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大豆品种Williams 82的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本文综述了2011年至今,国内外研究人员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大豆生长发育、根瘤互作、抗逆境、蛋白数据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大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目前已将其运用于解决营养学领域中诸多问题,营养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使得营养学的研究有了新突破.介绍了营养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食品科学研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以及营养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食品营养素机制、植物化学物质、营养状况评价、营养相关疾病及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藻类具有复杂多样的进化历史和生物学特征,不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具有许多独特的基因和生物过程。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组学技术受到各界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藻类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高通量技术在藻类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大大促进了藻类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藻类品质差异鉴定、养殖胁迫作用、生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从事藻类组学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通过基因组表达出来,受到环境和加工条件的影响,在分子领域也可以找到基因组和肉制品的功能质量特性的关联。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工具来解释肉类加工技术不同的遗传背景或处理机制的分子机制。传统的生物化学方式一次只能够研究一个蛋白质,现在利用蛋白质组学可以同时研究几百个蛋白质。只要了解蛋白质组的多样性和组成成分,了解处理参数,根据基因型和肌肉类型,结合蛋白质图谱,找到肉制品质量特性标记的蛋白质,可以有效地应用在肉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研究蛋白质组分析使用方法,强调了蛋白质组数据相关统计分析以及在肉制品科学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瑞君 《食品科学》2013,34(1):210-214
蛋白质组是研究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方式。各种外界环境胁迫会诱导乳酸菌不同种类和数目的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涉及复杂的代谢调控途径。本文通过从蛋白质组水平上揭示蛋白质表达模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阐明乳酸菌在环境胁迫下的应激反应分子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后基因组学时代的重要研究手段。近年来,在食品工业微生物领域,其中在对食醋生产中起主要作用的醋酸菌研究中,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研究的主要技术,同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在醋酸菌研究中的应用,展望了醋酸菌蛋白质组学在食醋工业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182-187
乳蛋白是生命最初阶段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直观、整体地研究乳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生命的活动规律,可以更全面、深入地阐明乳蛋白质的表达信息。通过阐述蛋白质组学在人乳与牛乳蛋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乳酪蛋白质组学、乳清蛋白质组学、乳脂肪球膜蛋白质组学、乳铁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寻找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乳品加工保存条件、开发新型婴幼儿食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组学在肉品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翔 《肉类工业》2011,(1):39-42
蛋白质组学是以生物体的全部或部分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功能.发展至今已日趋成熟,目前已有希望成为解决肉品科学领域中诸多问题的有力工具.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肉品研究中的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蜂产品因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生物活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但蜂产品掺假造假的问题日益突出,且其生物活性的机制尚未充分阐明。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完整、全面地描述蛋白质和小分子代谢物的整体特征,近年来在蜂产品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已成为解决蜂产品掺假造假问题和阐明其生物活性机制的有力手段。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在蜂产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在概述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具有同时鉴定全组分和筛选特征标志物等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在蜂产品成分鉴定、鉴别和鉴伪、生物活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组学技术在蜂产品研究中的广泛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组学在吸烟与健康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用机制研究,即从蛋白质角度研究卷烟烟气对机体可能毒性的分子作用机制;二是筛选与预测卷烟烟气的毒性作用靶标,即筛选特定的蛋白质作为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的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其他化学生物方法有望在吸烟与健康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学者针对肉类品质,从基本的理化性质到具有深度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更加透彻地了解肉类品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做出了巨大贡献。蛋白质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在肉类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蛋白质组学在肉类快速检测及品质指标分析中的应用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小米的营养以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张超  张晖  李冀新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1):51-55,78
小米在我国起源于黄河流域,栽培历史悠久,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干旱、耐贫瘠、耐储存等优点,是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小杂粮,它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还可以进一步加工生产黄色素、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对小米在食品、医药和化工行业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即是蛋白组学研究,蛋白组学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望成为用来解决生命科学领域中诸多问题包括食品品质与安全等食品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蛋白组学为食品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组分分离、蛋白质组分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综述了蛋白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辉 《现代食品科技》2003,19(Z1):88-89
益生元包括一些低聚糖、微藻及天然植物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调节脂肪、矿物质、蛋白质代谢,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文中介绍了益生元的营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可以预见,益生元在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等行业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组由基因组表达,会受到环境条件和处理条件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基因组和肉的功能品质特点之间的分子链接。蛋白质组学可以解释不同遗传背景或者肉的处理方法对肉质影响的分子机制。本文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一些技术和它在肉质特点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宇欢  李静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14,35(15):272-276
脂质是生物体重要的大分子物质之一,结构和种类复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脂质代谢的异常可能引发诸如动脉粥样硬化等许多代谢疾病。脂质代谢组学是代谢组学的一个分支,是综合研究脂质代谢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质谱与色谱联用技术的发展,脂质组学也得到快速发展。利用脂质组学研究脂质分子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人体脂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超微绿茶粉在饼干,桃酥中的应用,针对不同超微粉碎方式所得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进行营养功能成分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确定超微绿茶粉用于饼干和桃酥制作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不同目数的超微绿茶粉营养功能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超微绿茶饼干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20%、糖4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超微绿茶桃酥的最优配方(以面粉计)为超微茶粉3%、油脂50%、糖50%、疏松剂0.6%、鸡蛋20%、水20%。经高温焙烤后,两种产品中超微绿茶粉所含营养功能成分的保留情况如下:饼干中茶多酚的保留率72.94%,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49.20%,儿茶素的保留率53.11%,未检出咖啡碱;桃酥中茶多酚的保留率91.90%,叶绿素总量的保留率86.10%,儿茶素的保留率45.60%,咖啡碱的保留率18.69%。  相似文献   

18.
《肉类研究》2016,(12):28-34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组学技术已经在食品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总结分析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最新研究技术,同时综述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肉品质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展望了这2种组学在肉品工业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辣木叶作为药食两用资源,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黄酮、多酚等活性化学成分,成为食品、饲料和医药等行业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辣木叶具有降血糖、抗氧化、抗癌、抑菌等多种生理功能,但以辣木叶为有效成分的保健食品多处在研究阶段,其药用价值也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本文对辣木叶的营养成分组成、生理活性功能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在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更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辣木叶提供理论依据,为综合利用辣木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