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食管癌术前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37例食管癌患者进行诊断,对肿瘤部位、肿瘤表现、病灶强化特点及远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中,胸上段、中断、下段等部位的发生比例分别3例(8.11%)、8例(21.62%)、14例(37.83%);食管癌患者食管壁多表现为环状增厚或偏心部位不规则增厚;可见气管、支气管(11例,29.73%)及主动脉侵袭(19例,51.35%);经病理诊断淋巴结阳性者22例,CT诊断淋巴结阳性者14例,淋巴结CT阳性检出率为63.64%。结论:多层螺旋CT扫瞄可对食管癌肿瘤部位、肿瘤表现、病灶强化特点及远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出较好的判断,为食管癌手术治疗方案及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结肠壁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厚,15例发病部位为升结肠,9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病灶未见周围组织侵犯,26例病灶浆膜层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22例淋巴结转移,8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对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评估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疑诊结直肠肿瘤患者90例,都采用三维螺旋CT诊断.结果:三维螺旋CT确诊阳性84例,阴性6例,而病理结果判断阳性85例,阴性5例.为此三维螺旋CT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83.3%.结论:三维螺旋CT检查以其无创、耐受性良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结直肠肿瘤中诊断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囊性肾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例囊性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所有患者均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分析患者CT扫描表现。结果:20例多排螺旋CT诊断图像均表现为囊性、囊实性肿块,呈规则和不规则形态,径位大小各异,且伴随着囊壁增厚情况,其中7例表现为壁结节,4例表现为囊壁钙化、3例表现为瘤内分割,囊壁分隔和厚度不统一,增强后壁结节、囊壁和囊分隔可见强化,且特征表现为"快进快出"。肿瘤细节和周围组织关系需多平面重建图像才能更清晰、直观的表现。结论:囊性肾癌在CT图像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图像,但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其他囊性病变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钡剂检查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胃癌患者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疑胃癌患者再行上腹部CT增强检查。结果:X线钡剂检查对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可做出正确诊断,对早期胃癌诊断亦有一定价值,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CT增强检查可了解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受损情况,有无淋巴结、远处脏器转移。结论:X线钡剂造影检查对早期胃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对大多数向内生长的中晚期胃癌可作出正确诊断。CT检查可清楚观察胃壁厚度,肿块的生长及邻近组织脏器是否受损,以及有无远处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胃癌作出较准确分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8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之直肠癌病例的超声及CT对肿瘤侵犯肠壁深度的估计。本组病例中有35例患者在术前均作过B超及CT检查,另32例只作过B超检查,其余22例仅作CT检查;故作过B超检查的共67例,其中6例B超估计过深,故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4.2%,准确率为91.04%。而CT共检查57例,其中1例估计过浅,故其敏感性为97.14%,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98.25%。但对直肠壁分层方面不能辨别肿瘤侵犯肠壁的层次;而对于辨别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及有否肿大之淋巴结则CT显示较清楚。B超即使使用非专用之超声仪器亦可以将直肠壁分出粘膜层、肌层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评价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应用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54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术前均采用螺旋CT扫描,观察并评价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螺旋CT术前诊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案制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螺旋CT术前分期准确率高达90.74%,且TNMⅠ-Ⅳ期准确率均较高,与后病理分期诊断结果相近(kappa=0.874);本组患者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结果优于螺旋CT(增强CT扫描、CT平扫)术前诊断(P0.05,P0.01),而增强CT扫描淋巴结转移诊断结果优于CT平扫(P0.05);CT-TNM分期、肿瘤位置及肿瘤长度是手术方案制定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螺旋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积极应用价值,可明确显示病灶状况,从而为临床医师预估食管癌手术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应用标准。方法:选取由临床或X线检查考虑为急性肠梗阻患者共46例,完善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回顾性分析,整理并分析急性肠梗阻常见病因及典型的CT图像,通过与术中所见、病理结果等比较,评估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结果:46例患者的CT诊断与术中所见、病理检查等基本符合,包括结、直肠恶性肿瘤12例,小肠扭转12例,腹内疝4例,腹外疝3例,肠套叠2例,粪石梗阻2例,肠结核2例,小肠破裂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3例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伴穿孔1例。结论:相对于临床诊断或X线等检查,多层螺旋CT对肠内、外病变、梗阻平面(移行带)及梗阻部位等诊断更精准、清晰,对肠道肿瘤、肠腔异物、肠绞榨及肠穿孔等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因此,对临床或X线检查等提示有急性肠梗阻表现的患者,建议进一步完善CT检查,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部肿瘤腹腔转移诊断中CT与增强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7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均行CT与增强CT检查,Ⅰ组根据CT影像学资料诊断患者,Ⅱ组根据增强CT影像学资料诊断患者,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式诊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符合情况,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Ⅱ组诊断种植灶长度、宽度和最小种植灶面积均明显小于Ⅰ组(P0.05);Ⅱ组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且Ⅱ组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CT检查可有效检查出微小病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的CT检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胃癌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胃癌患者中;病变位于胃窦部25例,胃底贲门部16例,胃体部7例,广泛浸润(皮革胃)2例。CT可显示局限或广泛的胃壁增厚,胃壁及腔内、外肿块的形成,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合并症表现等。结论:CT扫描不但对胃癌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对浸润深度的判断、淋巴结转移、脏器受侵及转移情况均可准确显示,对胃癌的分期和术前评价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斌 《影像技术》2013,(6):23-24,2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的诊断意义。方法:本文选取自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颈部肿物患者,对其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的资料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例患者中,甲状腺肿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癌1例,甲状舌管囊肿10例,鳃裂囊肿8例,慢性淋巴结炎7例,淋巴结核2例,恶性淋巴瘤4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瘤3例,颈部转移癌3例,神经鞘瘤4例,颈部血管瘤5例,唾液腺混合瘤6例,皮下脂肪瘤4例.颈部动脉体瘤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颈部肿物的诊断具有明显作用,可对患部做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助于查找病灶和观察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卢斌 《影像技术》2013,25(2):16-18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临床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慢性鼻咽炎cT的表现,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鼻咽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粘膜增厚、完整,咽隐窝变窄或见小气泡征,鼻咽形态怪异,伴有副鼻窦炎症、下鼻甲粘膜肥厚和扁桃体肿大等,颅底骨质结构正常。结论:CT是慢性鼻咽炎的主要检查方法,能显示鼻咽部相邻结构及慢性鼻咽炎的影像学特征,但与早期鼻咽癌鉴别困难,活检及动态观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Bouveret综合征的CT征象,探讨螺旋CT诊断Bouveret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Bouveret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螺旋CT平扫均见肠腔内异位结石及胆道、胆囊积气。6例结石上方均出现不全性梗阻。结石位于十二指肠降部4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空肠近段1例;高密度结石4例,等密度结石1例,低密度结石1例。6例术前螺旋CT平扫均诊断Bouveret综合征,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螺旋CT对Bouveret综合征能明确诊断。可以作为急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比较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柱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2例脊柱转移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此三种成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三种方法共显示脊柱转移的各种病变182例次。其中X线平片显示各种病变66次(36.26%),诊断脊柱转移瘤10例(31.25%):CT显示各种病变96次(53.30%),诊断脊柱转移瘤18例(56.25%);MRI显示各种病变182次(100%)。诊断脊柱转移瘤30例(93.75%)。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较CT和X线平片更敏感(P〈0.05),CT相对于X线平片亦较敏感。结论:在脊柱转移诊断中.三种影像学成像方法都有重要作用.其中又以MRI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伤后2h-7d行16层螺旋CT检查,薄层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结果:58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确诊鼻骨骨折19例,眼眶骨折10例,肋骨骨折20例,胸腰椎横突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髋臼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尤其是MPR成像显著提高了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诊断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骨骨折DR与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诊治的80例鼻骨骨折患者,均进行常规DR双侧位拍片和64排CT扫描。结果:本组80例鼻骨骨折患者DR检查出鼻骨骨折59例,可疑鼻骨骨折9例,未见骨折12例,64层CT检查均诊断鼻骨骨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R诊断为粉碎性骨折20,单纯线性骨折39例,可疑骨折9例,64层CT检查诊断为复合性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22例,单纯线性骨折37例。结论:DR线平片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有一定辅助意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适宜基层医院,64层CT检查费时,费用高,但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44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样病变,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42例,单发结节34例,其中甲状腺腺瘤28例;甲状腺癌6例。多发结节8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甲状腺癌3例;甲状腺炎1例。64层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符合率约81.8%。结论:掌握各种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的64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对甲状腺结节样病变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64层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提供参考。方法:对74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肺部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肺叶、肺段支气管病变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效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可扫描出患者肺叶、肺段支气管的病灶部位及病变情况,且对患者无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螺旋CT在诊断肺癌肺内转移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确诊为肺癌肺内转移患者肺部螺旋CT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血行转移23例,淋巴道转移8例,支气管播散5例,混合性转移9例.结论:肺癌肺内转移在肺部螺旋CT扫描下可有不同的影像表现,且能准确判断其转移途径,可为临床诊治肺癌肺内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腕、踝关节损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DR摄片、单排CT平扫、16排螺旋CT薄层平扫,再将16排螺旋CT薄层横断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容积再现的图像。结果:16排螺旋CT的检查准确性显著优于DR摄片和单排CT平扫,3种检查的优片率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技术,为临床采取整复固定和手术治疗等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诊断腕、踝关节损伤较为快速、准确和经济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