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数量众多的城市步行商业街,一些优秀的步行街在建筑商业空间上进行了创新以及个性化设计,其中建筑空间的立体化设计成为一种设计趋势。该文以武汉光谷世界城步行商业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商业街的步行交通、公共空间以及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商业街空间立体化设计的一些手法,为今后的商业街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南陵"中央商业广场"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研究社区型商业街的发展和设计,从商业街的空间层次入手,探讨中心型社区商业街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经济以及互联网时代带动下的电商快速发展,新型生活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使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关注点从关注购物本身转向关注整个消费过程,这对商业街功能和空间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广州市"江南西"商业街为切入点,以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地,梳理商业街业态功能和商业布置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改造优化策略,为同类型商业街业态功能布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盛  曹麻茹 《山西建筑》2009,35(10):37-38
通过对传统风貌商业街现状的概述,分别分析了古代和现代两个时期的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最后指出传统风貌商业街有其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空间审美价值,但建设传统风貌商业街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商业活动日益繁荣。在城市范围内,尤其是在人气聚集、商业繁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的老城区核心商圈,商业空间的拓展与土地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老城区地下商业街的开发和利用是拓展老城区商业发展空间、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人防标准的有效途径,因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以盐城市老城区建军路地下商业街为例,对其项目概况、建筑设计、人防设计、商业策划及施工组织进行了阐述分析,明确了地下商业街在老城区立体化开发中的意义;同时,总结了老城区地下商业街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国内其他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交通拥挤、地形限制等问题,以城市立体化发展为视角,探讨了立体城市发展的不同形态构成,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城市"立体化"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指出立体化城市发展是未来城市空间和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鹏 《华中建筑》2000,18(3):81-84
文章通过对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的理论、实践、经济和技术基础、意义等进行分析,总结出国内外城市空间立体化开发的主要手段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而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化城市空间,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南京"北外滩水城十三街区商业中心"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研究社区型商业的发展和设计。着重介绍了社区型商业街形态分析;从商业形态的空间层次入手,探讨了社区型商业中心的建筑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陕北地区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线状空间、空间结点、边界空间三方面对陕北地区小城镇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传统商业街空间形态特征的分析,为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地下空间逐渐彰显其优势.地下商业街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成为地面商业空间的延续,是人们日常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却往往受到商业利益的影响而被忽视,影响了人们的购物体验,也间接影响了其商业效益,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该文以南京新街口地下商业街为例,在分析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街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地下商业街休憩空间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地面商业街休憩空间的比较,提出一些改进地下商业休憩空间布局、设计和建设的建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21,(4)
良好的公共空间被视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幸福感的关键。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私有公共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的"伪公共空间"伴随着立体化城市发展涌现,其公共性评价难度随之增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空间评价方法。可达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其三维可视化分析及评价方法尚未在立体化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有所应用。本研究以香港港岛东太古坊为例,通过采用三维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对其进行可视化,并结合星形模型评估立体化城市的公共性,从而为公共空间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商业街经过修建改造,已经成为极具历史文脉和商业价值的著名传统商业街和经济中心.本文通过对南京路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分析和景观特色设计分析提出了街道空间是城市商业地段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以西南交大犀浦校区北区商业街为例,通过对大学生日常交往活动与商业街的道路边界空间、区域空间、廊空间、空间节点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大学校园商业街场所精神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艳华  张妍  张涛 《安徽建筑》2012,19(3):43-45
针对地下商业街封闭内向,人们在其中方向感差、不容易定位等问题,提出了在地下商业街中引入天然光线,利用自然光线本身具有的可以对建筑空间进行限定、导向和渲染的作用运用到地下商业街的空间组织与设计中,以此来加强对地下商业街的方向引导和空间定位。根据地下商业街的平面形态及采光口设置方式的不同,文中总结出三种主要的光线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姜家镇商业街的规划设计过程,对具备丰富自然景观资源但建设缺乏地方特色的着力发展旅游的小城镇提供了建设经验。姜家镇商业街设计秉持借古融今的设计理念.借鉴传统空间,通过空间节点复现古城特色景观的规划手法来达到把商业街空间提升为场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地下商业街标识系统是人们在参与空间活动时便捷、高效地获取空间环境信息、导向路线的重要媒介。本文主要阐述了地下商业街标识系统的定义、类型及作用,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标识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地下商业街标识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老旧商业街因其空间及环境质量等而导致功能弱化,基于近年来消费者对于空间体验的重视,功能的复苏需从空间体验角度入手。界面是组成商业街空间的关键要素,承载与包含了多重职能。本研究将从商业街空间人性化设计、不同界面与空间渗透性要素提取方式等方面,叙述空间渗透性在商业街设计中如何增强空间与空间的联系,总结街面、街道墙及商业街空间物质环境要素等方面的渗透性设计手法,以期为商业街更新与设计中的盘活存量资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海真如兰溪路商业街设计操作过程的论述,从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秩序的建立和空间形式的表达等方面,对商业街设计生成与地域特征及其空间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归纳出商业街设计中理性可控的一些规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持续膨胀带来的城市生存空间紧张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城市立体化发展是在城市空间发展维度上寻找突破口的全新模式。笔者对立体化城市发展概念、空间拓展方式、发展历程和立体化城市发展的吸引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结合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深入分析其立体化规划理念、原则、设计和改建方案,为立体化城市建设的实践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立体化城市发展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释放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品质,提高城市生活水平,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0.
杜巧建  张爱东 《中外建筑》2014,(11):100-104
以实际项目——南漳县九州岛"梦回卢戎"民俗文化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为例,从项目的文化背景入手,介绍了区位环境及设计构思,以"文化是魂,建筑是体,商业是心"为主线,着重对本项目的内在文化结构与商业形态进行解析,并通过分析建筑特征、建筑与街道的组合方式来解析九州岛商业街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层次,归纳出民俗文化商业街的空间形态设计特征,以期为城市特色步行街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