块投产以来,目前已注聚十年。随着聚合物驱开发规模由主力油层向二类油层的逐渐扩大,聚合物驱全过程的开发规律认识也在逐渐深入。采聚浓度是分析聚合物驱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对萨北油田积累的大量采聚浓度资料研究表明,在聚合物驱开发全过程中采聚浓度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着重阐述了萨北油田聚合物驱采聚浓度与综合含水下降速度、综合含水下降幅度、含水低值期持续时间及后续水驱采聚浓度与综合含水的变化特点,对聚合物驱采聚浓度的变化状况做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聚合物驱采聚浓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深入研究和把握采聚浓度变化规律,可以进一步提高聚驱开发的整体效果,而且对后续注聚区块尤其是二类油层的聚驱开发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