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十二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延迟焦化装置仿真数学模型的建模思想,并分别对各个反应装置建立数学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装置的实际生产数据非常接近,可以用于对延迟焦化过程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圆柱齿轮在CATIA环境下建模过程中涉及到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CATIA软件以不同方法建模,使用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并且通过MSC—Simdesigner将虚拟装配模型导入ADAMS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比较了各个建模技术特点,通过对齿轮啮合力大小及转速等相关动力学分析,得到一种合理的圆柱齿轮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3.
锤式破碎机可重用的动态仿真和数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在数字化设计的大背景下,以锤式破碎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数字样机可重用的建模、动态仿真和数字化分析.建立了锤式破碎机的几何模型和动力学仿真模型.提出了基于ANSYS和ADAMS联合仿真分析平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实现了多体动力学软件与有限元软件结合的模式.为了提高精度,在动力学分析中,考虑多刚体动力学和多柔体动力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ANSYS/APDL对锤式破碎机关键零部件进行参数化建模,利用联合仿真分析平台,实现瞬态动力学求解,得到分析结果,指导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4.
针对立方体机器人自平衡控制问题,对其以棱边为支点的动力学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所设计的立方体机器人样机为具体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和凯恩方法建立起相应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建模结果和数值仿真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建立的模型设计了平衡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立方体机器人样机控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再次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立方体机器人的平衡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Simulink和SimMechanics环境下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进行充分验证和分析,并提高建模与分析的效率,提出在Simulink和SimMechanics环境下进行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的计算机辅助方法.将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描述为单个刚体,采用凯恩方法建立其单刚体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铰点空间控制策略的经典PID控制器,并在Simulink和SimMechanics这2种环境下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仿真,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响应完全一致,说明了在Simulink和SimMechanics 2种环境下的动力学模型都是正确的,并且所提出的方法也可应用于所有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应用于折叠机翼变体飞机动力学建模的方法,考虑变体飞机为一个完整的多刚体系统,建立了能够完整描述变形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针对对称变形和非对称变形进行了变体飞机的动态变量特性分析,并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建立了非线性数值仿真模型.以某型折叠机翼变体飞机为算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建模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3-RRRT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其正向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种3-RRRT新型高速搬运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正向动力学求解方法,以多体系统理论和Kane方法建立了该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运用违约修正约束稳定法对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Matlab软件平台进行了动力学正向求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此数值积分方法速度快、精度高,适合于3-RRRT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正向求解.  相似文献   

8.
液压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ebrouck建模方法,建立了液压减振器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频率和温度等因素对减振器阻尼力的影响.使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利用某型号ATV(all terrain vehicle)右后减振器试验数据对活塞阀特性参数进行了辨识,模型计算值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将该减振器动力学模型以S-function的形式集成到CarsimTM的某E-class整车模型中,在扫频路面和双移线工况下研究了减振器动力学模型和速度-阻尼力曲线模型对车辆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车辆制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和ABS工作规律的分析,建立了适合于计算机仿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本文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本原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对PID控制进行了建模。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各个模型的仿真模块,仿真实验得到车速、轮速滑移率、制动距离曲线,并将仿真结果与无ABS作用时的制动结果比较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且算法简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某超高速磨削机床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软件Pro/E对超高速磨削机床进行了CAD建模,利用吉村允孝积分法确定结合部参数,建立结合部动力学模型.利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了超高速磨床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模态分析和实验来检验有限元模型,为研究超高速磨床的动态特性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复杂反应体系集总动力学方法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集总方法在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和催化裂解复杂反应体系中的应用,并结合建立大庆重质原料蒸汽热裂解集总动力学模型的经验,提出了用集总方法建立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模型具体方法的几点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分析的有效方法,集总理论及其在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报道。为此,对精确集总、近似集总及集总的选择等集总理论研究概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指出了集总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集总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及主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集总理论在复杂反应体系动力学分析中应用的范例,分别介绍了两种集总处理方法———离散集总和连续集总方法在催化裂化和石脑油水蒸气转化反应体系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按照集总理论的指导原则 ,从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出发 ,提出了包含 17个集总组分的催化重整反应网络 ,将重整物料按分子大小集总为C6、C7、C8和C+ 9,每一个碳数的化合物又划分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4个集总 ,裂化产物C-5作为一个集总。集总组分与组分之间主要发生烷烃脱氢环化、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烷烃异构化和加氢裂化反应 ,简化了一些发生几率小或对过程影响小的反应 ,如芳香烃和环烷烃的开环裂化反应、C-5组分的二次裂化反应等。以此反应网络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比较简单实用 ,能更好地预测产品的芳烃产率分布和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14.
催化重整反应器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mith模型对某厂工业重整装置进行模拟,建立轴向和径向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利用实际生产操作数据对Smith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动力学参数优化后,模拟结果与实际操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可再生生物质制氢是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涉及到化学制氢和生物制氢.生物质化学制氢技术包括生物质气化、热解、超临界转化等常规热化学法制氢和生物质解聚液相产物的蒸汽重整、水相重整、自热重整和光催化重整制氢等技术.对以上生物质制氢方法进行了综述,对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催化剂使用、技术经济性及各自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类整理与比较.认为生物质气化制氢及热解制氢技术的发展较成熟,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但是制氢的选择性和产氢率不高;生物质液相产物催化重整制氢技术更适合较大规模的集中制氢,转化率和产氢率高,但技术途径复杂.对生物质制氢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二维稳态多组分传输反应的模型,对平板微反应器中Rh催化剂涂层上甲烷-干、湿空气催化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采用湿空气时反应通道长度和高度对重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速度低于2 m/s时,采用湿空气可提高甲烷转化率和产氢率,反应器出口的温度降低以及减少积碳的发生;采用湿空气时,反应通道长度增大,甲烷的转化率提高,出口氢气含量增大,出口温度相应地降低;反应通道高度增大,甲烷的转化率降低,出口氢气的含量减少,出口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氧化铝担载的铂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Pt3 ( μ2 -CO) 3 ( PPh3 ) 4 和 [Pt3 ( CO) 6 ]5[N( C2 H5) 4 ]2 (分别标记为 Pt3 和 Pt15)催化正庚烷转化反应的性能 ,并与常规铂催化剂 (标记 Pt1)在相似条件下的催化行为进行比较。正庚烷转化反应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内进行 ,转速 1 1 0 0 r· min- 1,催化剂装量 3 m L ,反应产物的出口与气相色谱仪相连 ,由计算机控制进行全程分析。反应条件为 50 0℃ ,1 .2 MPa,V( H2 )∶V( n-C7) =1 0 0 0∶ 1 ,空速为 3 .0 h- 1,测定催化剂的性能。再将压力由 1 .2 MPa降至 0 .4MPa,V( H2 )∶ V( n-C7) =70 0∶ 1 ,空速为 3 .0 h- 1初步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测定数据表明 ,Pt3 和 Pt15的反应活性、异构化选择性和稳定性均高于常规铂催化剂 Pt1,Pt3 的活性和异构化选择性优于 Pt15。所得结论对于工业过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在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于该反应的典型催化剂,其中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等。重点关注了一类新型的催化材料,过渡金属碳化物在反应中的一些催化特性。同时展望了未来催化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催化重整装置重整反应器动态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和反应动力学原理, 建立了适合催化重整装置重整反应器的动态数学模型。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所建立模型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的动态特性, 可用于炼油厂铂重整装置的开工、停工、正常操作及事故处理的动态模拟和仿真培训。  相似文献   

20.
An innovative Internall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Membrane Reactor (ICFBMR) was designed and operated for ultra-pur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atural gas. The reactor includes internal catalyst solids circulation for conveying heat between a reforming zone and an oxidation zone. In the reforming zone, catalyst particles are transported upwards by reactant gas where steam reforming reactions are taking place and hydrogen is permeating through the membrane surfaces. Air is injected into the oxidation zone to generate heat which is carried by catalyst particles to the reforming zone supporting the endothermic steam reforming reactio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rocess is introduced: cold model test,pilot plant and industrial demonstration unit. The process flow diagram and key components of each unit are described.The ICFBMR proces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improved performance relative to conventional SMR fixed-bed tubular reac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