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干式离合器的起步接合品质,建立了2自由度干式离合器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起步接合时干式离合器的同步冲击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干式离合器同步冲击的大小取决于同步前摩擦扭矩与发动机扭矩、负载扭矩的关系。与发动机扭矩和负载扭矩相比,当同步前的摩擦扭矩过大时,会导致同步冲击增大。在离合器接合同步前,根据发动机扭矩和负载扭矩的大小适当减小摩擦扭矩可以有效降低干式离合器接合时的同步冲击。  相似文献   

2.
现代汽车都广泛采用硅油风扇离合器,虽然相对于传统固定式散热风扇具有降低噪声、缩短发动机起动时的暖机时间、降低发动机初始排放和节约发动机功率等优点,但是也存在硅油变质、硅油泄漏、反应迟滞和可靠性差等缺点。针对硅油风扇离合器的缺陷,开发设  相似文献   

3.
阳彦雄 《机械传动》2014,(9):159-163
针对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振动问题,建立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动力学和液压控制系统模型,对动力传动系统中发动机和离合器瞬态变化进行控制,研究了发动机、离合器振动及液压控制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在传递动力时,会产生振动和瞬时速度冲击,经过双离合器输出力矩比较稳定,在惯性阶段离合器的速度比最后转矩振荡阶段波动明显,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精度较高,动力传动系统振动比较小。  相似文献   

4.
泰山—12型离合器现已装在三轮车、单缸四轮车联体后桥上,随着整车载质量加大及发动机功率增大,离合器已不能完全传递发动机的全部扭矩,导致离合器打滑,摩擦片烧蚀,为了提高离合器对发动机扭矩的传递能力,对离合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改善了离合操纵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以安装有硅油离合器风扇的四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了试验对比分析方法,对不同啮合温度和不同啮合转速的硅油离合器风扇进行试验,研究硅油离合器与发动机的匹配。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当发动机的最大放热量一定情况下,硅油离合器的啮合温度不影响风扇冷却能力,啮合温度只与发动机暖机有关,同时硅油离合器的啮合转速高低决定风扇冷却能力大小。  相似文献   

6.
汽车离合器局部恒转速起步自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针对自动变速汽车的关键技术——离合器起步控制问题,在综合目前采用的发动机设定转速控制和发动机恒转速控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离合器自动接合的发动机局部恒转速控制原则,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建立了离合器接合量、接合速度与油门开度、油门开度变化率和离合器从动盘转速的变化规律,为自动变速汽车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例发动机转速异常表现故障的分析、处理,指出离合器对动力传输的影响,以及对发动机转速信号的干扰问题。在解决发动机转速问题时,需要从车辆整体考虑,不能因发动机问题而将思维限制在发动机上。  相似文献   

8.
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利用Matlab/Simmechincs建立起步过程中DCT车辆的物理模型。分析车辆起步时发动机输出转矩和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实现发动机恒转速起步。根据发动机的输出转矩、离合器传递转矩、离合器滑差率以及车辆的阻力矩建立了滑模控制器,控制输出离合器控制油压。制定双离合器同时接合的起步和l挡单离合器结合起步控制策略,在轻载、中载和重载三种工况下对车辆起步进行仿真,从而验证滑模控制器的正确性,并以离合器结合时间、起步平顺性以及离合器滑模功为评价指标。最后,在轻载工况下,将滑模控制器控制双离合器起步与PID控制双离合器轻载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DCT车辆平稳起步,并且双离合器起步可以缩短起步时间,可以减少单个离合器滑摩功,有利于提高离合器的寿命。  相似文献   

9.
1.手扶拖拉机起步时,应该缓慢放松手柄,不可太快,否则起步时冲击太大,会加速离合器摩擦片的摩损,造成传动系统的链条、齿轮、轴及配带的农机具零件损坏。2.离合器分离时要迅速、彻底,严禁用离合器控制行  相似文献   

10.
A动变速器中单向离合器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自动变速器变速的原理,分析了自动变速器只使用制动器和离合器的功能缺陷,同时介绍了单向离合器的结构原理。以一个典型的四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说明了自动变速器中的单向离合器怎样配合离合器或制动器使用弥补功能缺陷,实现下坡发动机制动和停车时滑行以及缓解换挡冲击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机械式自动离合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的起步控制一直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离合器的起步过程,以车辆起步时的冲击度和滑摩功为主要评价性能指标,根据油门和发动机转速,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对车辆起步时离合器接合量与接合速度进行控制,通过车辆上路试验进行了实测,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农机导购》2016,(4):70
问:我想咨询一下单缸车后桥离合器片总烧是怎么回事?答:这个主要原因是离合器分离不清、结合不实。离合器分干式和湿式两类。拖拉机、农用车均采用干式离合器。干式离合器一般又分单片和双片两种。(1)使用不当:离合器分离时,脚踩到离合器踏板要迅速有力,结合时脚离开踏板应缓慢轻柔。当离合器结合后,脚要及时离开离合器踏板。错误方法之一是分离时缓慢轻柔,离合器摩擦片分离不彻底,产生相对摩擦引起摩擦片发热,常久下去必然导致摩擦片烧损;若结合离合器时抬脚快,小油门易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型无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与断开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超越功能的离心式离合器。与原发动机附带离合器相比,该离合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重量轻、具有单向传动功能(超越功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混合动力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动力通过电动机和发动机两种动力源驱动车辆运行,两种动力源之间的切换对整车的动力性和驾驶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客车用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基础上,针对混合动力系统两个动力源响应性差异而造成的整车纵向加速度冲击,以纯电动模式切换到纯发动机模式和混合驱动模式的过渡过程为研究重点,提出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即在离合器结合之前和结合过程中,采用发动机转速自适应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闭环控制跟随电动机转速;在离合器结合后,利用电动机补偿发动机动态转矩,并且在混合动力系统台架上对提出的动态控制策略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PID所提出的离合器结合过程的动态转矩控制策略改善了整车纵向冲击度,提高整车的驾驶性能,为进一步的整车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离合器弹簧长期不调整或更换。离合器弹簧长期受静压力作用,时间一长,容易塑性变形,其自由长度缩短,弹力减弱。离合器弹簧的弹力减弱,则离合器所能传递的力矩减小,发动机的功率就不能充分发挥,而造成拖拉机工作无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仿真的离合器起步规律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传动系统数学模型,得出了AMT传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基于长安铃木JL474Q1发动机,分析了车辆起步时的膜片弹簧离合器接合过程,应用模糊控制技术对机槭式自动变速器在车辆起步时的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控制.并基于Matlab的Simulink工具对离合器正常起步和急起步两种工况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汽车离合器从动盘是汽车传动系统中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到传动系统——变速箱第一轴的部件,它必须具有减震、耐冲击、传动扭矩能力强等特点。而作为离合器从动盘中承受负荷最大的零件——盘箍,几乎承受发动机传来的全部扭矩,在紧急起步或带负荷制动时,受力条件更严酷。因此,盘毂的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起步控制技术,以提高汽车起步品质和减小起步离合器片的磨损为原则,提出了基于发动机局部恒转速和起步时采用两个离合器同时参与起步过程并最终只用Ⅰ挡完成起步的起步控制策略,建立了以驾驶员意图和车辆载荷为输入的两离合器接合程度模糊控制器,设计出驾驶员意图、离合器主从动盘的转速差和发动机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的差值为输入的离合器接合速度模糊控制器,控制两个离合器分离、接合的时刻与速度。通过对DCT的起步过程仿真分析,并与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单离合器起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起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的起步品质。  相似文献   

19.
汽车风扇离合器不仅是汽车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证汽车发动机在最佳温度下工作的温控系统。所以,离合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为提高汽车风扇离合器的产品质量,保证运行可靠性,我们参照“汽车硅油风扇离合器验收标准”,研制了汽车硅油风扇离台器全性能微机综合检测系统。试用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设计合理、可靠、手段先进,实现了自动在线综合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机械传动》2017,(12):77-82
为了找出干式双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温升较为严重的部分,对干式双离合器压盘及摩擦片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起步工况下干式双离合器温升变化的结果,并对温升结果做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离合器2温升普遍高于离合器1,且随着油门开度增大,离合器2温升明显高于离合器1。从滑磨温升根源滑磨功率计算公式出发,提取了发动机与离合器摩擦片转速差曲线,发现由于离合器1在起步滑磨过程中存在发动机恒转速控制策略,使得离合器2转速差普遍高于离合器1,从而导致了离合器2温升普遍高于离合器1,最后提出了恒转速的发动机换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