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腌制时间对牦牛肉食用品质的影响,对成熟14d的甘南牦牛臂肌四头肌和背最长肌在腌制过程中与食用品质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在同等条件下以没有腌制的设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所有对照组的结果均表现为异均不显著,72h的腌制显著降低了臂肌四头肌的红色度a*(p<0.05),而24h的腌制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的亮度L*(p<0.05),但腌制时间对臂肌四头肌和背最长肌的黄色度b*影响均不显著。腌制过程中pH先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此外,经过72h的腌制,臂肌四头肌的持水力和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而背最长肌的持水力和剪切力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腌制会提高臂肌四头肌嫩度,并且降低臂肌四头肌的持水力,但对背最长肌的食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途运输所产生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指标的影响,选取12 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运输组(运输距离>600 km)和对照组(未运输组),对其冷却排酸成熟72 h后背最长肌、半腱肌和冈上肌的pH值、色差值、持水力和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西门塔尔牛肌肉宰后pH72 h值显著升高(P<0.05),冈上肌极显著升高(P<0.01);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显著增大(P<0.05或P<0.01),但半腱肌的滴水损失率、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在长途运输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后3 个部位肉的剪切力增大,亮度值(L*)极显著降低(P<0.01),红度值(a*)和黄度值(b*)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变化,b*仅在背最长肌中显著增大;长途运输后,除a*和b*之外,冈上肌的其他质量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或P<0.01)。运输应激对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其品质,对不同部位肉的影响不同,其中冈上肌的变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3.
冷藏时间和温度影响猪肉的品质。以宰后24 h的猪背最长肌为原料,主要研究不同冷藏时间(0,12,24,36和48 h)和温度(0℃,4℃和8℃)对p H、色差、冷藏损失、蒸煮损失和剪切力的影响。在相同冷藏时间下,猪背最长肌的p H、冷藏损失、蒸煮损失均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剪切力显著下降(p0.05)。在4℃冷藏48 h时,L*值最大为52.56。在相同温度下冷藏48 h,猪背最长肌的p H、冷藏损失、蒸煮损失最大,但剪切力最小。综上所述,在0℃,36 h与4℃,24 h的条件内均有利于保持猪背最长肌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18头舍饲育肥牦牛的背阔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背最长肌、臀股二头肌、半腱肌6个部位的肌肉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常规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及食用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牦牛不同肌肉部位的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各部位除蛋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指标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其中背阔肌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部位(P<0.05);从矿物质元素来看,背阔肌的Ca、Na含量较其它部位高,半腱肌的K、Mg含量较高,臂三头肌的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从肉的食用品质上来看,腰大肌及背最长肌嫩度较好,臀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的持水力较其它部位强。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肌肉在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综合看来,背最长肌的肉质较好,其次为臀股二头肌,为今后肉块分割增值技术及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宰后48 h的猪半腱肌,注射占肉重5%、浓度分别为0和300mmol/L的CaCl2溶液,放在4℃左右条件下冷藏72 h后,测定其剪切力、煮熟率、pH和总色素,以此分析CaCl2处理对猪半腱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CaCl2能显著降低猪半腱肌的剪切力(P<0.05),但对煮熟率、pH和总色素影响均不显著(P>0.05).可见,注射CaCl2能通过改善猪半腱肌的嫩度而提高其品质,而对系水力、pH和色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陕北横山羊肉宰后48 h内,不同部位肉块嫩度、持水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在宰后4、8、12、24、48 h取背最长肌(HQ)和腹部肌肉(LQ),测定了剪切力、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聚合情况。随着宰后时间延长,两类肉样剪切力在4~8 h显著增大(p0.05),12 h之后显著减小(p0.05);肉样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肌浆蛋白溶解度均显著增加(p0.05);肉样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4~12 h显著减小(p0.05)而12 h之后逐渐增加(p0.05)。在宰后过程中,HQ肉样剪切力、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小于LQ肉样(p0.05),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LQ组(p0.05);在宰后12 h内,HQ肉样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低于LQ组(p0.05),但20 h之后反超且显著高于LQ组(p0.05)。两类肉样肌原纤维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与溶解度变化趋势一致。宰后2 d内,横山羊肉的嫩度逐渐趋于嫩化,持水性减弱,稳定性减弱;背最长肌羊肉较低品质肉的嫩度和持水性较优、蛋白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冷藏时间对冷却猪背最长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宰后24 h的猪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研究4 ℃条件下冷藏0、12、24、36、48 h对猪背最长肌pH值、色 差、冷藏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和水分迁移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猪背最长肌的pH 值、黄度值(b*)、冷藏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显著提高(P<0.05);亮度值(L*)和红度值(a*)在冷藏24 h 内差异不显著(P>0.05);冷藏48 h时,猪背最长肌的pH值、L*、b*、冷藏损失和蒸煮损失最大,剪切力最小; 低场核磁共振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T2b、T21和T22起始弛豫时间显著延长(P<0.05),T21的峰面积比例 降低,T22的峰面积比例增加。综上所述,4 ℃条件下冷藏24 h以内有利于保持猪背最长肌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秦川牛宰后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宰后牛肉肉色变化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排酸成熟7d牛肉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pH值、剪切力、持水力及蒸煮损失率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排酸过程中牛肉亮度值(L*)和红度值(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缓慢上升;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xyMb)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eoxyMb)相对含量先上升,5d后缓慢下降;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相对含量逐渐上升;pH值先降低,5d后回升;持水力和剪切力逐渐减小;蒸煮损失率先呈上升趋势,7d后下降;L*与Deoxy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xyMb相对含量与Met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etMb相对含量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持水力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Oxy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和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Met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2×2析因设计研究了低压电刺激和冷却方式对猪肉品质特性,包括背最长肌温度、pH、肉汁损失、煮制损失和剪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电刺激加快猪背最长肌pH下降,增大剪切力,对持水性有不利影响;二阶段冷却加快猪背最长肌温度下降,减缓pH的下降速率,显著降低肉汁损失,对剪切力没有显著影响。回归分析表明,煮制损失最能反映猪肉剪切力。采用二阶段冷却或低压电刺激配合二阶段冷却工艺可以保持良好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2×2析因设计研究了低压电刺激和冷却方式对猪肉品质特性,包括背最长肌温度、pH、肉汁损失、煮制损失和剪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电刺激加快猪背最长肌pH下降,增大剪切力,对持水性有不利影响;二阶段冷却加快猪背最长肌温度下降,减缓pH的下降速率,显著降低肉汁损失,对剪切力没有显著影响。回归分析表明,煮制损失最能反映猪肉剪切力。采用二阶段冷却或低压电刺激配合二阶段冷却工艺可以保持良好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部位小尾寒羊的食用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小尾寒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为原料,对比分析3个部位的色差、p H、蒸煮损失率、嫩度、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色差、嫩度、p H等食用指标差异显著(p0.05),而蒸煮损失率、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大部分的脂肪酸在部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臂三头肌的U∶S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p0.05),以其作为评价指标,其臂三头肌部位的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排酸方式对巴美肉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机选择相同饲养条件下的巴美肉羊,以非吊挂排酸和吊挂排酸两种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分别测定其不同部位0.5~48h pH值的变化规律和24~72h剪切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非吊挂排酸羊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均在宰后6h或8h的pH值显著小于吊挂排酸羊(P〈0.05)。非吊挂排酸羊在不同时间pH值没出现显著下降,吊挂排酸羊在不同时间pH值易出现显著下降。通过对巴美肉羊宰后24~72h时间内指定部位肌肉剪切力变化规律得出吊挂排酸羊3个指定部位剪切力总体要比非吊挂排酸羊剪切力低。在吊挂排酸方式下背最长肌剪切力最易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马肉不同部位嫩度变化的影响。将宰后马肉的臀肌、肩肌和背最长肌在15、4、-18℃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贮藏24h后,分析测定其水分、脂肪、胶原蛋白和剪切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臀肌和肩肌的剪切力值均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臀肌的剪切力值与胶原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肩肌剪切力值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背最长肌剪切力值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与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5、4、-18℃下,3个部位的剪切力值与蒸煮损失呈负相关,与脂肪含量、系水力呈正相关。肩肌和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值与pH呈负相关,而臀肌相反。15、4、-18℃下马肉3个部位肌肉的各项指标不能统一达到相对最佳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木瓜蛋白酶对马肉(半腱肌)p H、色泽、保水性、感官评价等食用品质和MFI值、剪切力、胶原蛋白等理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添加不等量的木瓜蛋白酶,马肉的p H下降速度更快;木瓜蛋白酶会使L值和a值降低,对b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木瓜蛋白酶对马肉的系水力和蒸煮损失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木瓜蛋白酶的添加量在15U/g左右时,系水力较大,蒸煮损失率较小;剪切力值会随着木瓜蛋白酶添加量的不断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MFI值会明显升高(P0.01);总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不显著(P0.05),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1).木瓜蛋白酶对嫩度和咀嚼性的影响极显著(P0.01),木瓜蛋白酶的添加量越大,马肉的嫩度和咀嚼性评分值越高,风味的变化不明显,消费者更喜欢嫩度好、易咀嚼的马肉。这说明添加木瓜蛋白酶可以提高马肉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肉类研究》2015,(6):5-10
为研究补饲和放养牦牛肉品质及肌肉微观结构的差异,选取青海省海北州天然放养的12头牦牛,随机分为补饲组和放养组,屠宰后分别取2组牦牛的冈上肌、背阔肌和半腱肌,并对其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补饲牦牛背阔肌和半腱肌的亮度(L*值)分别较放养牦牛高1.09和2.99,3个部位肉的p H值、持水力和剪切力均低于放养牦牛,每个部位肉的脂肪含量较放养牦牛高42%以上,且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肌纤维膜厚度、Ⅰ带和A带均极显著低于放养牦牛(P<0.01),但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放养牦牛?(P<0.01)。提示,补饲牦牛肉的肉色较好,肌纤维较细,嫩度好,但是持水力较差,脂肪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选择5月龄体重相近(30.58±3.34)kg的巴尔虎羊、短尾羊与杜湖羊公羊(n=10)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其屠宰性能,背最长肌、臂三头肌与股二头肌的食用品质与营养成分,研究不同品种肉羊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杜湖羊的屠宰率和净肉率、背最长肌的红度值(a*)和灰分含量、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脂肪含量显著大于巴尔虎羊(p0.05),巴尔虎羊背最长肌的嫩度和灰分含量、臂三头肌的蒸煮损失率显著大于短尾羊(p0.05),杜湖羊背最长肌的糖原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胴体深反之(p0.05),短尾羊3个肌肉部位的亮度值(L*),背最长肌与股二头肌的黄度值(b*)和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分别显著小于其他两个品种(p0.05),特别是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花生四烯酸(arochidonic acid,AR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含量。综上所述,3个品种肉羊在屠宰性能、食用品质和营养成分方面各有优劣,即杜湖羊的产肉性能和肌肉色泽较好,肌内脂肪和肌糖原含量较高;短尾羊肌肉蒸煮损失较低,而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较高;巴尔虎羊肌肉的嫩度较好,但矿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选择5月龄巴寒杂交二代10只,与同月龄的小尾寒羊、苏尼特羊作对比,分别测定并计算其屠宰性能(屠宰率和净肉率),同时取巴寒杂交二代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三个部位,分别测定其色泽、嫩度、p H、熟肉率以及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确定食用最佳部位。结果表明:巴寒杂交二代在屠宰性能上优于小尾寒羊、苏尼特羊;其屠宰率显著大于苏尼特羊,净肉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巴寒杂交二代背最长肌部位的色泽、嫩度、蒸煮损失率等食用品质指标较其他部位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背最长肌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股二头肌、臂三头肌。其脂肪酸分布合理,以脂肪酸作为评价指标,其背最长肌部位的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选择5月龄巴寒杂交二代10只,与同月龄的小尾寒羊、苏尼特羊作对比,分别测定并计算其屠宰性能(屠宰率和净肉率),同时取巴寒杂交二代羊的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臂三头肌三个部位,分别测定其色泽、嫩度、p H、熟肉率以及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确定食用最佳部位。结果表明:巴寒杂交二代在屠宰性能上优于小尾寒羊、苏尼特羊;其屠宰率显著大于苏尼特羊,净肉率显著大于小尾寒羊(p<0.05)。巴寒杂交二代背最长肌部位的色泽、嫩度、蒸煮损失率等食用品质指标较其他部位有一定的优势,并且背最长肌部位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股二头肌、臂三头肌。其脂肪酸分布合理,以脂肪酸作为评价指标,其背最长肌部位的肉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20只小尾寒羊胴体按试验设计劈半后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两段式冷却(温度-13℃~-15℃、时间2 h,风速3 m/s,随后转入常规冷却间至24 h)和常规冷却(温度0℃~4℃、时间24 h)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羊背最长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式冷却处理加快了羊胴体温度下降速率,延缓了p H下降速率,显著降低了羊胴体冷却损失,使剪切力值增大,对宰后24 h的肉色、蒸煮损失和汁液损失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选择5月龄苏尼特羊各5只,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三个部位,分别测定其色泽、嫩度、pH、熟肉率以及脂肪酸含量并进行比较,确定最佳部位。结果表明背最长肌色差优于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显著小于肱二头肌和臂三头肌(p0.05);背最长肌的嫩度显著小于股二头肌,与臂三头肌没有显著性差异;苏尼特羊三个部位的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不大,背最长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高于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因此,苏尼特羊的背最长肌肉质较好,脂肪酸分布合理,为最佳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