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子母叶片泵供油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母叶片泵与普通叶片泵相比,提高了寿命、改善了供油特性。本文较详细的分析了子母叶片泵的供油特性,对新型高压叶片泵的开发以及泵噪声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含有旋转缸筒、嵌固隔离叶片和铰接隔离叶片的新型旋转式叶片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该泵优点突出,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卧式蜗壳叶片泵的新型自吸装置。该装置是在泵的进口连接一段向上翘起的折弯管,在折弯管顶部与水泵或叶轮进口之间连接一根吸气管,组成一种新型的自吸装置,该装置型式不仅适用于单吸卧式蜗壳叶片泵,而且适用于双吸卧式蜗壳叶片泵,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300mm口径的卧式蜗壳离心泵和混流泵。同时提出了对虹吸式进水流道(管道)和负压吸水管突高点聚气进行处理的简便技术。  相似文献   

4.
新型平衡式变量叶片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实际中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产生的液压助力作用会随之加大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专利技术基础上的,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平衡式变量叶片泵,该泵应用在汽车转向助力泵等工况。同时介绍了新型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浮动块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泵在液压转向系统的流量变化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泵的动态流量特性曲线能够适应汽车转向助力的需要,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转向泵存在的较大能量损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变量转向叶片泵。考虑到转向泵实际工况,将新型转向泵的变量范围设计为特定转速范围速度补偿代替全转速范围速度补偿。同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转向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仿真,分析节能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泵可有效降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由于转向泵的输出流量高于实际需求的流量存在的较大能量损失,提出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容积式变量叶片泵。该泵应用在汽车转向助力泵等工况,可有效降低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能量损失,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同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转向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输出流量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节能效果,为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7.
叶片泵在国外工程机械产品中应用较多,而国内工程机械产品很少使用叶片泵。因此大多数用户对其性能及使用维修等方面了解较少。本文作者针对这一情况,对叶片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8.
多输出叶片泵是基于"双定子"原理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叶片泵,传统定量泵是1个定子对应1个转子,且仅输出一种定流量。而该新型泵是1个转子对应2个定子,且1个泵体又分为内泵和外泵,当改变其输出方式时,可以实现单个定量泵体输出多级定流量的功能。针对该泵在流量切换的过程中的压力冲击问题,提出增设阻尼孔、适当增加管路内径的方法来减缓压力冲击。基于AMESim软件进行模块化建模,仿真可知适当增加管路内径可以减少压力冲击,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最后,搭建该多输出泵单执行机构系统进行实验,检验多输出叶片泵切换工作方式时压力冲击的抑制效果。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对日后双定子多输出叶片泵多执行机构的分析与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凸轮转子叶片泵是一种新型结构液压泵。本文论述了通过泵结构上的合理设计。凸轮转子过渡曲线线型的正确确定,各项结构参数的优化与组合等,可提高泵的工作寿命,并使其流量脉动减至最小,成为目前各种液压泵中流量脉动最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叶片泵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的是对叶片泵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叶片泵。改进后的叶片泵定子设计为圆形,转子设计成曲线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输出压力大,脉动更小,使用寿命延长,可以快速更换泵芯,维修方便、快捷等特点。目前国内外没有对叶片装在定子上的相关研究,此设计将填补了国内外对此项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液压电机泵内置孑L板离心泵的流场解析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离心泵的基本原理和集成化思想,提出了一种电动机、液压叶片泵和孔板离心泵三体合一的液压电机泵结构,其中孔板离心泵作为叶片泵的前置辅助泵,用以提高叶片泵的进口压力,保证主泵吸油充足,突现出液压电机泵的结构紧凑、低噪音、效率较高、无外泄漏等优点。应用流场解析技术,获得了孔板离心泵主要结构参数对其升压效果和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总结出孔板离心泵的设计原则。研究发现:当离心管倾角为45°、偏角在45°~60°时,孔板离心泵具有显著的升压效果,其消耗的功率占电机泵额定功率的0.41%,表明孔板离心泵的引入对整个电机泵的功率特性影响很小,孔板离心泵自身效率可达95%以上,而包含引油窗孔流道的孔板离心泵的整体效率为22%,孔板离心泵出口至主泵引油窗孔之间的涡流损失是造成孔板离心泵整体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钻井泵阀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中辉  朱江 《阀门》2001,(6):1-4
在分析泵阀失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泵阀设计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制造了新型泵阀。该阀具有密封好,冲击小及耐磨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结构、控制原理和数学模型等3个方面对开环和闭环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进行分析,比较二者的主要性能特点。对两种控制方式的变量柱塞泵进行了压力和流量的动静态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闭环控制型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比开环型控制特性更好、精度更高,更适合于高精度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
卧式机械驱动钻井泵是普遍使用的钻井泵,但卧式机械驱动钻井泵易损件较多,影响钻井作业效率。为从根本上提高机械驱动钻井泵易损件寿命,介绍了一种立式机械驱动钻井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对该泵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证实:该泵保留了卧式机械驱动钻井泵的吸排出特性,可显著提高易损件的寿命。且该泵占地面积小,更适合海上钻井作业对设备的要求。对该泵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结果为深入进行立式机械驱动钻井泵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电厂真空净油机排油泵的使用要求,研究双缸双作用往复泵和转子泵的原理和结构特点。提出以并联曲柄转块机构为运动原理,设计制造了新型多相位双缸双作用往复旋转泵样机。参考《机动往复泵试验方法》进行了新型泵的性能试验。结果说明新型泵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依据热泵技术在多效蒸发中应用的特点,结合蒸发浓缩过程成本分析,提出了更加具有经济性的间隔式多效蒸发热泵流程方案,并结合实际蒸发工艺数据设计了配套的两级蒸汽喷射式热泵.指出了热泵蒸发的经济效益在不同工艺过程中差异性较大的原因,并在归纳计算热泵蒸发的经验数据的基础上,对比了普通多效蒸发热泵流程与间隔式多效热泵流程在蒸汽经济性上的数值大小,指明了间隔式热泵流程能大幅度不但具有很高的热能利用率,还能大幅降低多效蒸发有效总温差,尤其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低温蒸发浓缩的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17.
四径向轮齿轮泵优化设计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齿轮泵流量脉动大、振动明显、噪声高等缺点,设计一种四径向轮齿轮泵。首先分析了四径向轮齿轮泵的瞬态流量特性,并建立了其流量、流量脉动系数和流量脉动频率等数学模型。然后,建立多目标函数并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对四径向轮齿轮泵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分别对相同理论流量和额定压力的四径向轮齿轮泵、三径向轮齿轮泵及传统外啮合齿轮泵进行流量特性仿真,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四径向轮齿轮泵在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对减小齿轮泵的流量脉动,从而减小齿轮泵振动和噪声和提高齿轮泵工作性能及降低成本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雄波 《广西机械》2013,(11):37-40,43
总结和概括了国内外泥浆泵的应用和设计历史和现状.通过对不同结构泥浆泵的基本原理进行对比,选择往复式结构泥浆泵为基本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泥浆泵,对系统的电机、行星减速机、联轴器、空气室、安全阀等结构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计算,对泵体的基本结构和参数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所叙述的设计过程对于泥浆泵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电机泵是一种新型液压动力源,和传统液压泵相比,具有功率密度大、结构紧凑和噪声小等优点。然而,由于电机泵集成度高,国内外对电机泵运动研究的比较少。从电机泵内配流阀和柱塞运动学方程出发,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得出电机泵配流阀和柱塞响应曲线,分析可知所设计的电机泵配流阀工作正常,所得数据能够为电机泵的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无阀压电泵的流量特性和解决泵加工工艺性差的问题,研制出了锥形流管坡面腔底无阀泵。首先,提出并设计了锥形流管坡面腔底无阀泵,分析了该泵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ansys软件对泵腔内流场做了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泵具有传输流体的能力;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锥形流管坡面腔底无阀泵,并对泵的频率-流量特性进行了试验,驱动频率为8Hz时,锥形流管坡面腔底无阀泵的流量达到最大值26.8ml/min,比相同尺寸坡面腔底无阀压电泵在相同驱动电压条件下输出的最大流量增加了18.6%。试验结果表明,锥形流管坡面腔底无阀泵的流量特性优于坡面腔底无阀压电泵,且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压电泵,提高了泵加工的工艺性,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