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海南产巴西种香蕉果实为试材,通过甜菜碱与热水结合处理,使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条件,测定处理后香蕉果实的冷害发生率与冷害指数,确定出能显著降低香蕉果实冷害的最优处理条件。最优处理条件为:甜菜碱浓度13mmol/L,热水温度51℃,浸泡时间4min。经过(4±1)℃贮藏6d后,混合处理组果实的冷害发生率为10.56%,比对照组降低了65%,并且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处理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热激处理诱导香蕉果实产生抗冷性的机理,利用热激处理(52℃热水浸泡3 min)香蕉果实,之后将香蕉果实置于7℃下贮藏。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检测香蕉果实的挥发物,测定香蕉果实冷害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H+7℃4 h处理组相比,7℃4 h处理组明显降低了丁酸乙酯、己二酮、2,3-丁二酮、甲基丙醛、羟基丙酮、3-甲基丁酸、芳樟醇等19种成分的含量,明显增加了乙醇、三乙胺、2-己醇、戊酮-2,3-二酮、苯乙醛、2-丁酮、3-甲基-3-丁烯-1-醇等30种成分的含量。与对照组和7℃4 h处理组相比,H+7℃4 h处理组明显增加了1-戊醇、糠醇、4-甲基苯酚、2-戊酮等13种组分的含量。根据主成分分析,H+7℃4 h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组分含量比较接近,而与7℃4 h处理组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热激处理能明显减轻7℃冷藏香蕉果实的冷害症状,推测这13种成分含量的迅速增加可能在热处理诱导香蕉抗冷性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0℃冰水混合物不同强度的冷激处理,对香蕉在冷害温度下贮藏的耐冷性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巴西"香蕉为试材,使用0℃的冰水混合物分别冷激15、30、60 min,贮藏于低温(4℃),湿度为85%条件下,并以未处理组作为对照,定期取样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0℃冰水混合物冷激30 min后的香蕉,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上升趋势减缓,同时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保持了果肉的硬度;贮藏结束时,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0.315(P0.05)和15.2%(P0.05),明显降低了香蕉冷害的发生。试验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的耐冷性,降低冷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71-177
为探索热水热激处理减轻黄瓜冷害的最佳处理条件,采用"申青"黄瓜作为试验试材,以电解质外渗率作为冷害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最佳热水热激处理温度37. 5℃,最佳热激时间24 min。黄瓜果实经热激处理后,在温度4℃、湿度85%冷库中贮藏5 d的电解质外渗率实测值为25. 13%,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1. 21%,较未处理黄瓜果实提高了34. 07%,说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该试验优化了热水处理黄瓜果实低温贮藏冷害参数,建立的模型稳定可行,为黄瓜果实抗冷性的提高和冷敏型果蔬冷害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冷激处理对冷藏香蕉果实內源多胺和乙烯的影响及其与冷害的关系。将3℃冷激处理6 h和未经冷激处理的香蕉同时置于(8±0.5)℃下贮藏,定期测定香蕉果实冷害指数、感官品质、内源多胺和乙烯的含量。结果表明:腐胺与乙烯生成存在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随着乙烯生成的增加,亚精胺和精胺含量会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3℃冷激处理6 h可明显降低香蕉果实的腐胺含量和乙烯释放量,并延迟二者峰值的出现,延缓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下降,同时降低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维持果实较好的的贮藏品质,从而减轻香蕉果实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单独处理(Cold plasma treatment,CPT)和结合加湿处理(RH 90%)减轻香蕉果实冷害效果。采用峰-峰值电压20 kV,频率5 kHz介质阻挡(DBD)等离子体放电,每隔24 h对6℃低温环境下的香蕉果实贮藏环境中的气体循环处理1 min,定期取样进行冷害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乙烯含量、CO2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CPT能够减轻香蕉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程度,减缓香蕉果实质量损失。相比对照组极显著(P<0.01)地降低了香蕉果实贮藏包装环境中的乙烯和CO2的含量,从而延缓了香蕉果实在低温刺激下的后熟生理进程,增强了其对不良低温伤害的抗性。且CPT结合加湿处理效果更好,在贮藏第12 d时冷害损伤仍然较轻,失重率比对照组下降49.53%(P<0.01),同时维持较高香蕉果皮硬度。但是两种处理对香蕉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均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为减轻香蕉及热带水果采后冷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坂仔香蕉分别经0℃冷风处理2,3,4,5h,3℃冷风处理4,6,8,10h后,置于(8±0.5)℃冷库中贮藏,贮藏30d后,置于(20±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其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并定期取样测定3℃冷激处理6h的香蕉果实在(8±0.5)℃贮藏期间抗冷性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冷激处理6h能显著降低冷害指数,提高后熟品质且延长货架期。此外,3℃冷激处理6h还延缓了香蕉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试验证明:3℃冷激处理6h不仅可以有效保持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延长货架期,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在低温贮藏期间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3℃冷激处理对冷藏香蕉果实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的影响及相关生理机理。用3℃冷激处理香蕉6 h后置于(8±0.5)℃下贮藏,以不经过冷激处理直接置于(8±0.5)℃的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香蕉果实(8±0.5)℃贮藏期间的冷害指数、细胞膜透性、脂氧合酶活性和膜脂脂肪酸组分。贮藏30 d后置于(20±0.5)℃恒温箱中催熟,观察冷害症状和后熟情况。结果表明:香蕉果肉中含有8种脂肪酸,分别为十三烷酸、十七烷酸、顺-10-十七碳烯酸、反亚油酸、亚油酸、花生酸、γ-亚麻酸和α-亚麻酸。3℃冷激处理6 h能够降低香蕉果实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脂氧合酶活性以及十三烷酸、十七烷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效地抑制顺-10-十七碳烯酸、反亚油酸、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下降,维持较高的膜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和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从而增强香蕉果实的抗冷性,减少冷害的发生并提高香蕉果实的后熟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有效氯浓度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对香蕉耐冷性的影响,以"巴西"香蕉为试材,分别使用(0±2)℃、ORP(1150±10)m V、有效氯浓度8%,(0±2)℃、ORP(1160±10)m V、有效氯浓度12%和(0±2)℃、ORP(1170±10)m V、有效氯浓度15%的3种功能水冷激处理0.5 h(以蒸馏水冷激处理为对照),贮藏在(4±1)℃、湿度85%条件下,研究不同有效氯浓度功能水冷激对香蕉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氯浓度为8%的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后的香蕉在冷害温度下,冷害发生指数显著降低,硬度变化显著减缓,自由基清除酶SOD、POD、CA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减缓了香蕉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的上升。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为8%的电生功能水冷激处理对香蕉耐冷性有一定诱导作用,进而延缓低温下香蕉冷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瑜  金鹏  黄玉平  单体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6,37(10):226-231
以“解放钟”枇杷果实为试材,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不同的热水处理温度(40、45、50 ℃)、时间(5、10、15 min)以及不同浓度甜菜碱(5、10、15 mmol/L)对1 ℃冷藏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枇杷果实果心褐变指数、出汁率和硬度的测定,建立这3 个响应值的二次多项模型,分析其拟合度,并进行验证分析,同时利用模型的响应面对影响枇杷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甜菜碱结合热处理降低采后枇杷冷害的最优条件为:处理温度44.36 ℃、时间9.14 min、甜菜碱浓度10.65 mmol/L。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处理组褐变指数、出汁率、硬度分别为23.66%、58.91%、2.66 N,能有效抑制枇杷果实冷害症状,保持较好品质,且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处理。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漳州"坂仔"香蕉为试材,观察不同成熟度的香蕉果实在(8±0.5)℃贮藏期间出现的冷害程度及后熟情况,并测定香蕉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生理指标。试验研究表明70%,80%和90%成熟的香蕉果实具有较好的抗冷性,其冷害指数显著低于60%成熟的。但90%成熟的香蕉果实因成熟度较高,催熟后品质迅速下降、并出现腐烂现象,使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明显降低;70%和80%成熟的香蕉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缓慢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平稳增加,能较好的维持香蕉果皮的L*值和延缓香蕉果皮细胞膜透性上升,且能正常后熟,未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同时还保持了果实的正常品质和风味,体现出较高的商品价值;而60%成熟的香蕉果实因成熟度过低,果实中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和抗冷性极差,冷害程度最为严重,不能正常后熟,完全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12.
以‘红阳’猕猴桃果实为试材,研究贮前3 种不同温度((35±1)、(45±1)、(55±1) ℃)热水
处理10 min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的影响。结果表明:(35±1) ℃和(45±1) ℃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红
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率和冷害指数,显著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和抑制相对细胞膜透性的增加,有效
地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保持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并在贮藏末期保持较好
的果实品质。(55±1) ℃热水处理加重了‘红阳’猕猴桃果实的冷害,并产生了与前两个热水处理相反的生理效
应。3 种不同温度热水处理中,(45±1)℃热处理10 min对控制‘红阳’猕猴桃果实冷害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懿  侯媛媛  马钰晴  朱璇  郑永华  金鹏 《食品科学》2021,42(13):158-165
以‘湖景蜜露’桃果实为试材,采用10 mmol/L甘氨酸甜菜碱浸泡处理,分析甘氨酸甜菜碱处理对(0±1)℃贮藏桃果实冷害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甜菜碱处理能显著抑制桃果实冷害的发生,延缓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的增加,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以及PpAPX、PpGR、PpMDHAR和PpDHAR基因的表达水平,维持较高的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比例。结论:外源甘氨酸甜菜碱处理能通过调节AsA-GSH循环系统,有效清除桃果实中过量积累的过氧化氢,缓解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氧化损伤,从而减轻桃果实的冷害症状。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133-139
为探讨不同热水处理时间对冷藏青椒果实抗冷性的作用效果,本试验采用44℃热水处理2、7、12、17、22 min,并以不经过处理的青椒果实设为对照,在贮藏期间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44℃热水处理12 min对比其他各组条件能够显著降低青椒果实的冷害指数,抑制失重率的增加,该组青椒果实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以及GSH的含量在冷藏结束时仍保持在4. 21 U/(g·min)、15. 64 U/mg和0. 77μmol/g的水平。并且该组青椒果实的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始终低于其他各组。热处理能够抑制膜脂过氧化反应进程,调控冷藏青椒果实的品质和活性氧代谢,研究结果为采后青椒果实的贮前处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了冷激(0℃冰水混合物)、甜菜碱(10 mmol/L)以及二者结合(含有10 mmol/L甜菜碱的0℃冰水混合物)3种处理方式对西葫芦低温((4±1)℃)贮藏期间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和能量代谢相关酶活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西葫芦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减缓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和a*、b*值的增加,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Ca2+-ATPase、H+-ATPase、琥珀酸脱氢酶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延缓ATP和ADP含量的下降,抑制AMP含量的上升,使西葫芦在贮藏期间维持较高的能荷水平。综上,冷激、甜菜碱以及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均能有效抑制西葫芦冷害的发生,其中以冷激结合甜菜碱处理的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来维持果实内较高的能荷水平,从而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冷激结合甜菜碱复合处理在西葫芦低温贮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腐胺增强香蕉果实低温耐受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腐胺在采后香蕉果实低温耐受性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外源施加的方式,研究腐胺对采后香蕉果实的低温耐受表型、冷害指数、细胞膜完整性、膜脂过氧化程度、脂肪氧化酶活性及内源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腐胺能够增强采后香蕉果实的低温耐受性,其中以5 mmol/L的效果最好。5 mmol/L的腐胺显著降低了7℃环境下香蕉的冷害指数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一氧化氮专一性清除剂抑制了腐胺对冷害指数的降低。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为:抑制了由低温导致的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升高,表明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在腐胺增强采后香蕉果实的低温耐受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抗冷性,从而减轻冷害。该实验以西葫芦为原料,将西葫芦在45℃及35℃热水中分别浸泡5 min及10 min,以室温(20±2)℃下未经热水处理的西葫芦为对照,测定西葫芦果实在4℃低温下,不同贮藏时间(0、3、6、9、12、15 d)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及冷害指数等抗冷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热水处理显著增加了西葫芦果实可溶性糖含量(p0.05),诱导果实在贮藏初期(0~3 d)H_2O_2含量短暂增加,而显著减少贮藏中后期(6~15 d)H_2O_2含量的积累(p0.05),激发贮藏前期(0~6 d)CAT和SOD活性的升高,减轻贮藏后期(9~15 d)的活性下降,尤其是POD活性在贮藏中后期(6~15 d)显著升高(p0.01),降低了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减少冷害指数的上升(6~15 d)(p0.05),从而说明热水处理诱导西葫芦果实低温逆境下的抗冷性,有效减轻冷害,本实验中35℃热水处理10 min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赵云峰  郑瑞生 《食品科学》2010,31(10):321-325
研究冷害对茄子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阐明冷害温度下茄子果实品质劣变的规律。茄子采后分别于冷害温度[(40 ± 1)℃,简称4℃]和非冷害温度[(13 ± 1)℃,简称13℃]贮藏10d,定期测定贮藏期间两组的品质变化。结果显示,4℃条件下茄子果实在第4 天表面出现轻微褐变,随后日趋严重,而在13℃条件下的果实10d 内未发生冷害症状。冷害会加速茄子采后失重率和膜透性的上升,促进叶绿素、可滴定酸(TA)和VC 含量下降,促进贮藏中、后期(4~10d)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可见,冷害会促进茄子采后贮藏品质的劣变,降低茄子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采后李果实抗冷能力的影响及其与乙烯信号的关系。本试验以采后中熟期"布朗"李果实为材料,分别对其进行1.0 mmol/L SA、1.0 μL/L 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1.0 mmol/L SA结合1.0 μL/L 1-MCP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分析以上处理对李果实在4℃贮藏条件下冷害发生率、冷害指数、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细胞膜渗透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处理显著降低李果实的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P<0.05),并推迟POD和PPO活性上升,延缓果肉褐变,减轻果实冷害现象,显著提高果实中SOD和CAT(P<0.05),维持较低水平的细胞膜渗透率和MDA含量,对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还发现:SA结合1-MCP处理显著抑制贮藏中期果实的冷害发生(P<0.05),但冷害积累速度高于SA处理,1-MCP处理加速了果实的冷害积累。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外源SA处理能够增强李果实采后的抗冷性,乙烯信号参与了该作用过程,但并非依赖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检测柰李果实内源激素IAA、GA3、ABA、ZR,通过比较不同热激处理对柰李果实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冷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初步探讨了各处理在冷藏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规律及其与抗冷性的影响。通过对柰李贮藏冷害发生率(70d)和四种内源激素含量(0d)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这四种激素的含量与冷害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其回归方程为冷害发生率%(冷藏70d)=30.567-1.057IAA-116.08ABA-0.907ZR-0.1836GA3。一定的热处理能诱导柰李的抗冷性,可以推迟冷害的发生,减轻冷藏过程中柰李的冷害发生率。热处理温度为36℃,处理时间为4h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