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济宁二号煤矿选煤厂入料量及性质不稳定、浓缩机溢流浓度过大等问题,采用XRD表征手段和筛分试验对浓缩机入料煤泥水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不加药剂情况下,通过自然沉降试验探究影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因素与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煤泥水较难沉降,自然沉降很难达到要求;煤泥浓度、水质硬度、细泥含量等是影响其自然沉降的关键因素,其中对煤泥水自然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顺序为煤泥浓度细泥含量水质硬度p H值,对煤泥水上清液浊度的影响的顺序为水质硬度煤泥浓度细泥含量p H值。  相似文献   

2.
煤泥水水质对煤泥水沉降特性和煤泥浮选有重要影响。为实现煤泥水水质的实时监测,建立了循环煤泥水体系的水质监测系统。试验证明循环煤泥水体系的电导率和水质硬度呈线性关系,该系统以循环煤泥水体系中各监测点的电导率及浓缩机溢流浓度为监测指标,水质监测系统可实现显示整个工艺流程中各设备的实时数据及工作状况、未确认的报警信息、图表显示可选时间段内各指标的变化曲线、查看任何历史时间段内曲线、显示界面及参数设置界面等功能。实现水质实时监测是煤泥水澄清循环和煤泥高效浮选的根本保障,同时为水质调控技术的开发提供研究工具和平台。  相似文献   

3.
针对紫金洗煤厂煤泥水处理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絮凝剂自动添加控制系统。系统根据实时检测到的煤泥水浓度、流量以及溢流水浊度,通过前馈和反馈相结合的方法,自动控制絮凝剂添加量。工业试验表明:使用该系统降低了药耗,稳定了溢流水浊度,改善了循环水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选煤厂煤泥水水质硬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某选煤厂煤泥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循环水、浮选入料、浓缩机一段溢流三个点取样,并采用电导率法对三个取样点的水质硬度和电导率进行连续测定。测试结果表明:煤泥水系统水质硬度和电导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具有同步性。煤泥水系统运行稳定后,水质硬度和电导率变化基本相同,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邢台选煤厂煤泥水水质硬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变化规律,以该厂煤泥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循环水、浮选入料、浓缩机一段溢流三个点取样,并采用电导率法对三个取样点的水质硬度和电导率进行连续测定。测试结果表明:加入药剂后,煤泥水系统水质硬度和电导率均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基本保持稳定;其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具有同步性。煤泥水系统运行稳定后,水质硬度和电导率变化基本相同,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潘三选煤厂末煤煤泥水沉降效果,以悬浮物初始沉降速度为指标,研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煤泥水浓度、硬度、温度对其沉降效果的影响,并确定该厂煤泥水的最佳沉降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潘三选煤厂煤泥水(浓度为80 g/L)来说,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浓度为2 g/L,煤泥水硬度为40 mg Ca O/L、温度为20℃时的沉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柳建文 《选煤技术》2015,(1):24-26,31
针对唐山矿选煤厂煤泥水难沉降的问题,结合煤泥水性质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确定最佳药剂种类和用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絮凝剂和凝聚剂分别选用PAM-2010和PAC,且吨煤泥用量分别为20、46.7 g时,浓缩机溢流浓度为8.50 g/L,浑浊面沉降速度较快,上清液浊度较低,煤泥水沉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煤泥水系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原煤特性、煤泥水系统处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肖家洼煤矿选煤厂对煤泥水处理系统进行了工艺优化和系统改造。生产实践表明,改造后提高了粗煤泥处理能力和筛网沉降离心机的利用率,发挥了各种煤泥处理设备的自身优势;同时增加了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降低了循环水溢流浓度,减少了压滤煤泥数量,降低了产品煤水分。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泥水监测和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技术将监测到的尾煤流量、浓度以及浓缩机溢流水浊度数据进行分析,并将该数据信息反馈到加药系统后自动调整和控制药剂的添加量,从而实现洗煤生产全过程中合理使用药剂和确保煤泥水处理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效二次流分级装置在陈四楼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陈四楼选煤厂粗煤泥回收系统处理能力低、分级效果差,溢流跑粗,底流含细颗粒多、错配率高等问题,首次将二次流原理应用于固体颗粒分级,并将沉降、筛网筛分和浓缩原理结合在一起,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分级设备——高效二次流分级装置。现场运行一年多来,设备性能稳定、处理量大、分级效率高,最大程度防止了溢流跑粗;底流浓度高,可直接进入高频筛脱水,大大减少了对末精煤的污染,有效地解决了洗选行业粗煤泥回收系统分级浓缩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凝聚剂与絮凝剂在司马矿选煤厂煤泥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泥水的性质出发,探讨了煤泥水中颗粒凝聚和絮凝机理,研究出凝聚剂和絮凝剂合理的加药顺序及最佳药剂量配比,达到了加速煤泥水在浓缩机中的沉降、降低溢流浓度和实现洗水闭路循环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泥水浓缩过程中药剂添加不合理造成的药剂浪费增加洗选成本,浓缩效果不理想和不能满足压滤工序的入料要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针对不同工况下煤泥水浓缩的智能加药控制系统,实时识别煤泥水浓缩入料状况,以溢流浊度(浓缩效果)和浓缩机底流浓度(压滤机入料要求)以及药剂消耗为优化目标,设计了基于MOPSO煤泥水浓缩过程加药系统。仿真验证以及在工业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的运行可以保证煤泥水浓缩效果,同时降低药剂消耗。  相似文献   

13.
陈俊涛  张乾龙  杨露 《煤炭技术》2014,33(11):253-255
煤泥水浓度是选煤工艺中的一项重要参数,煤泥水浓度的精确检测对提高精煤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药剂消耗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常见的传统检测煤泥水浓度的方法和新兴的检测方法图像法,陈述了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煤泥水浓度检测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筛跳汰机选煤系统中煤泥水的动平衡浓度,分析了影响动平衡浓度的因素,给出了动筛跳汰机选煤的煤泥水极限浓度,提出了动筛跳汰选煤煤泥水可能直接循环使用的条件。最后通过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哈拉沟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结合现场生产现状,在对浓缩池的入料、底流、溢流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增设药剂制备系统、检测浓缩池澄清层厚度、提高煤泥回收设备处理能力等措施,以改善煤泥水处理效果。在对该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优化后,浓缩池的澄清层厚度能够保持在0.80~1.50 m之间,煤泥水处理能力增加约1 638 m3/h,末煤入选率提高20个百分点,优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马头洗选厂重介技术改造后煤泥水系统状况及存在问题,通过利用闲置角锥沉淀池,对中煤磁选尾矿截粗再浮选,将捞坑溢流返回一段浓缩机等一系列改造措施,对煤泥水系统进行了完善与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线阵CCD信号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了通过提取煤煤泥水图像的特征量,来测量煤泥水的浓度,并以此实时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8.
煤泥水系统水质硬度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导率和水质硬度是反映煤泥水系统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研究加入凝聚剂后煤泥水系统水质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分别考察了单点一次性加入凝聚剂和单点连续添加两种凝聚剂方式下煤泥水系统多个检测点的水质硬度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同时比较了各个检测点水质硬度和电导率指标的异同。试验证明:煤泥水系统的水质硬度和电导率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且受凝聚剂的添加方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朱子琪  陆博  周成 《中国矿业》2021,30(S1):143-147
粒度、浓度是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煤泥水的关键参数,实现两个参数的在线测量对选煤厂生产调控和智能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根据上湾选煤厂工艺流程和设备布置特点,同时借鉴有色金属选矿厂矿浆粒度浓度测量的实践经验,选取了洗煤流程中的4个关键测量点,设计了4套煤泥水在线取样系统,通过1台四流道的BPSM-IV粒度浓度分析仪实现4个点煤泥水粒度、浓度的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20.
谷庆明 《露天采矿技术》2007,(B10):36-36,44
煤泥水中细粒沙和泥化物含量波动较大,而且流量不稳定,导致聚炳烯酰胺(PAM)的加药量也需不断改变,人工调节很难满足工艺要求。采用自动加药系统处理煤泥水后,耙式浓缩机清水层在300mm以上,溢流浓度可以控制在1g/L以下,作为选煤用水,从而实现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同时耙式浓缩机底流浓度达到350~500g/L,为压滤机更多地回收煤泥提供了前提,预计每年可多回收压煤泥10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