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热分析技术是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的某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技术。影响食品热物性的因素很多,目前唯有通过实测才能真实反映食品热物性的真实情况。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热分析技术在食品物性研究领域的应用,例举了国内外的一些用热分析技术进行食品物性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热分析技术在芳纶纤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差热分析(DT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等热分析技术在芳纶纤维热性质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芳纶纤维在热压时形态和结构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芳纶纤维热性能的研究,可以调整纤维加工条件,改善纤维性能。  相似文献   

3.
刘茜 《新纺织》2004,(4):32-36
本文详细介绍了热分析技术中用于纤维高聚物材料分析的常用方法以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4.
热分析技术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热分析在聚合物溶点测定、玻璃化转变、冷结晶现象和双熔峰等研究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利用GC-MS分析石油柴油和生物柴油组成的基础上,应用热分析法研究石油柴油和生物柴油的挥发性和可燃性.结果表明:石油柴油主要为8~26个碳原子的烷烃,生物柴油主要为14~24个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甲酯: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硬脂酸甲酯C18:0、花生酸甲酯C20:0、山嵛酸甲酯C22:0、木焦油酸甲酯C24:0、棕榈油酸甲酯C16:1、油酸甲酯C18:1、二十碳烯酸甲酯C20:1、芥酸甲酯C22:1、亚油酸甲酯C18:2和亚麻酸甲酯C18:3.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生物柴油的挥发和分解向高温区移动.生物柴油在氮气气氛下发生热解,分为挥发与分解两个阶段;在空气气氛下发生燃烧,分为挥发与燃烧两个阶段.生物柴油比石油柴油难挥发,但可燃性比石油柴油好.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圆盘豆木材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热蒸汽为传热介质和保护性气体,在热处理温度为160℃、180℃、200℃和220℃,热处理时间均为4h的条件下对圆盘豆木材进行高温热处理后,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圆盘豆热处理材和未处理对照材进行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使木材的颜色加深、尺寸稳定性增强、强度降低.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使木材中的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发生剧烈的热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7.
干姜粉末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研究了干姜粉末的热性质,加热温度为室温至500℃,加热速率5℃·min-1和10℃·min-1,测定氛围为静态空气。实验发现:超过40℃时,干姜粉末中的挥发成分和湿存水有明显损失,超过250℃时热分解。建议干姜粉末应在40℃以下密闭保存,可用于汤料类调味和烧烤类调味。  相似文献   

8.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不同压力水平下凝胶的形成过程,初步探索凝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凝胶的主要成分为肌球蛋白,200MPa蛋白质已经变性,400MPa蛋白质聚集,600MPa蛋白质凝胶形成。本研究结果能够为超高压诱导猪肉凝胶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是一种使用最为普遍的热分析技术,主要用来直接测量程序控制温度下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的关系———热分析曲线,特别适合于研究伴随有焓变或比热容变化的现象。淀粉作为大多数高等植物的主要储藏物,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构成,它的许多性质如糊化、老化、玻璃化相变等都与热有关,都伴随着热焓或比热容的变化。故而许多研究人员都采用DSC来检测淀粉在热相变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为深入研究淀粉颗粒在热相变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1]。1 淀粉的糊化性质淀粉糊化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如…  相似文献   

10.
水提板栗壳色素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何玲玲  王新  许瑞梅 《食品与机械》2007,23(3):57-58,111
以水为溶剂从板栗壳中提取得到板栗壳色素CSPⅡ,采用热重、热重-红外联用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板栗壳色素进行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壳色素在220℃以下是相对稳定的,仅释放出少量的吸附水;在220~400 ℃之间发生强烈的热裂解反应,分解出大量的水、二氧化碳及醇类化合物等挥发性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以环十二碳三烯(CDT)和溴素为原料在溶剂中进行加成反应,合成六溴环十二烷(HBCD)阻燃剂.以醇-卤代烃溶剂体系,开展高热稳定性、高熔点、高溴含量的六溴环十二烷阻燃剂制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异丁醇-二氯乙烷混合溶剂,溶剂与CDT质量比为4∶1,溴和CDT质量比为3.05∶1,异丁醇/二氯乙烷为1∶2,原料滴加过程梯级升温至50℃,保温熟化,添加溶剂质量10%的氢溴酸,总反应时间在2h,制备的产物最高熔点大于190℃;溴含量大干72%.  相似文献   

12.
文章概述了国内纺织品阻燃标准,从阻燃测试方法标准和阻燃产品标准两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我国纺织品阻燃标准体系,并为标准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阻燃粘胶纤维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对比,阻燃粘胶纤维的回潮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质量比电阻均比普通粘胶纤维差,但差异不大。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阻燃粘胶纤维纯纺纱线以及与莫代尔、涤纶的混纺纱线,分析了纺纱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通过对纱线性能的测试分析,其各项性能均符合针织用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一种环保型复合阻燃剂用于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结果表明,随着复合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板材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能达到国家标准一级品要求;同时,中密度纤维板阻燃性能明显提高,达到GB 8624—1997《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B1级要求。  相似文献   

15.
磷、硅阻燃协同效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雪  朱平  展义臻 《染整技术》2007,29(11):31-34
对磷系阻燃剂、硅系阻燃剂及其协同阻燃体系的阻燃机理进行深入研究,详细叙述了磷硅协同阻燃体系在棉织物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阻燃剂在造纸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阻燃纸中阻燃剂的作用机理和类型,以及阻燃纸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并展望了纸用阻燃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海鞘纤维素纳米晶体(TCNC)、氧化石墨烯(GO)和海泡石(SEP)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水为溶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阻燃隔热气凝胶TCNC/SEP/GO。结果表明,气凝胶TCNC/SEP/GO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GO含量10%,-196℃下定向冷冻成形。随着冷冻成形温度的降低,在压缩应变为0.5时,与纯TCNC气凝胶相比,制备的气凝胶TCNC/SEP/GO (GO含量10%)压缩应力增加约50%,导热系数降低23%。在燃烧测试中,纯TCNC气凝胶在9 s内出现自熄现象,而气凝胶TCNC/SEP/GO (GO含量10%)在0.42 s内出现自熄现象。此外,将后者浸泡在乙醇中,在12 s时出现自熄现象,且熄灭后仍保持原有形态,未发生坍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硅溶胶和硼酸铵掺杂(硼/硅复合)硅溶胶,并将其应用于真丝织物的阻燃整理。讨论了复合溶胶体系中硼/硅摩尔比对阻燃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微型燃烧量热仪(MCC)和烟密度试验箱(NBS)等手段对整理前后真丝织物的热降解性能、热释放性能和抑烟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溶胶体系中的硼/硅摩尔比为12时,整理后真丝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最高,达到了29.7%,表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相比于纯硅溶胶,硼/硅复合溶胶体系能显著降低真丝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重量损失率以及烟气释放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在阻燃技术的发展,无机阻燃剂的应用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镁铝类水滑石是兼具了传统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阻燃剂优点的新品种。通过研究探讨共沉淀法合成的镁铝类水滑石方法,并通过纤维填充的方法应用到纸张阻燃中,讨论了镁铝类水滑石的晶体性质以及纸张阻燃性能。结果表明,镁铝类水滑石胶体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12 nm;晶体结晶度较高,热稳定性好;颗粒带有较高的正电荷和高的比表面积,可与纤维通过电荷中和作用吸附在纤维上,起到加填、增白和阻燃作用的同时,还起到了微粒助留的作用。水滑石用量在15%时,阻燃纸的氧指数为25%,纸张可以起到很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层间阴离子分别为Cl-、NO3-、CO23-和Cl-/NO3-混合离子的镁铝水滑石试样,采用XRD、TG-DTA分析试样的相组成和热性能,并讨论了不同层间阴离子镁铝水滑石对纸张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层间阴离子的镁铝水滑石粒径均在200~250 nm之间,且具有较高的正电荷密度,结晶度较高,晶相较均一。层间阴离子为Cl-/NO3-的镁铝水滑石的热稳定性最好,热分解残余量最高,为58.74%,其阻燃性能也最好,当其加入量为20%时,阻燃纸的氧指数为26.2%,达到难燃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