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促进海藻纤维在医用敷料产品领域的开发应用,选用不同的酸碱试剂处理海藻纤维,测试纤维的化学结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拉伸性能等,研究海藻纤维在不同酸碱性及不同质量浓度溶液中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酸碱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海藻纤维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中酸性条件对海藻纤维的影响较大,海藻纤维比较耐碱,但不耐强碱;随着酸碱溶液处理时间延长,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经碱处理后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变小,而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下降。  相似文献   

2.
在恒温条件下对大豆蛋白/牛奶酪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简称双蛋白纤维)进行干热处理,探讨了干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双蛋白纤维白度、黄度、质量损失率的影响,并通过染色试验测定了干热处理条件对酸性深蓝5R染色双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蛋白纤维能够耐受一定的高温,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白度逐渐下降而黄度和质量损失率逐渐增大,205℃干热处理2h或220℃干热处理0.5h后,纤维黄度和质量损失率均急剧上升,染色纤维的表观色深K/S值下降明显,220℃干热处理0.5h后再延长处理时间,纤维开始燃烧.干热处理一定温度和时间后,纤维的染色特征值有所变化,纤维的彩度C和色相角H随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热处理后的天蚕丝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天蚕丝经热处理后初始模量变化不大,但断裂强度、伸长率及弹性性能都有所下降,会产生颜色变黄现象,结晶度先有所提高,后又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将超临界CO2流体应用于二醋酯纤维的功能化加工,赋予二醋酯纤维高附加值,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多晶衍射仪、热重差热分析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探讨了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时间对二醋酯纤维表观形态、化学结构、聚集态结构及热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处理60、90、120 min后,二醋酯纤维表面颗粒状杂质被去除,其分子链排列规整度下降,结晶度由未处理纤维的39.41%分别下降至35.33%、31.57%、36.10%,纤维断裂强力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当处理时间为120 min时,二醋酯纤维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强度略微降低,其熔点基本不变,高温下纤维质量损失率由未处理纤维的89.52%增加至95.66%。  相似文献   

5.
《丝绸》2018,(11)
天蚕丝的色泽稳定性如何,事关天蚕丝织物的保养与使用。文章研究了丝织物在加工和日常使用中遇到的热处理、水洗处理、日晒条件对其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热和湿热均会导致天蚕丝的黄光、绿光增加;干热条件下,在110℃左右时天蚕丝黄变开始明显;湿热条件下,在95℃时天蚕丝开始出现明显黄变。相同温度下,湿热处理对天蚕丝的黄变影响大于干热处理。水洗会使天蚕丝颜色变浅,水洗5次后褪色现象开始明显,水洗后天蚕丝绿光增加,黄光减少,即天蚕丝越洗越绿,越洗颜色越浅。天蚕丝的耐日晒色牢度为3~4级,但是,长时间的日晒会使天蚕丝产生黄变。  相似文献   

6.
实验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的米糠纤维、大豆纤维对速冻水饺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膳食纤维添加量的增加,水饺皮的最佳蒸煮时间、蒸煮损失率减少,吸水率增加;质构测定发现,添加膳食纤维水饺皮的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加,黏附性显著降低(P0.05),而弹性、强韧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膳食纤维添加量为3%时,水饺皮的综合感官评价最优。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苎麻纤维的柔软性,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其进行处理。探讨不同NMP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温度对苎麻纤维强伸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苎麻纤维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NMP质量分数、处理时间或温度任一因素增加,苎麻纤维的断裂伸长率随之增加,而断裂强度随之降低;当NMP质量分数或处理时间增加时,苎麻纤维的断裂回转数会先增加后减少,当处理温度升高时,断裂回转数会先增加后保持稳定;在NMP质量分数为15%,处理时间为60 min,处理温度为80 ℃的较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苎麻纤维的结晶度从80.37%降至70.19%,而其化学基团保持不变,纤维表面纵向沿竖纹出现劈裂。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分析微波对粘胶纤维服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微波处理,纤维表面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小各异、分布无规律的坑穴;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与微波功率的增加而降低,而纤维的质量损失率、表面摩擦系数、断裂伸长率及质量比电阻随着微波处理时间与微波功率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汪希铭  程凤  高晶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12):31-36
为改善壳聚糖基纳米纤维膜的耐水性和结构稳定性,对静电纺丝制得的壳聚糖/聚氧化乙烯(PEO)纳米纤维膜进行戊二醛交联改性,研究不同交联时间下纳米纤维膜在模拟人体缓冲液中微观形态结构、化学结构和结晶结构的变化,并对交联后纤维膜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基纳米纤维膜经戊二醛交联处理后,在缓冲液中浸泡24 h纤维形态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且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纤维膜在缓冲液中的吸水率逐渐增加,溶失率逐渐降低;交联改性改变了壳聚糖大分子固有的结晶结构,使纤维膜的初始模量提高,力学强度随交联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0.
孙雷  蔡莹莹  叶伟  季涛  孙启龙 《纺织学报》2019,40(3):96-101
针对水龙带增强层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黏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对高强涤纶管状织物表面进行处理,研究了处理时间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丝束断裂强力、织物芯吸高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BD等离子体处理后,高强涤纶表面产生明显的刻蚀痕迹,纤维表面极性官能团增加,织物芯吸高度增加,丝束断裂强力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处理时间为60 s时,强度损失率为3.9%;处理后高强涤纶管状织物与三元乙丙橡胶内衬的黏结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处理时间为60 s时,剥离强度提升3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