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三峡电站蓄水前后下游宜昌站水位变化过程,自然状态下枯水期日流量及水位均较为稳定,水位变幅很小.三峡建库后,改变了下游河段的来水来沙过程,日内水位变化频繁,日最低水位更低,低水位时间延长,影响航运、防洪、灌溉及滩地利用等.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后,葛洲坝下游河道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出现冲刷下切,枯水期宜昌水位会进一步下降,日调节下低水位时间明显增多.当三峡库水位进一步抬高后,宜昌站日内水位变幅将进一步增大,日调节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完工后,库区蓄水形成了水库,而水库的调节改变了宜昌站基本水尺断面的水位时间变化和行进规律。利用三峡水利枢纽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出库控制站——宜昌站收集的2003~2016年观测资料成果,分析研究了三峡水利枢纽蓄水后宜昌站的水位特性。针对其变化特性提出了测验工作中的应对措施,确保以最优的方案提取能控制全年水位变化过程的控制点水位与时段水位,做好水文整编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由于库区泥沙淤积,清水下泄,下游河道必然受到影响。通过对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水文测站多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主要控制站宜昌、枝城、沙市、监利的断面面积及低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受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影响,荆江河段尤其是枝城、沙市站断面下切较大,低水水位流量关系线下移,同流量级下水位降低;宜昌站由于前期受葛洲坝工程影响,断面已基本稳定,受三峡工程运行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城陵矶与长沙水位的关系,通过建立洞庭湖城陵矶站不同水位与湘江长沙站水位流量相关关系,分析城陵矶站对长沙水位的影响.根据MIKE11水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枯水期长江干流宜昌站、湘江湘潭站不同来水条件下城陵矶、长沙水位及其相关关系,进而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期不同因素对长沙站水位的影响情况,认为在2008...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156 m蓄水宜昌站水文特性与水情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1997年7月完成大江截流,2002年11月完成导流明渠截流,2003年5月25日开始关闸蓄水,形成库区.6月10日坝前水位蓄至围堰发电期水位135 m.2006年9月20日三峡水库再次蓄水,至2006年10月27日达到156 m蓄水高程.由于三峡水库属于年调节水库,该水库与葛洲坝水库联合调度对下游控制站宜昌站水沙特性变化有明显影响.对三峡大坝156 m蓄水后宜昌站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三峡水文局水情预报方案,实践表明,目前三峡水文局采用的水情预报方法预报精度较高,预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秦智伟  陈玺 《人民长江》2018,49(23):10-15
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水库清水下泄对坝下游河道造成了明显冲刷,同时枯水期水库向下游补水,提高了坝下游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善了下游供水形势。根据坝下游干流沿程宜昌、枝城、沙市、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大断面等资料以及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分析了三峡水库建成运行以来沿程各站枯水期水位流量关系变化,旨在定量研究三峡水库枯季补水和清水下泄对河道的冲刷作用及对三峡坝址下游沿程水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宜昌-汉口河段各控制站在不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枯水期综合考虑补水和冲刷作用后,不同月份沿程各站水位有升有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文站水流特性,以宜昌站为例,利用蓄水后多年实测资料,分析宜昌站水位特性和洪水特性。结果表明:水位波动性增强,同流量级下水位降低,历年最高水位下降、最低水位抬高,中低水位持续时间增长;中低水位流量呈现日周期变化,年最小流量有增大趋势,并逐渐稳定在6 000 m3/s左右,年最大流量因三峡水库调蓄得到控制,峰顶持续时间变长,年内水量变化为枯期增加、汛期减少,中低水位-流量关系呈多条单一线变化趋势。因此,根据现有水流特性变化,需调整水位和流量资料收集方式,以满足整编需要。  相似文献   

8.
三峡初期蓄水对典型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游干流最大的骨干工程,蓄水后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明显改变。分析水库运行后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情况,将为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和开展生态保护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帮助。本文选择宜昌站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为典型代表物种,研究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坝下宜昌站生态水文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平均水温上升,多年平均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下降;非汛期的水温以及汛期的流量、水位和含沙量月径流过程明显改变;下游生态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中华鲟鲟卵孵化适宜度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明显降低;栖息地内生态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影响中华鲟鲟卵孵化和四大家鱼产卵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影响中华鲟产卵和四大家鱼鱼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某水库蓄水后,水位抬升约76 m。针对水库溢洪道边坡渗流场的三维特征,运用MODFLOW对水电站蓄水前、蓄水后以及库水位骤降后的地下水渗流场特征变化进行三维模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蓄水前,地下水对岸坡稳定性影响较小;蓄水后库区水位抬升产生很大的静水压力,模拟区水位整体抬升,坡体前缘部分浸入水库,诸多因素增大了坡体自身的不稳定性;泄洪后水位骤降,地下水渗流方向突然改变,可能对进口部位的边坡变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峡初期蓄水对典型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工程是长江中游干流最大的骨干工程,蓄水后下游水文情势发生明显改变。分析水库运行后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情况,将为了解大型水利工程对河流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和开展生态保护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帮助。本文选择宜昌站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为典型代表物种,研究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1) 坝下宜昌站生态水文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平均水温上升,多年平均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下降;(2) 非汛期的水温以及汛期的流量、水位和含沙量月径流过程明显改变;(3) 下游生态水文条件的改变,导致中华鲟鲟卵孵化适宜度和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明显降低;(4) 栖息地内生态水文条件的变化是影响中华鲟鲟卵孵化和四大家鱼产卵行为的关键因素,而不是影响中华鲟产卵和四大家鱼鱼卵孵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夏秋连旱,沙市站水位创历史最低,低枯水水位流量变化引发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系列问题。利用2009~2022年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实测资料,对沿程各站断面变化、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趋势、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代表站低枯水水位流量关系呈右偏趋势,同流量下水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沙市站下降幅度最大,宜昌至城陵矶段河道冲刷强度最大。研究成果可为合理调度三峡等长江上游水库,保障中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旱情防御等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后宜昌枯水位的时变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水库蓄水后,葛洲坝枢纽下游近坝河段内枝城枯水位降幅较小,但宜昌及宜都等位置枯水位降幅较大,且随时间变化显示出非均匀下降的特征。为揭示该现象成因,依据宜昌至枝城河段内枯水位、地形、河床组成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各因素的时变特征,并采用分离变量法计算分析了枯水位非均匀下降的机理。结果表明:宜昌枯水位在2008年前降幅小且下降速度慢,2008年以后降幅增大且下降速度加快;宜都至枝城区间冲刷是引起宜昌枯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宜都以上河床变形、枝城水位下降为次要因素;宜都以上河床粗化引起阻力调整,是导致2008年前宜昌枯水位降幅小的主要原因;2012年后,宜昌至枝城段河床变形和阻力调整余地都已不大,未来宜昌枯水位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枝城水位变幅。  相似文献   

13.
水库蓄水引发的下游河道再调整,对河流未来演变与人类活动均有重要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水文、地形与床沙资料,对三峡蓄水后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的河床冲刷下切、粗化等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宜昌相同来流情况下来沙剧减,这是导致研究河段冲刷的根本原因.2002-2006年间主要冲刷区逐年下移,冲淤幅度逐渐变小.而2006年汛末与2008年汛末三峡水库水位的抬高均导致冲刷量的突增.2002-2006年各河段曼宁糙率值逐步增大,尤其是坝下河段.床沙组成中卵石含量迅速提高,坝下河段河床中值粒径亦明显增大,而枝城以下河段不明显.这种上、下游河段粗化过程的差异性与河道冲淤、糙率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三峡水库蓄水后,受流量过程变化、同流量水位下降等影响,长江中游不同河段各保证率水位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结合实测资料分析表明,三峡蓄水前长江中游灌溉涵闸引水保证率仅为52.3%,2004-2011年降至46.8%;根据水库调洪演算及一维水沙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到蓄水20年后引水保证率为51.1%左右.为满足长江中游沿线平均灌溉引水需求,宜昌保证率75%的下泄流量需增加5 171m3/s,通过优化水库调度方式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建议提高灌溉闸自身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泥沙研究》2021,46(5)
研究河流枯水位及极低水位变化对河流安全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枯水位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游河段枯水位出现累计性下降,其中以荆江河段最为显著。2019年宜昌以下长江干流段更是出现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最为严重的极低水位情况。成因分析表明,枯水位累积性下降主要与枯水河槽冲刷有关,而极低水位出现主要是受枯水河槽冲刷和支流来水减少影响。其中,沙市站极低水位是枯水河槽严重冲刷下切所致;螺山站、汉口站的极低水位是枯水河槽冲刷下切和支流来水偏少共同导致的结果,大通站极低水位主要是受支流来水严重偏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禹  赵雪花 《人民长江》2020,51(5):89-93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后长江监利河段水位流量响应关系新特点,以监利水文站为代表,采用数理统计、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试验性蓄水后监利河段河床冲刷,同水位过水面积增加,但监利站水位流量关系随断面冲淤调整的特征与下荆江裁弯及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特征有较大不同。下荆江裁弯引起监利站各流量级相应水位降低0.62~0.95 m;蓄水初期(2003~2008年),监利站实测流量点群中心线同流量对应水位比蓄水前有所下降。试验性蓄水期(2009~2018年),同流量对应水位仅在枯水期有明显降低,随着流量级增加,水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当流量超过平滩流量,对应水位基本无变化。水面比降是监利段水位流量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床冲刷是次要影响因素;该河段水位流量特征的变化受洞庭湖出流顶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一群来自宜昌的媒体工作者,乘船深入库区,亲身感受175米蓄水后的库区生活。深秋的峡江,薄雾轻笼,平湖烟色,水天一线。也许是看惯了长江水位的涨涨跌跌,蓄水175米,并没有引起库区人们太多的关注,他们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安居乐业,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这或者正是三峡工程蓄水175米的成功之处——波澜不惊,气定神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比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宜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河床侵蚀下切速度的变化特征,说明了三峡水库的清水下泄特征和三峡水库蓄水后清水下泄,且它是近年来宜昌段岸坡崩岸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数年内,由于清水下泄,河段发生明显冲刷,宜昌河段内的崩岸频率大大提高,且出现了多处新的崩岸险情,特别是宜昌市点军区艾家河段、猇亭区古老背河段、枝江市白洋河段和宜都市洋溪河段岸坡崩岸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宜昌~沙市段河床冲淤与枯水位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系统分析,讨论了荆江裁弯、葛洲坝运行、三峡水库蓄水等事件引起的宜昌.沙市河段沿程河床冲淤、水位变化等现象,并结合数值试验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阶段河床冲刷是引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冲刷发展,芦家河等河段发挥了越来越强的控制作用,冲刷对芦家河以上水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芦家河~沙市河段却出现局部水面比降逐渐增大的现象.这说明长期冲刷过程中沙卵石河段河床形态对水位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0.
长江宜昌河段低水位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宜昌站低水位的演变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河道采砂及水库拦砂引起下游河床冲刷下切,从1973年初至1998年初流量4 000m3/s时相应水位下降了1.11m。分析研究河道冲淤量、糙率、比降变化对低水位的影响,表明: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运用,本河段冲刷引起低水位下降的空间不大;宜昌低水位属长河槽控制,虎牙滩以下控制河段冲刷或采砂对该河段低水位下降影响较大;本河段淤积对低水位抬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