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三塘湖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以陆相咸化湖盆混合细粒沉积为主,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目前已在马朗凹陷、条湖凹陷发现多个规模储量区.基于早期研究成果,结合现有地质资料,系统梳理芦草沟组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勘探开发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页岩油勘探潜力及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陆相咸化湖盆发育...  相似文献   

2.
对芦草沟组油藏类型、储集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藏属于源储共生、源内成藏的非常规致密油藏,烃源岩成熟度控制源内油藏的形成和含油车度,有效裂缝控制可动油气富集,地层剩余压力决定油藏规模;马朗凹陷的黑墩构造带、牛圈湖构造带、牛东—马中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3.
二叠系芦草沟组既是三塘湖盆地的主力烃源岩也是主要勘探目的层之一,为一套湖相地层沉积,盆地内广泛分布。前人研究认为芦草沟组油藏属于裂缝性油藏。通过解剖已知油藏,对芦草沟组源岩油藏的油藏类型、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油藏属于源储共生,源内成藏的非常规油气藏(源岩油),烃源岩成熟度控制源内油藏的形成和含油丰度,有效裂缝控制了可动油气富集,地层剩余压力决定油藏规模,指出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黑墩构造带、牛圈湖构造带、牛东-马中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领域,该认识对国内其它地区同类型的油藏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岩性组合、 岩石地球化学、古生物等资料出发,结合大地构造演化和海陆变迁分析,提出三塘湖盆地上二叠  相似文献   

5.
有效烃源岩评价的关键参数之一是有机碳,精细油源对比认为,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二段是主力烃源岩。主要运用烃源岩排烃特征确定芦草沟组二段TOC下限值为1.1%,S1、S1+S2、氯仿沥青A及总烃的下限值分别定为:0.17 mg/g、5.6 mg/g、0.07%及378×10-6,并运用实验数据及测井资料预测烃源岩有机碳技术,对单井剖面的有效烃源岩厚度进行分析,成功预测出芦草沟组二段有效烃源岩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6.
页岩储集层压裂后,存在压裂液返排率低、产能差异大的特点,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井下并被储集层自发吸入,对油气开发及有效动用具有很大影响。以页岩油可动性、页岩静态自吸和润湿性等多项实验为基础,通过页岩自吸压裂液驱油实验和恒压水驱油实验,认识到页岩独具的自吸特征。基于静态自吸实验,从页岩基本吸水物理现象入手,通过自吸饱和度和自吸速率2个自吸特征参数来反映页岩的自吸能力,分析现场压裂后生产排液曲线,认为室内实验结果对页岩压裂后生产排液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液—岩铺展性实验,分析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润湿性特征及其对自吸能力和特征的影响,认识到页岩既有亲油性又具有亲水性的混合润湿特征,结合相关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页岩的自吸能力和特征主要受微观孔隙结构和润湿性的共同控制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特征及裂缝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是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从岩性、基质孔渗、孔隙结构等多个方面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层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证明了该层系基质完全具备储集油气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油藏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同时根据岩心描述、地层倾角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芦草沟组油藏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搞清了裂缝与岩性、层厚以及构造部位之间的关系,明确了裂缝在构造中分布的有利部位,提出了有效裂缝密度的大小是控制单井产量高低的主要原因,并最终指出芦草沟组油藏均为裂缝性油藏。这些结论为今后油田的勘探评价、储量升级和开发可行性论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源储配置关系不明,甜点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不清。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利用测井资料对总有机碳含量和生烃潜量进行计算和评价,以点带面开展盆地内优质烃源岩的分类评价;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合理的T2截止值和起算时间,以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孔隙开展有效储集层及含油性评价,建立了有效储集层的分类及下限标准;通过多井对比和井震结合,厘清了源储间互分布、纹层状发育的特点,明确了甜点的测井响应特征及纵向上的分布规律,为页岩油甜点的预测和有利区带的优选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条34块和牛圈湖区块页岩油的产能建设和效益动用。  相似文献   

9.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页岩油是勘探重点领域,但由于对岩相特征及其与页岩油藏的关系研究不足,制约了勘探进展。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技术手段,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开展了岩相类型划分、岩相特征描述及分布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以碳酸盐矿物、火山碎屑及有机质组成的多组分混杂岩相为主,包括块状凝灰岩、厚层状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和纹层状白云质凝灰岩4种岩相类型,多为中等—富有机质级别;不同岩相类型的物性、孔喉结构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存在差异,其中,块状凝灰岩和厚层状泥晶白云岩孔隙发育,含油性好,压裂后获得高产,且能持续稳产;纹层状凝灰质白云岩裂缝发育,压裂后获得高产,但稳产效果差。根据岩相分布预测,条湖凹陷南缘、马朗凹陷牛圈湖构造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复杂岩性页岩岩相的识别,传统的建立岩相图版的方法因未充分考虑到测井数据间的相似性造成的干扰以及与岩心实验数据尺度上的差异性,导致建立的识别图版中不同类别的样本点相互重叠、界限模糊,预测偏差较大。针对该问题,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二段为例,在对储层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区岩心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组合,划分出富有机质纹层相、富碳酸盐纹层相和富凝灰质纹层相3种岩相类型,以便缩小与测井数据间的尺度误差;其次建立岩相图版并提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补偿密度、补偿中子、电阻率等5条对岩相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测井曲线,分析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地质因素并优选出3个含有大量岩相信息的主成分PC2,PC3和PC4;最后建立起岩相与测井曲线间的映射关系,同时对研究区重点井芦1井进行了验证性的岩相识别。结果表明,与传统图版识别方法相比,将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岩相识别方法可有效消除测井曲线相似性带来的干扰,解决因岩心数据与测井数据尺度不同所造成的预测偏差增大的问题,使岩相识别正确率得到明显提高。该方法对页岩岩相识别较为实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来源的多源性是造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岩石类型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储集岩以碳酸盐岩、凝灰岩(沉凝灰岩)为主,主要发育于芦草沟组中段,并具分区发育的特点。黑墩油区以各种灰岩、碎屑岩为主;马中油区以沉凝灰岩为主;牛圈湖油区以砂质白云岩为主。物性特征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渗;储集空间的成因类型可划分为三类:裂缝型、裂缝-溶孔型和硅化孔缝型;孔隙结构总体表现为中-差分选、中歪度的小孔微喉特征;孔喉连通性普遍较差,微裂缝起连通、储渗的双重作用。裂缝的发育程度最终决定了储集物性优劣。成岩作用中埋藏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作用,裂缝发育纵向分布与其岩性和厚度有直接关系,泥晶灰岩和沉凝灰岩裂缝最为发育。裂缝横向展布及发育受所处构造部位和褶皱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三塘湖盆地晚二叠世芦草沟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为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的浅湖半深湖相沉积。泥岩中产丰富的孢粉化石,计有 26属 28种。经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孢粉组合是以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蕨类植物孢子含量很低为特征。Cordaitina,Hamipollen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StriatopodocarpitesAlisporites等花粉在组合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芦草沟组的地质时代属晚二叠世早期;孢粉颜色反映当时的古地温应为 60~110℃,有机质演化属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致密油藏储集层岩性为中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包括气孔、溶蚀孔、微裂缝等,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差,油藏不受构造控制,分布面积广。哈尔加乌组下段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多个生烃中心,油气以近源短距离侧向运聚成藏为主,油藏受烃源岩与火山岩体控制,油层主要发育在火山喷发间歇期形成的淋滤溶蚀带附近,裂缝有效地沟通了储集空间,控制着油气的富集程度,平面上邻近湖沼相的泥坪亚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马中构造带西斜坡紧邻生烃中心且位于有利岩相带,保存条件优越,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为该区重要的油气勘查目的层段之一,其中火成岩特别是安山岩、玄武者及其过渡类型为主要的储集岩类,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次为溶洞.孔隙类型较多,包括气孔、残余气孔、基质晶间孔、溶蚀孔、缝洞充填残余孔等,裂缝主要为构造缝,次为成岩裂缝和风化裂缝.该区火成岩储集空间曾经历过十分复杂的演化过程,主要有9个演化时期.从早至晚依次为原生孔隙形成期(气孔、收缩缝等)→岩浆期后热液矿物充填期→地表和近地表风比淋滤期→埋藏孔隙充填期→Ⅰ期构造裂缝形成期→溶洞发育期→溶洞充填期→Ⅱ期构造裂缝形成期→后期溶蚀充填期.根据储集物性及储集空间类型,可将本区二叠系人成岩储层分为3类,即Ⅰ类储层:岩石孔隙度10%~22%.渗透率大于10×10-3μm2,有的大于100×10-3μm2.属孔缝洞复合型储层及部分的孔缝性储层;Ⅱ类储层:孔隙度大干10%.渗透率为(1~10)×10-3μm2.属孔缝型储层和部分的裂缝型储层;Ⅲ类储层;孔隙度大于10%,渗透率小于1×10-3μm2,属孔隙型储层和部分裂缝型储层.控制本区火成岩储层发育的因素主要为火成岩相、构造破裂作用和溶解作用,另外,油气侵入对储集空间的保存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油源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塘湖盆地主要分布有中、下侏罗统水须沟群,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和二叠系上藉藉槽群3套生油岩.目前已在中侏罗统西山密组砂砾岩及下二叠统卡拉岗组火山岩中发现了油气流或油气显示.本文介绍了三塘湖盆地主要生油岩和二叠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和生油岩总体组成和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进行油源对比,分析了二叠系原油的主要来源油源.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塘湖盆地勘探阶段储层研究的现状,应用三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建立该盆地二叠系储层的三维模型,模型包括地层框架模型和属性模型(岩性模型、物性模型等),实现了储层地质特征的定量化和可视化。并分析现今储层特征的控制因素,从地质的角度对三维模型结果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受印支运动影响,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云质岩及泥质岩混杂沉积的特殊湖相沉积建造。该区页岩油储集层以(中酸性)晶屑凝灰岩为主,晶屑成分主要是长英质,为熔浆中早期结晶的斑晶或火山通道围岩中的矿物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破碎形成。主要储集空间为火山尘粒间微孔、晶屑溶蚀微孔、岩屑溶蚀微孔及微裂缝。综合分析表明,芦草沟组主要发育上、中、下3套甜点段,厚度主要为5~40m,其形成主要受细粒凝灰岩的矿物组分、有机质丰度、构造运动影响,其中间歇性火山喷发是形成优质页岩油储集层的关键,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微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因素,微缝、微断裂是储层改造的关键。优质页岩油甜点有利区主要分布在马朗凹陷腹部及条湖凹陷南缘,埋深基本在2 500~3 500m之间,具有形成较大规模致密油藏的趋势,目前已发现的凝灰岩油藏主要位于该溶蚀区,油气显示活跃,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层分布广泛,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制约页岩油勘探开发关键因素。通过岩心、薄片和电阻率成像测井等资料,识别出芦草沟组页岩储层裂缝包括层理缝、构造缝及异常高压缝。层理缝多为低角度缝,延伸远,发育程度主要与储层因素有关,含油性普遍较好。构造缝多为中高角度,与构造活动及地应力有关,含油性较差。异常高压缝主要为泄水缝,通常不含油。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层理缝发育程度高于构造缝。芦草沟组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程度与脆性矿物和有机碳含量正相关,与单岩层厚度呈负相关,断层亦会促进裂缝发育。利用孔隙度作为储层因素表征参数,构建层理缝发育程度评价模型,结合声波曲线、密度曲线以及反演波阻抗数据,得到层理缝密度平面分布,预测结果比较可靠。利用至断层的距离和岩石弹性参数,构建构造缝发育程度预测模型,结合融合属性,得到构造缝密度平面分布,当构造缝密度大于0.09条/m时,方法模型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热解参数S1是表征泥页岩中游离烃含量的关键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影响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受实验分析技术的影响,测得的S1需要进行轻、重烃损失校正。通过对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来源原油进行热解分析,初步证明热解参数S1中的重烃进入了S2中,进一步通过对抽提前、后热解实验参数的对比,确定了重烃校正系数为1.2。通过对比成熟度及类型均一致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泥岩的校正系数变化曲线,确定芦草沟组泥岩S1的轻烃校正系数为0.8。综合实验值及轻、重烃校正系数,确定芦草沟组泥页岩热解参数S1校正后是3S1。  相似文献   

20.
辽河盆地静北潜山油藏裂缝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描述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静北潜山油藏裂缝的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该潜山主要发育北东、北西向系统裂缝和呈网状分布的非系统裂缝。前者是区内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具有与正断层相一致的分布样式;后者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的平均分数维D值1.44,连通性好,夹层中裂缝也较发育,该油藏整体上表现为块状特征。裂缝发育带呈北西西向展布,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和断层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