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结构》2014,(3):136-136
<正>本工程是40层钢骨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甲级(5A)写字楼项目,主体塔楼为40层、总高240m的立方柱体,地下三层,设计中使用了21m×21m的核心筒构造,满堂板桩筏基础;围框架柱为钢骨柱,环向框架梁采用钢骨梁,外框柱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钢梁,核心筒墙采用设有构造钢骨的钢筋混凝土墙。核心筒内的楼盖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核心筒与外框架之间的楼盖为钢梁+钢筋桁架  相似文献   

2.
昆明西山万达超高层写字楼地处地震高烈度区,Ⅲ类场地,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外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附加4道加强层的结构体系。文中介绍该工程的抗震设计过程及控制要点,为高烈度区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圳冠泽金融中心超高层办公塔楼采用带腰桁架的巨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针对此稀柱网混合结构体系的结构设计、抗震性能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此类结构体系为了满足规范设计、抗震性能目标C,建议采取如下加强措施:增设带适宜刚度腰桁架的加强层以增强外框架刚度;加强层楼板采用钢梁+钢水平撑+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可靠传递加强层外框架与核心筒间的剪力;设置约束型构造钢梁,与墙肢内型钢柱形成墙内约束型钢边框以提高底部、加强层核心筒的延性与整体性;多遇地震作用下,此体系核心筒需承担100%地震剪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长沙世茂广场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应用实践,总结了适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内支外爬模板施工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外爬模与内支铝模、动臂塔吊、钢梁预埋件、楼承板预埋钢筋、加强层铸钢棒及环带梁、屈曲支撑等协同施工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塔楼结构水平、竖向同步施工,确保了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施工进度和交叉作业安全,可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结构施工。  相似文献   

5.
某超高层建筑地上28层,建筑高度117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建设单位提出室内净高3m的品质需求,且规避结构超限。经比选,楼盖采用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盖,结构体系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针对工程楼盖跨高比较大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塔楼的结构体系及楼盖体系设计与净高配合设计间的要点、难点。通过组合梁及跨中加腋的措施,保证了楼盖满足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同时也实现了建筑净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适合先行浇筑施工的施工装备——爬升模架体系构造形式和特点的分析,给出施工选型原则,并根据该原则对核心筒模架施工进行选型分析。爬升模板系统和顶升模板系统是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模架施工的主流装备,在施工安全性能和承载力要求更高的4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采用顶升模板系统已成为施工装备的首选。超高层建筑核心筒采用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同时施工工艺具有较大优势,是对施工工期无紧张要求的工程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7.
武汉江城之门为双塔高位连体的门形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241.9m,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加强层+连体巨型跨层桁架结构体系,核心筒角部及相交处内嵌钢骨,部分楼层内嵌钢板。采用SAP2000软件分别建立基于CEB-FIP 90、CEB-FIP 2010、GL2000理论的分析模型和无连体单塔模型,进行了考虑收缩徐变的非线性阶段施工模拟分析,对比了典型竖向构件变形和内力重分布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伸臂桁架可有效平衡外框柱和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异;高位刚性连体的布置加大了外框柱和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差异,其差异主要为弹性变形,收缩徐变引起的附加变形差异较小;混凝土收缩徐变带来的竖向构件轴力重分布表现为核心筒剪力墙卸载,外框柱和剪力墙内嵌钢骨加载,轴力变化最大值位于连体相邻下部楼层;对伸臂桁架和腰桁架内力影响主要体现为弦杆轴力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郎文龙 《四川建筑》2015,(2):161-163
超高层建筑中结构体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经济合理性。文章对某一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分别采取了以下三种结构体系进行了整体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型钢混凝土柱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与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并从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工程经济效益等角度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烟台世茂T1综合塔楼为高278米的超高层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钢骨(型钢)混凝土柱与钢梁构成的筒中筒结构体系.由于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部标准层的部分外框架柱不能落地,在第5层设置了两榀对称布置钢转换桁架以承托上部高达50余层的框架柱.论文介绍了钢转换桁架的结构布置、节点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情况.  相似文献   

10.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外框对称布置8根钢骨混凝土巨柱,在施工过程中均采用轨道附着式超高架体钢骨混凝土巨柱爬模进行施工,通过对巨柱超高爬模架体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可提高爬模架体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可实现提前绑扎上层巨柱结构钢筋的目标,为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安全、进度、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温州鹿城广场为超高层建筑,塔楼建筑高度与结构高度均为350m。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1 100mm。上部结构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共设置了三道加强层。采用工字形钢梁与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顶部7层取消南北方向的外框柱,采用吊杆承受楼面荷载和拉索支承幕墙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杨鑫  冯吉  雷延栋  罗磊  简宏儒 《建筑施工》2020,42(4):557-559
重庆化龙桥超高层项目二期塔楼核心筒施工时,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安装,需要与钢板剪力墙、暗梁钢骨、连梁钢骨、型钢柱等钢结构构件的施工穿插进行,给钢筋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为此,通过深化钢结构和钢筋连接节点,采用钢筋穿孔、绕行等方式,解决了钢筋和钢结构、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的冲突问题,优化了钢筋、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安装施工的配合措施,从而保证了现场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技术已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高层建筑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即钢梁-钢管混凝土柱框架—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面—钢筋混凝土(型钢混凝土组合)核心筒结构.针对该类结构外围钢管柱数量多、钢管柱内混凝土的浇筑频次多、混凝土的下料高度大、柱顶浇筑混凝土的操作人员所在位置高的施工特点,研究开发了小开间超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柱内混凝土施工技术,减少了塔吊的占用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在钢管柱顶操作人员的安全度,有效地保证钢管柱内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14.
广州美术馆建筑造型为水中盛放的英雄花,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组合结构体系。通过方案对比,合理地选择4个核心筒的剪力墙布置,既保证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作用,又避免其刚度过大而导致地震作用下受拉严重的问题。为节省投资,根据建筑造型与结构柱网分布,分区域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梁板和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两种楼盖体系,同时针对大跨度钢梁也采用了先铰接后刚接的构造措施,让钢梁支座与跨中均能充分发挥其受力性能。由于建筑层高限制,5层以上的办公区域采用局部设置斜腹杆的跨层空腹钢桁架结构。为配合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采用了新型的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柱和梁柱节点。  相似文献   

15.
《工程质量》2017,(7):31-34
某超高层核心筒-框架体系中,外框钢梁因结构布置需要,采用辐射状布置,并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针对结构特点,对辐射钢梁压型钢板的排板与施工进行分析与优化,使排板在保证施工期间合理受力的同时,施工措施与效率达到最优。同时,在现场施工方面,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优化施工工艺、严控质检流程的措施,保证大规模异向、异形压型钢板的施工进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垂直城市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超高层结构体系,即平台型超高层结构体系。该体系沿高度方向采用巨型结构搭建若干层结构平台,在各结构平台上建造各种不同使用功能及结构体系的建筑,而巨型结构平台由竖向筒体+桁架平台+斜撑组成。该体系的布置及受力特点基本符合极限高层建筑体系的概念,具有抗侧移效率高、适应各种城市功能建筑、实现垂直城市的建造的特点。对某400m高、575m高两栋在建超高层项目,分别采用2种平台型结构体系和巨柱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进行了各体系的抗侧移效率及其他力学指标、建造成本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竖向筒体+钢桁架平台+斜撑的平台型结构体系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介绍核心筒竖向剪力墙与水平结构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U"法施工概念,并结合南宁华润东写字楼项目施工实践,对核心筒剪力墙与水平结构同时施工现存问题、华西超高层模架体系技术特点、核心筒模架体系规划与布局进行介绍;对"U"法施工中水平结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梳理与归纳;"U"法施工解决了传流工艺中由于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落差太大而造成的系列问题,经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结构在核心筒中设置钢板剪力墙是近几十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钢板剪力墙综合了钢框架支撑体系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侧力体系的优点,具有偏心支撑的结构性能。钢板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力作用,竖向力作用完全由周边框架柱承担,完全符合第一道抗震防线低轴压比的抗震设计要求,是非常理想的抗侧力构件。但在钢板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叉、作业面狭小,施工时不可控因素较多。针对超高层核心筒薄型钢板剪力墙施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瑞峰  朱希  陈锴 《建筑结构》2020,50(18):50-56
苏地2014-G-70号地块超高层塔楼高度419.7m,由于其独特的对称几何"钻石"造型,采用平面和竖向双混合的结构体系,即低区结构体系为巨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高区结构体系为巨柱+钢框架-支撑体系。对本工程主要的结构设计特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其抗震超限设计的主要措施;设计中对加强层数量和位置进行研究,优化了结构方案;对外框斜柱变斜率处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保证了关键构件的安全;通过整体弹性屈曲分析和大震弹塑性稳定分析来保证外框巨柱的整体稳定。结果表明,结构可满足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20.
超高层结构多为外钢框架与核心筒结构,当超高层采用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体系施工时,核心筒水平结构滞后于核心筒竖向结构10~15层,交叉作业较多,施工风险高.从安全管理角度出发,结合BIM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在超高层项目中使用BIM技术人员定位系统,实现了在顶模移动载体上的人员精准定位,满足了人员考勤、移动轨迹查询、危险告警等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