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接头在现代钢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研究各排螺栓的传力比特性,根据文献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对螺栓的荷载滑移曲线进行了拟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列螺栓群接头的受力简化模型,由变形协调条件,通过求解静力平衡方程组,提出了各排螺栓传力比理论计算方法。为验证该理论方法的正确性,设计了2组螺栓接头,实测了其螺栓传力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对影响螺栓传力的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传力比与芯板与盖板的板厚比,螺栓排数,孔间距等均有显著关系,当螺栓排数大于5时,建议首排螺栓传力比取0.389。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楔载荷、保证载荷和紧固轴力检验,对某批规格为M20mm×80mm的10.9S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副紧固轴力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高强螺栓连接副质量合格,但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受干燥环境影响,导致其表面磷化膜风化,润滑性下降,轴向摩擦力增大,因而紧固轴力下降。  相似文献   

3.
王顺邦 《安装》2011,(5):57-58
在钢结构安装中,高强螺栓是一种新型的连接方式。高强螺栓具有诸多优点:劳动强度降低,大部分工作可以在工厂完成,避免了电焊作业电弧对人体的伤害等,从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钢结构工程施工中。  相似文献   

4.
蔡玉斌  吴国坚  翁杰  金骏 《硅谷》2010,(19):100-103
欧共体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标准体系主要是EN 14399/1~6,主要研究EN 14399/1《高强度建筑连接件预载荷钢结构螺栓技术规范》和EN 14399/2《预载荷高强度结构螺栓组件预载荷试验方法》这两个标准。详细探讨两个标准中关于产品要求、合格评估试验、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评估等的规定。目的在于能够为从事欧共体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副的生产者、检测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王琳 《硅谷》2008,(7):128-129
钢结构螺栓连接副是高强度紧固件中比较主要的一类产品,主要用于电力系统、机械行业、钢结构厂房和锅炉钢架、铁路桥梁、港口机械、高层建筑、大跨度民用建筑、塔桅结构及其他钢结构工程的摩擦型连接.主要阐述各国钢结构螺栓的有关标准内容.  相似文献   

6.
传统钢结构的节点连接形式主要为焊接连接,该节点膨胀系数小、抗震能力弱。栓接钢结构不仅弥补了传统焊接结构的不足,而且具有生产效率高、安装方便的特点。本文以榆林能化项目150万吨/年DCC装置钢结构的施工为例,探讨了螺栓连接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此类工程施工的经验,对其它石油化工装置螺栓连接钢结构的施工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强螺栓工艺研究》该文阐述了沈阳黎明航发集团责任有限公司在研制高强螺栓过程中所进行的工艺,通过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做了大量试验的工作,对双六角头高强螺栓加工中严重困扰的性能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完成了在紧固件行业内具有挑战性难度的双六角头高强螺栓工艺研究,有效地提高了螺栓力学性能,本文研究了如下问题:高强螺栓的毛坯镦制技术;热处理技术;滚压技术;力学性能试验及分析为新品开发和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了有效的工艺依据,填补了高强螺栓加工中的技术空白。  相似文献   

8.
抗滑移系数是检查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面涂层质量的重要参数。从涉及该参数的4个现行有效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入手,分析了试样的型式、板宽、螺栓孔径、螺栓中心距等因素对抗滑移系数检测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栓连接试样较三栓连接试样更能减小试样不均匀变形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随着试样螺栓孔径的增大,抗滑移系数随之降低;受到偏心拉伸荷载时,抗滑移系数检测结果偏小。最后对现有检测标准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一凡  李国强  王彦博 《工程力学》2019,36(5):200-207,215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的承载力来源于钢板与螺栓的接触行为,承载力的发展伴随着螺栓孔周围材料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普通钢延性好,可以克服螺栓孔周围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充分发展承压承载力。随着强度增高,钢材的延性降低、变形能力下降,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将更突出。因此,需对高强钢构件的承压型连接进行研究。该文以Q550D、Q690D和Q890D三种国产高强钢共制作50组单螺栓试件,其中24组双剪切面试件、16组单剪切面试件,6组孔径变化试件,并与4组Q345B单螺栓试件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高强钢仍具备足够的延性,能克服应力集中的不利影响,连接破坏模式与普通钢无明显差异;剪切面数和螺栓孔径对不同高强钢承压强度影响较小,但单剪切面的试件更容易出现螺栓剪断,降低连接的延性,限制承压承载力的利用。基于已有试验的结果与中国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比较,发现螺栓连接的钢板承压强度设计取值偏保守,对于超500 MPa高强钢可适当提高其设计值,以充分利用高强度钢材的材料强度,合理减少螺栓数量。  相似文献   

10.
某风电场3 MW机组在投运后,多次发生叶片连接螺栓断裂事故。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验、资料对比核查、登机现场检查等方法,对螺栓的断裂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螺栓因受到周期性交变应力作用而发生疲劳断裂;螺栓的装配精度不足,安装过程中存在偏心现象,导致螺栓杆部与螺栓孔内壁紧密接触,局部受挤压力过大;安装时,润滑膏涂抹控制不到位,造成叶片连接螺栓预紧力不均匀,最终导致螺栓发生疲劳断裂。建议更换损坏的叶片连接高强螺栓,严格遵守高强螺栓的装配要求,正确涂抹螺栓润滑膏,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材质为PCrMo钢的M8 mm×1 mm-25 mm高强螺栓在装配后发生断裂,利用宏观、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从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等角度分析了高强螺栓断裂的失效原因.结果 表明:螺栓的化学成分、硬度符合图样设计要求,在螺栓装配过程中未规定安装的方法及力矩,造成螺栓受外力过大;断口处及心部为沿晶开裂+韧窝形貌,分析螺栓表面处理工艺,磷化前酸洗工序和磷化过程会造成基体含氢量增加,螺栓在异常外力与基体氢脆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发生断裂.针对上述断裂原因采取了规定紧固力矩、增加装配专用工装及优化表面处理工艺3方面工艺措施,解决了螺栓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构件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先进的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分别用于结构件自身的成形连接和结构件之间的连接。针对高强螺栓对斗轮堆取料机钢结构件连接的影响,将从高强螺栓连接原理入手,然后对高强螺栓的装配及紧固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及讨论,最后对高强螺栓的检查验收进行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金国建 《安装》2011,(3):62-63
分析了钢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受力特性,针对钢结构施工中材料检验、焊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等重要工序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控制措施和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4.
40ACR高强螺栓在使用中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其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不当,螺栓存在较厚的脱碳层,致使力学性能下降为主要因素;主电机安装设计不合理,产生的低周疲劳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检测系统具有足够的精度是保证检测结果可靠的前提,而检测系统的重复性变差是影响其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某公司YJZ-500A型高强螺栓轴力扭矩复合检测仪组成的检测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了该检测系统检测高强螺栓扭矩系数时的初始重复性变差,然后分析探讨影响重复性变差的原因和要因,针对要因制定对策,实施对策并检查效果发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高强度螺栓连接原理、特点以及高强度螺栓连接工艺的优点,并对高强度螺栓连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强螺栓检测仪扭矩传感器的校准工作较为繁琐,需要强度较高的工装件将扭矩传感器和扭矩标准机轴头进行连接,且工装件的加工精度对扭矩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本文介绍了高强螺栓检测仪(扭矩部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及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崴  徐浩  马跃  刘海平 《振动与冲击》2014,33(22):198-202
为研究振动工况下螺栓连接自松弛机理,利用ANSYS参数化语言建立考虑螺纹的三维螺栓连接有限元模型,用降温法加载预紧力,进行螺栓连接横向振动瞬态分析;研究横向激励幅值、初始预紧力、螺纹啮合面、螺栓头及螺母承压面以及连接物之间结合面的摩擦因数等对螺栓连接自松弛影响。结果表明,横向振动时完全滑移先发生于螺纹啮合面处;横向激励幅值越小、初始预紧力越大、螺纹啮合面及螺栓头、螺母承压面摩擦因数越大,螺栓连接自松弛越不易发生;激励幅值一定时连接物间结合面摩擦因数对自松弛无影响,但摩擦因数越大,发生横向振动所需剪切载荷越大。研究结果对理解螺栓连接自松弛、指导防松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铁路主桥钢桁梁杆间20MnTiB钢高强螺栓发生断裂。采用复检试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螺栓断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螺栓的断裂形式为氢致断裂,断裂原因是螺栓中锰元素含量偏高,导致耐腐蚀性下降,长期在潮湿环境下服役,致使螺栓发生氢致断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抗滑移试板的装配支撑台,方便组装抗滑移试件,并探讨了抗滑移系数试验中,用高精度数显扭矩扳手紧固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